书城保健养生春季补肾小药茶
48814400000005

第5章 常用补肾中药(2)

黑大豆豆浆:先将适量黑大豆洗干净,在温水中泡7~8个小时。因黑大豆被水泡后会膨胀,所以水要淹过黑大豆,最好是黑大豆的2~3倍。待黑大豆泡软,倒掉泡黑大豆的水,把黑大豆放入豆浆机中。如果使用料理机,打出来的就是生豆浆,要彻底煮熟了才能喝。黑大豆豆浆含丰富的蛋白质、铁、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维生素E、花青素、异黄酮等营养物质,异黄酮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还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具有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缓老化、养颜美容、增强肠胃蠕动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型老年耳聋症尤为适宜。

制作豆浆时可加入黑芝麻、红枣、枸杞子等。此外,不要空腹喝豆浆,空腹喝豆浆会妨碍营养物质的吸收。

黑大豆排骨汤:先将胡萝卜和牛蒡削去外皮后切成滚刀块备用。再将排骨洗干净后,放入滚水中氽烫,捞起沥干水备用。起一干锅,放入黑大豆炒至表皮微微裂开且香味飘出,加入水,再加入牛蒡、胡萝卜、巴戟天、排骨和6碗水,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继续煮约40分钟,然后加盐滚煮一下即可。

黑大豆鸡爪汤:将黑大豆拣去杂质,用清水浸泡30分钟,备用。鸡爪洗净,放入沸水锅中烫透。锅中加水上火,将鸡爪、黑大豆放入,先用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煮至肉、豆烂熟,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黑大豆猪蹄:将黑大豆洗净用水浸泡3个小时左右;把猪蹄洗净竖劈成两半,猪耳、猪尾、猪皮、猪肥膘洗净切成小块,葱头洗净切末。把盐、黑大豆、猪蹄、猪耳、猪尾、猪皮、猪肥膘放在一起拌匀,放入焖锅内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焖至熟透。

黑大豆乌鸡汤:将乌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备用。黑大豆放入铁锅中干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何首乌、红枣、生姜分别冼净,红枣去核,生姜刮皮切片,备用。加清水适量于锅中,用大火烧沸,放入黑大豆、何首乌、乌鸡、红枣和生姜,改用中火继续煲约3个小时,加入食盐适量,汤成。黑大豆有滋补肝肾、活血补血、丰肌泽肤等功效,久服可使皮肤变得细白光洁。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鸡健脾补中、养阴退热。红枣健脾和胃、益气生津,多食可使人脸色红润。

黑大豆炖鲤鱼:将鲤鱼剖洗干净。黑大豆放锅中炒至豆壳裂开,洗净。红枣去核,洗净。将鲤鱼、黑大豆、红枣放入炖盅里并加入适量水,盖好,隔水炖3个小时即成。

黑大豆薏仁茶:先把黑大豆、薏苡仁分别洗净,沥干水分。然后锅内注入水,加入黑大豆、薏苡仁,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煮。食材熟烂后,滤渣取汁饮用。具有补血益气、改善面色的作用。

黑大豆枸杞粥:黑大豆100克,枸杞子3~5克,红枣5~10个,料酒、姜汁、食盐各适量,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至黑大豆烂熟,即可取汤饮用,每日早、晚饮用,每次2~3杯为宜,可长期饮用。

黑大豆蛋酒汤:黑大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雪梨排骨汤:黑大豆洗净,用清水浸泡2~3个小时;雪梨洗净削皮去芯,每个切4瓣;枸杞子洗净稍浸泡;排骨洗净切成块,氽水捞起冲净;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煲90分钟左右,加盐调味食用。具有补肾滋阴、生津润燥的作用。常食可有效改善面色晦暗无光泽、色斑、黑眼圈及面部油腻潮红、痤疮等皮肤问题。

黑芝麻

黑芝麻为脂麻科植物脂麻的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种子,晒干后生用或炒用。

黑芝麻性甘、平,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补益肝肾、润肠通便的作用。

《本草备要》认为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滑肠”。现代研究发现,黑芝麻含有脂肪油、植物蛋白、氨基酸、木脂素、植物甾醇、糖类、磷脂及十余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烟酸、核黄素、维生素B6、维生素E、细胞色素C、胡麻苷等。

黑芝麻可以抗衰老,有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还可降低血糖、滑肠通便。

黑芝麻食用方法:

黑芝麻粥:将适量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炒熟研末,每次取20~30克,同粳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之。黑芝麻粥有补肝肾、润五脏的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头发早白、大便干燥、慢性便秘、头晕目眩、贫血的病人食用。

芝麻蜂蜜粥:把30克黑芝麻用小火炒熟,趁热磨成粗末。100克粳米淘洗干净,浸泡30分钟左右。锅中加入1000毫升左右冷水,沸腾后放入粳米;再次沸腾后转小火煮至粳米八成熟时,放入黑芝麻和20克蜂蜜。待粳米熟烂,即可食用。

黑芝麻黄面:分别将黑芝麻100克炒熟,白面500克炒至焦黄,二者混匀。每日晨起用滚开水调冲30克食用。亦可加盐或糖少许调味。黑芝麻黄面能固肠、美容、乌发,适用于肠胃不固、面黄肌瘦者。

黑芝麻蜜糕:将黑芝麻100克炒香,研碎后加入玉米粉200克、蜂蜜150克、面粉500克、鸡蛋液20毫升、适量发酵粉。以上食材加水和成面团,以35℃保温发酵1.5~2个小时,上屉蒸20分钟即熟。本品有健胃、保肝、促进红细胞生长的作用。

黑芝麻桑椹糊:将30克大米、60克黑芝麻、60克桑椹分别洗净,同放入石钵中捣烂成米浆,沙锅内放清水3碗,煮沸后放入10克白糖,再将捣烂的米浆缓缓调入,煮成糊状即可。此糊补肝肾、润五脏、祛风湿、清虚火,常服可治病后虚弱、须发早白、虚风眩晕等症。

芝麻核桃粥:把黑芝麻50克、核桃仁100克,一齐捣碎,加适量大米和水煮成粥。此粥补肝肾,对继发性脑萎缩症有食疗作用。

芝麻杏仁蜜:将黑芝麻500克炒香研末,甜杏仁100克捣烂成泥,与白糖、蜂蜜各125克共置瓷盆内,上锅隔水蒸2个小时,离火,冷却。每日2次,每次2~4匙,温开水送服。本品能补肝益肾、润肺止咳,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食疗常用方,并有一定防癌作用。

黑芝麻枣粥:将适量粳米、黑芝麻粉、红枣同入锅,加水熬煮成粥,即可食用。黑芝麻枣粥甜润可口,具有补肝肾、乌发等食疗效果。

核桃仁

核桃仁为胡桃科植物落叶乔木胡桃果实的核仁。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尤多。9~10月果熟时采收,除去肉质果皮,晒干敲破,取出种仁。生用或炒用。

核桃仁性甘、温,归肾、肺、大肠经,具有补肾温肺、润肠通便的功效。

《开宝本草》认为核桃仁“食之令人肥,润肌黑发”。《本草纲目》对核桃仁的描述是“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痛”。现代研究发现,核桃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等,能影响胆固醇的体内合成及其氧化排泄。动物实验证明,核桃仁还有镇咳的作用。

核桃仁可生食、熟食,也可做药膳粥、煎汤等。将核桃仁与黑芝麻研碎后混合食用,可增加皮脂分泌,改善皮肤弹性,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并迅速补充体力。有的人喜欢将核桃仁表面的褐色薄皮剥掉,这样会损失一部分营养,所以食用时不要剥掉这层薄皮。

核桃仁温补肾阳,其力较弱,多入复方。常与杜仲、补骨脂、大蒜等同用,治肾亏腰酸、头晕耳鸣、尿有余沥;与杜仲、补骨脂、萆薢等同用,治肾虚腰膝酸痛、两足痿弱。

核桃仁长于补肺肾、定咳喘,常与人参、生姜同用,治疗肺肾不足、肾不纳气所致的虚喘症。

核桃仁用于治疗肠燥便秘时可单独服用,也可与火麻仁、肉苁蓉、当归等同用。

应注意,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用核桃仁。

核桃仁食用方法:

核桃膏:松子仁、核桃仁各30克,用水泡过去皮;然后研成末,放入蜂蜜250克搅拌均匀即成。每日2次,每次取1匙,用滚开水冲服。具有益精润燥、补脑安神的功效。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及钙、磷、铁、锌、锰、铬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抗衰老、健脑、强心等重要作用。松子仁是补五脏、补虚损、益智力佳品。蜂蜜也是润养补益之品,有明显的抗衰老和益智作用。适宜于腰膝酸软、健忘失眠、心神不宁、大便干燥者服。大便溏泻者慎服。

松子仁

松子仁为松科植物红松等的种子,主要产于东北。于果实成熟后采收、晒干,去硬壳取出种子。

松子仁性甘、温,归肺、肝、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润肺止咳的功效。

《开宝本草》认为松子仁“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润五脏,不饥”。《本草纲目》描述松子仁可“润肺,治燥结咳嗽”。现代研究发现,松子仁含脂肪油、蛋白质、挥发油等,能强壮筋骨,消除疲劳,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松子仁质润气香,甘润入肠而有润肠通便作用,宜用于津枯肠燥便秘之证。如老人虚秘,可以松子仁配火麻仁、柏子仁等份同研,溶白醋为丸,黄芪汤送服。

松子仁质润,入肺而有润肺止咳的功效。用治肺燥咳嗽,可与核桃仁共捣成膏状,加熟蜜,饭后米汤送服。

脾虚便溏、湿痰者禁用松子仁。

松子仁食用方法:

抗衰膏:松子仁200克,黑芝麻100克,核桃仁100克,三者同捣成膏状,入沙锅中,加入黄酒500毫升,小火煮沸约10分钟,倒入蜂蜜200克,搅拌均匀,继续熬煮收膏,冷却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服食1汤匙,温开水送服。具有滋润五脏、益气养血的功效。适用于治疗肺肾亏虚、久咳不止、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中老年人经常服用,可滋补强壮、健脑益智、延缓衰老。脑力劳动者经常服用能使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是抗老防衰的有效食品。

甜杏仁

甜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晾干。主产于河北、北京、山东等地;此外,陕西、四川、内蒙古、甘肃、新疆、山西、东北等地亦产。

甜杏仁性甘、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

《本草便读》认为:“甜杏仁,可供果食,主治(与杏仁)亦皆相仿。用于虚劳咳嗽方中,无苦劣之性耳。”现代研究发现,甜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其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在果品中仅次于芒果。甜杏仁含有丰富的脂肪油,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因此,其对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医中药理论认为甜杏仁具有生津止渴、润肺平喘的功效,常用于肺燥喘咳等病人的保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