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其并发症防治
48809900000024

第24章 胆囊的解剖和变异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它位于左右肝分界线脏面的胆囊窝内,经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胆囊低体部借助胆囊板连接肝脏,胆囊管毗邻肝门板。肝内的Glisson鞘向外与肝包膜汇聚形成肝门板,向右延伸形成胆囊板,胆囊位于此窝内,因此,胆囊毗邻肝内胆管、肝静脉、门静脉等系统,毗邻肝外的胆管、动脉、门静脉和淋巴等,因此,胆囊手术不仅要面临这些管道,而且,更好处理这些管道的变异支。下面叙述胆囊和周围管道的解剖与变异。

胆囊位于右前叶(Ⅴ段)与左内叶(Ⅳ段)交界下面的胆囊窝内,胆囊一般长约7-10cm,宽3-5cm,容量30-60ml,胆囊内压30cmH2O(2.94kPa),它具有储存、浓缩胆汁及调节胆道压力的作用。胆囊在B超的纵切面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正常胆囊壁厚1-2mm,呈轮廓清晰的光环,胆囊腔内呈无回声液性暗区。正常胆囊超声长度一般不超过7-8cm,前后径为3cm,壁厚不超过3cm。胆囊分为底、颈及体部,胆囊底完全被腹膜覆盖并贴近前腹壁。胆囊底向左逐渐移行的膨大部分为胆囊体部,也全部被腹膜所覆盖,膨大的胆囊体逐渐变细,在近肝门处成为胆囊颈,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常呈S状弯曲,其内腔比较狭窄,粘膜皱襞呈螺旋状,颈部向左渐变细移行为胆囊管,颈部与胆囊管连接处有一囊状膨大,称为Hartmann囊。胆囊除肝面外均为右腹膜覆盖,约4%胆囊有系膜并能自由活动,此种胆囊易发生扭转,也可发生胆囊排泄不畅而引起右上腹不适。

胆道系统是原肠的原始胚或肝囊转化形成的,极少数人在其空腔化的过程出现障碍致胆囊畸形,胆囊的解剖变异表现在它的数目、形态、体积及位置等方面,胆囊变异共分四类。

1.胆囊重复畸形:临床很少见,通常无临床症状,可分为下列几种:①中隔胆囊:胆囊腔被完全或部分间隔分成两个腔,易形成胆囊结石,在胆囊外表上无明显纵沟和其他标志,我院统计中隔胆囊占胆结石的4%,对腹腔镜手术影响不大。②双叶胆囊:(V形重复)从胆囊底分开,胆囊底可见纵沟,呈现两个胆囊底,但在胆囊颈部汇合成一个胆囊管,真正的V形重复是两个完全分开的胆囊,每个胆囊都有自己的胆囊管,在进入胆总管之前汇合成一个总胆囊管。③副胆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胆囊,每个胆囊都有自己的胆囊管,且分别汇入胆管系统,两个胆囊可能形态相似,也可大小不同,两个胆囊可能并排在一起,最靠近肝脏的为副胆囊,这种类型的胆囊重复占所有重复畸形的一半。其中小梁型副胆囊在肝实质内进入右肝管。对于功能正常而又无症状的双胆囊,一般不须手术处理,但2个胆囊中一个发生急性炎症,另一个胆囊最终也将发生胆囊炎并须行胆囊切除术,通常主张同时切除2个胆囊。

2.先天性胆囊缺如:发生率0.01%-0.07%,全世界报道约300例。此种病有2/3伴有其他胆道畸形或胰腺畸形,其余1/3胆道可正常,仅有单纯的胆囊缺如。先天性胆囊缺如应与胆囊萎缩及肝内胆囊相鉴别。有的B超医生对这种罕见的胆囊缺如缺乏重视,刻意寻找胆囊,导致胆囊缺如误诊,若腹腔镜手术中未找到胆囊,切忌用电钩沿胆总管寻找胆囊,以免引起胆总管的电损伤,最好采用术中胆道造影和中转开腹寻找胆囊。

3.胆囊的结构异常:胆囊壁上可有异位的组织如胰腺、胃粘膜等,因而可引起胆囊炎、溃疡和出血等症状。另外憩室胆囊是自胆囊壁向外突起的一个小囊腔,直径一般<1cm,常见于Hartmann囊或胆囊底部。有时可发生憩室炎、结石或穿孔,应注意鉴别。

4.胆囊位置异常:胆囊在发育过程可出现位置的变异,可位于肝右叶的后下方或肝左叶的下方,既可大部或全部埋在肝内也可呈完全游离型,表现在如下几型。①肝内胆囊:即胆囊部分或全部位于肝实质内。术中找不到胆囊或胆囊底体部,但在胆囊床或肝膈面可有炎症、水肿表现,有的表现为肝脏包块,甚至误认为肝肿瘤,建议作诊断性穿刺,若抽得胆汁,可确认肝内胆囊,在处理完胆囊管后,切开最薄处肝组织劈开胆囊,电灼其粘膜,可不剥离出胆囊,尽可能减少出血。②左位胆囊:胆囊位于肝左叶下面。这种畸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内脏全部反位,肝和胆囊均在左侧,但肝和胆囊之间的关系正常;另一种是无内脏转位,胆囊位于肝镰状韧带左侧的肝左外叶脏面。③横位胆囊:胆囊位于肝门横沟内,左、右肝管或肝总管分别引流胆汁入胆囊,应与严重驼背患者的胆囊移位相鉴别。④系膜胆囊:亦称为游走胆囊或浮动胆囊,胆囊全部被浆膜包裹,借系膜附着于肝脏面,胆囊的活动性增加,有时可发生急性胆囊扭转。这种情况多发生在老年人或体型较瘦的女性,可能由于支持胆囊的周围组织萎缩所致。

(雷海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