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48806200000021

第21章 寻求共生之道——佛说圆融(3)

后来,这个毛贼改邪归正,做了禅师的弟子。

再后来,这位出身毛贼的禅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接引过很多曾经犯错的人,帮助他们迷途知返。之后,这位禅师继承师父的衣钵,他所属的禅宗也因为他而发扬光大。(使自己所属的禅宗发扬光大也是师父的心愿。)

在这则故事中,禅师开导毛贼的初衷不过是为了使一个年轻人迷途知返,却由此改变了年轻人的一生,曾经偷窃的毛贼后来成为受人尊重的禅师。不仅如此,自己希望禅宗发扬光大也由这个弟子实现了。

这便是双赢的人生。当我们用左手送出爱的时候,可能不久之后就会有人将更多的爱送进我们的右手。当在自己走过的路上撒下鲜花的种子,即使我们不再从此路过,但这些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开花。这些花朵会将人生装饰得更美,会为与人为善者带来圆满的人生。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在《佛光菜根谭》中说:“水深波浪静,学广语声低;山高鸟飞集,德厚人自亲。”一味利己的行为会使我们失去在整个世界生存的根基。唯有与人为善,我们才能从各方得到自身发展的助力,才能获得圆满的人生。

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最大的悲哀

有一天,西院思明禅师去参访南院慧颙禅师。

南院禅师问:“你是从哪里来的?”

西院禅师回答:“从许州来。”

南院禅师继续问:“那你带来什么东西呢?”

西院禅师回答:“我将送给您一把江西剃刀。”

南院禅师说:“你既然是从许州来的,为什么要带来一把江西剃刀呢?”

西院禅师掐了一下南院禅师的手。

南院禅师说:“侍者!取下剃刀!”

西院禅师拍了拍衣袖就走开了。

南院禅师说道:“好锋利的剃刀呀!”

圆悟禅师说,一个武士手持利剑要杀人的时候,须看准对方的咽喉,才能断他的命根;一个禅者要像这位武士灵活挥舞利剑,才能够七纵八横杀活自在。在本则公案中,西院、南院两位禅师的机锋切磋时就找到了这把利剑,这把利剑就是二人口中的剃刀。正是围绕剃刀的活泼运用奠定了二者之间的因缘,使二者深深契合。

参访是禅僧之间相互交往的一种常见形式。能够找到双方之间的契合点,便找到了双方进行进一步交流、沟通与切磋的机缘。这样,双方就可以将自己所学与从他人处新得来的禅理融会贯通,同时使双方之间的关系变得圆融起来。

星云大师认为,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最大的悲哀。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法则,人我关系的圆融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能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洞悉人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就可以很快找到与他人的契合点,就会被事物的表象蒙住双眼,迷失在无知的妄求中。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经营事业,一心想要发大财。可是,一无资金,二无合适的合作伙伴,这该怎么办呢?他听说王爷庙的香火很盛,前去烧拜佛有所祈求的人都能够如愿以偿,于是就决定去王爷庙上香。黎明时分,年轻人兴致勃勃地骑着自己新买的摩托车来王爷庙进香祈愿。顶礼之后,年轻人就驾着摩托车匆匆离开了。一转眼,年轻人和他的摩托车就不见了踪影。正在这时,路上突然出现了一块石墩。由于速度太快,年轻人来不及躲闪,当场就死去了。

年轻人的父亲得知儿子的噩耗之后,怒气冲冲地冲进了王爷庙,指着神像破口大骂:“我儿子对你如此虔诚膜拜,你却使他走上了黄泉路。我今天一定要打烂你的神像,拆毁你的法座不可。”

面对悲愤的父亲,王爷庙的长老忙上前劝阻:“老先生,请您节哀。王爷对令郎的虔诚十分感动,也曾设法去救他。可是令郎骑着摩托车速度太快,王爷骑着白马如何追赶也望尘莫及呀!”

故事中的年轻人热衷于经营事业本来并没有什么错,可是他采取的方式不合适。事业的因缘源自个人的努力及与他人、环境磨合的不断积累,而不是对着神像顶礼膜拜,长老的一番话委婉地指出了这一点。

生活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欲望、妄念与空想。当洞悉了事情的真相,了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众生同体”的道理,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因。久而久之,当这种积累经历了从量到质的提升之后,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上一层楼,并会最终达到人我关系上的圆融。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欲望,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对于欲望过分痴迷,不明白因果,很容易徒劳无功。只有不断地积累和谐相处的因,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才能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才能最终达到圆融。

坚守中正,圆融共生

佛说,不悟性德而修顽福,便成魔业。若是不能了解修行的本质,并在这上面用功,只是盲目地广种福田,修行的人就不能成功悟道。同样的,若是不能明白事情的因果就盲目地放弃自己的原则,我们也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未知因果就妄求的事情却常常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它们的出现源自世人最美好的初衷,人们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放下对自己原则的坚守来谋求共生之道。遗憾的是,这个美好的初衷并不能影响事情发展的走向。没有坚守原则的人们只会在失去底线之后,将更多的茫然不解和不知所措收入囊中。

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换来的是这样的结果,回顾一下自己的思想与言行,也并没有什么与他人相悖之处。如此情形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丝丝委屈逐渐涌上心头。当困惑不断加深,心头的委屈也将不断扩大,到最后竟然变成了抱怨。而当抱怨开始发挥力量的时候,我们将彻底成为妄想和痛苦的俘虏,并丧失走出困境的最佳时机。《碧岩录》中收录的懒瓒和尚的经历将会对此颓势的扭转有很大的帮助。

唐代有位懒瓒和尚,曾经在衡山上的石室中隐居。唐肃宗听到他的盛名,就派了一位使者去请他到京城去。

一位传旨的使者到了懒瓒和尚的石室。他对和尚说:“请尊者快快起来叩谢皇上的恩典。”当时,懒瓒和尚正蹲在灶边,拨着用牛粪点燃的火,好似寻找火中的地瓜。因为天很冷,和尚的鼻涕一直流到他的下颌。听了使者的话之后,和尚并没有立即答话。

“请尊者擦擦鼻涕。”使者再次提醒和尚。和尚回答说:“我哪里有闲工夫来帮闲人擦鼻涕呢?”和尚始终没有起身。

使者回去就将传旨的情况向皇上做了禀报。肃宗听了之后,很佩服懒瓒和尚。

受到皇上的器重在古代是非常高的荣誉,懒瓒和尚却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只是在灶边做自己的事。当使者将和尚的情况向皇上禀报之后,皇上非但没有责怪和尚,反而对和尚赞赏有加。由此可见,妥协并非圆融人我关系的唯一途径,坚守自己的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的我们就是因为不明白这一点,才不能走出妄想和痛苦的牢笼。

佛家历来重视人我关系的圆融。不过,要想达到人我关系的真正圆融,并不是要其中一方对另一方毫无异议地全面追随,而是要双方在见解、体悟及行动等诸多方面做到求同存异。所以,我们根本无须放弃坚守自我的原则,只要在寻找双方契合点方面下工夫即可。

然而,寻找双方契合点并非毫无底线可言,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当坚持处不可一味变通。如果一个人活着不知道自己将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放弃原则的我们就会像风中摇曳的小草,没有自己的方向,随时都可能在下一阵强风的冲击下失去生命。没有航向的因缘都是恶因缘。当我们彷徨的时候,无数个可以与他人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机会都就此溜走。

圆融人我关系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是,我们必须要牢记一条原则,那就是一定不要放弃对自己原则的坚守。一个人失去底线的时刻就是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迷失自我的时刻。唯有在坚守自我原则的基础上寻找双方的契合点,人我关系才能做到真正的水乳交融。

【莲心慧语】

星云大师说:“机会在心里,在能力里,在理想里,在结缘里。”圆融人我关系就是一种结缘。要想把握住这次与人结缘的机会,我们就不能一味地跟随他人的脚步,而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唯有如此,双方的交流才能建筑在坚硬的磐石之上,才能达到真正的圆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