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整可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少想多做,积极行动。有担忧的工夫,不如积极行动;有反复胡思乱想、自我消耗地做无用功的时间,不如做自己特别想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从中挖掘潜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理想。其次,不要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十全十美似乎是一个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生活目标,但认真思考便知:世界上的事情都在发展和变化,不管我们多么努力,也是很难做到十全十美的。因此,我们追求的目标并非十全十美,也许有八九成,或是以更低一点的水平做成某一件事,就应该知足常乐了。最后,不要苛求自己。世上的事情有很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没必要苛求自己,当自己无法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和途径时,向他人求助也是不错的选择,听听他人的意见,思维也会更活跃。
乐极生悲是什么心理原因
乐极生悲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不光是在现代社会,在古代,这种事情也屡有发生,《儒林外传》里的范进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乡试出榜那天,家里断炊,范进抱着一只母鸡到集上去卖。报喜人来了,邻居在集市上找到范进,说他中了金科举人。范进不信,说邻居在戏弄自己。邻居一气之下,将他拖了回来。回到家中,范进见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范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仔细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果然是高中了。范进两手一拍,笑了一声说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范进被人唤醒后,哭笑无常,满街疯癫。后来,他的岳父胡屠户的一记耳光,范进惊醒过来,疯病才见好。
像范进这样情绪摇摆不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昏厥后又醒来,醒来后又昏厥的无常情绪,人们一般称作乐极生悲。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心理摆效应”。它是一种由人们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而引发的心理像钟摆那样向两极摆动的现象。
人们常说有爱就有恨,其实在心理情绪上也是如此,而且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有消极就有积极,有快乐就有悲伤,有幸福就有痛苦。在心理学上,这被称为情绪的两极。情绪的两极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发生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情绪。平常我们之所以有健康平稳的心态,就是因为情绪的两极在相互作用下保持着相对平衡,当这种平衡无法维持的时候,就会发生像范进中举后那样情绪反复的状况。
这种心理现象的存在主要来自两个原因:首先,心理摆效应与个人的人格因素有关。有些人的人格特征表现为对自我行为难以控制,容易产生焦躁心理,而且易怒,内心也比较敏感。这类人在情绪的两极上表现得格外明显,容易产生心理摆效应。其次,心理摆效应与多重情感有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多重性表现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情感状态与诉求,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情感等级越高,那么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心理斜坡”就越大,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情绪状态进行转化。
为了能对心理摆效应采取有效的抑制作用,下面是几种很好的应对之法。
1.消除偏差,面对生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不能总处于高潮,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是诗。一些人由于希望永远生活在激情、浪漫、刺激等理想的境界之中,因而对缺乏上述因素的平凡生活状态总是心存排斥之意,他们的心境自然也就会因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大起大落。
2.体验生活乐趣
江湖激荡,但也有平静时刻,在激荡时感受生活的热烈奔放,在平淡如水时享受生活的悠然自得。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场景发生较大转换时,避免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和消极的情绪。
3.加强理智,调控情绪
在快乐兴奋的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适度的冷静和清醒。当转入情绪的低谷时,要尽量避免不停地对比和回顾情绪高潮时的场景,把注意力转入一些能平和心境或振奋精神的事情和活动中。
失恋后如何抚慰受伤的心灵
失恋,就是恋爱的一方否认或中断恋爱关系,使对方因失去爱情而受到痛苦的心理挫折。这通常发生在那些曾经获得过某种程度、某种性质的“爱”,为此做出过真心承诺或有较大的物质和精神投入的男女。他们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突然或不情愿地与恋人分手,从而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失落感、伤心感甚至痛不欲生之感。
失恋的人常有如下心态:其一,羞愧难当,陷入自卑与迷惘,“从此无心受良宵,任他明月下西楼”,心灰意冷,走向怯懦封闭甚至绝望、轻生,成为爱情殉葬品。其二,对抛弃自己的人仍一往情深,对逝去的爱情充满美好的回忆与幻想,自欺欺人,否认失恋存在,而陷入了单相思的泥潭,也有人会出现一种既爱又恨的特殊感情矛盾。其三,因失恋而绝望暴怒,失去理智,产生报复心理,或攻击对方;或自残;或从此嫉俗厌世,怀疑一切异性,看什么都不顺眼;或从此玩世不恭,得过且过,寻求刺激,发泄心中不满。
既然失恋已经不可避免,陷入痛苦的泥淖痛不欲生依旧于事无补,不如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正视失恋,使自己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
1.正视现实,不要纠缠与责难
如果他或她已经不爱你了,到了必须分手的时候,不要纠缠着不放,纠缠也许会令对方一时难以逃脱,却更坚定了其离开的信念;不要一味地责难,责难也许会让你感觉一时痛快,却粉碎了曾经的美好回忆;更不要怪罪自己天生缺乏魅力,活在怨恨里会令你的生活更沉重。既然你已得不到所希望的那份真情,又何必再为她或他伤心劳神、浪费感情与青春呢?放弃一段已经死亡的情感,你也许会痛苦,却有了新的爱情空间,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
2.学会宣泄
失恋后,心中的空虚、寂寞会油然而生,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找你要好的朋友或师长,向他们诉说你的悲伤和烦恼。他们在倾听你的诉说后,会很好地安慰你。如果你不善言谈,那么可以奋笔疾书,让情感在笔端发泄,释放自己的心理负荷,求得心理解脱。你也可以关门大哭一场,因为痛哭是一种纯真感情的爆发,是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另外,打球、参加文娱活动都能消除心中的郁结,解除失恋带来的心理压力。
3.做出不在乎的样子
失恋了,一点感觉也没有是不可能的,表面上装作不在乎有利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的自我暗示在这时候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对付负心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是不是都要看我难过痛苦?没门!”“他(她)都不在乎了,我为什么要在乎?一定要镇静,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只是梦醒了而已。”
4.自我安慰
有时,也可以适当运用挫折合理化心理做感情转移。一种是酸葡萄心理,缩小或否定个人求而不达的目标的好处,强调其各种缺点。比如失恋了,就说对方不好,就好像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是酸的一样。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不是把目标好处缩小,而是把目前的境况扩大。比如失恋了,可以说这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学习。这两种方法可以暂时延缓对不愉快的事情真相的接受,直至心理准备完毕,能够正视现实为止。当然,自我安慰只是一种消极的方法,如果失恋后听任这两种心理支配,不能接受现实,就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移情
及时适当地把情感转移到失恋对象以外的其他人或事上。可以把注意力分散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因为活动本身就是在冲淡心中的郁闷。如失恋后,可与朋友发展更为密切的关系,可积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释放苦闷,陶冶性情;可投身大自然,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的博大胸怀。
6.要懂得爱惜自己
要忘掉一段曾经真心付出的感情,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不要苛求自己,要给自己留出空间与时间。要知道,你的生命不光属于你一个人,还属于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和你的工作岗位。你必须珍惜自己,你没有权利自暴自弃。失恋了,不必再挂念那个人了,正好可以多疼惜一下自己。
心理小游戏
你有完美主义心理倾向吗
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你是否认为成功或完美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呢?
2.在与他人交往时,你是否总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得体?
3.完成某项工作后,你是否总害怕出现纰漏?
4.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5.当你没有达到某个目标或个人标准时,你是否不能原谅自己?
6.你是否总有一种不完善感?
7.当你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你是否总是责难自己或万念俱灰?
8.你是否总是努去赢得人们的赞赏?
评分标准:
回答“是”计1分,“否”计0分,计算总分。
测试结果:
总分小于3分:表明你离完美主义还有一段距离。
总分在3~5分之间:表明你有完美主义倾向。
总分大于5分:表明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
职场魔法棒,点开心理暗盒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也是一个江湖。在这个江湖中,照样有翻江倒海,有激流暗涌;有变化多端的人心,也有难以捉摸的现象。闯荡职场,需要对职场人心有个基本的了解,这是成为职场高手,受人欢迎,赢得尊重,快速提升自我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初涉职场需尽快转变角色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这几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那些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并没有获得他们最初想要的那份快乐,而是被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所困扰,诸如“公司领导怎么不采纳我的建议”,“我写得那么好的报告他们竟然不用”,“我怎么说也是大学毕业,跟那些土老帽在一起,实在太屈才了”,等等。除了这样的抱怨,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内心经受着从未有过的波澜,小陈就遇上了这样一件事。
小陈是北京某高校的毕业生,刚在一家软件公司找了份销售的工作。在学校,小陈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上班第一天,在前往公司的公交车上,他坐在靠窗的座位上。一会儿,上来母女二人,母亲30岁左右,小女孩大约6岁。车上很挤,座位上都坐满了人,小陈便礼貌地让了座。那位母亲非常感激,连忙道谢:“谢谢您!”又对小女孩说道:“快谢谢叔叔!”小女孩望着小陈说道:“谢谢叔叔!”小陈不由得有些尴尬:自己才刚刚毕业,年纪轻轻的,怎么就成“叔叔”了?以前人家都叫哥哥的。
当天下班后,老板请大家吃饭。在餐桌上,大家都热情地相互应酬,轻松自如,小陈却觉得浑身不自在。
像小陈这样的经历并非个案,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中,有将近七成的大学毕业生在初入职场后无法快速地将自己从“学生”的角色转换到“职场人”的角色,无论是心态还是为人处世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发生,影响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这实际上是“角色冲突”的表现。角色冲突是指在转换社会地位或社会职业时,不能相应地做自我行为模式的调整而产生的与外界形成紧张甚至对立关系的一种现象,它是“社会角色转换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理论认为,人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奴隶到将军,从无名之辈到有为青年,从单身贵族到儿孙满堂,或是由学生到老师,从学生到职员,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角色分工和社会定位。为了在不同阶段适应不同的分工和定位,就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的社会地位,符合社会要求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调整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对自己人格的成熟和人生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初出校园、刚入职场的社会新鲜人来说更是如此,你一定不希望一天到晚被老板责骂:“喂,年轻人,你的心思到底在不在工作上?你是怎么干活的?这是公司,不是学校!”那么,从以下几点建议做起,快速完成角色转换吧。
1.早做准备,调整心态
从心理上不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自己已不再是学生,是已经踏进职场的人;获取工作单位的详细资料,或通过其他途径搜索关于入职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认真学习,比照自身,借鉴他人经验,为我所用,使自己在入职的第一时间不会感到慌乱,无所适从。
2.尊重“老人”,虚心听教
职场“老人”之所以“老”,不是因为年纪大,是因为他们工作时间长,相对于新人来说有着较为丰富的职场经验。尊重他们,接受他们的指导,能从中学习到非常宝贵的实际经验和工作教训,这些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上少走弯路,快速地在职场中成长起来。
3.认清自己,明确定位
校园有校园的法则,社会有社会的规律,工作和生活的目标、原则、方法都是不同的。初入职场的人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不要用同家中长辈的相处原则来处理与职场前辈的关系;在工作中要多给自己压力,而不是借口。在学校犯错老师会来教育规劝,在职场犯错,可能面对的就是一封辞退信。
为什么会出现“上班恐惧症”
“哎呀,明天又要上班了!”
昨晚K歌到天亮,下午三点才睡醒的小文看看床头柜上的日历,猛地从床上坐起,两眼空洞地看着对面的墙壁,随即发出一声哀叹——命苦啊,十一长假这么快就过完了,明天开始又要挤公共汽车、吃盒饭、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