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61

第61章 风湿性关节炎(2)

热敷法5

用“关节炎热敷方”治疗。取豨莶草20克,当归15克,海风藤30克,天南星10克,白芷10克,生大黄10克,川乌12克,生半夏10克、川独活12克,羌活12克,麻黄12克,豹骨适量。上药共煎之,用毛巾蘸药热敷于患处。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热敷法6用“姜葱软膏”治疗。取生姜120克,葱子120克,川乌18克,麻黄18克,北细辛18克,白芷18克,羌活24克,肉桂20克。后6味药共为细末,生姜、葱子共捣成绒,用酒水各半调匀,炒热分装2个布袋,轮番熨敷患部,每次热敷0.5~1小时,以局部微微出汗为度,每天1~2次,10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取刘寄奴6克,独活12克,秦艽12克,川乌9克,海桐皮12克,草乌9克,艾叶9克,花椒6克,透骨草12克,生姜30克,伸筋草12克,大葱4根。煎后趁热泡洗患部,每天1~2次,每次1~2小时;每剂药可用3~4天,每次用时均须加热至适宜温度。

此方法具有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较重者。药浴法2用“行痹熏洗方”治疗。取八角枫鲜叶30克,香樟树叶30克,紫苏30克,水芹菜30克,薄荷叶18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煎汤熏洗患处。此方法具有舒筋活血、散风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有关节游走性疼痛,局部畏风之行痹。

药浴法3

取豨莶草30克,刺五加15克,石菖蒲15克,石楠藤15克,水皂角15克。将上药加水适量,煮煎药液,待温后洗浴,每天2次,每次0.5~1小时。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利湿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下肢肿胀者。

(三)熏蒸法

熏蒸法1

用“祛除风湿方”治疗。取麻黄24克,木瓜24克,五加皮24克,防风24克,三棱24克,鸡血藤24克,泽兰叶24克,伸筋草24克,透骨草30克,寻骨风30克,生乳香18克,生没药18克,文术18克,钩藤18克,桃仁18克,牛膝18克,当归15克,红花12克,血竭10克,甘草12克。将上药粉碎成粗末,装入熏蒸治疗床容器内,注水,水煮沸后患者即可上床治疗,熏蒸身体疼痛部位。每天熏蒸1~2次,每次30~40分钟,12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休息3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治疗。每剂药用2天后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法2

用“三枝熏洗方”治疗。取樟树枝120克,桑树枝120克,柳树枝120克,艾叶120克。上药加水50千克,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一只,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高低小木凳各一个,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盖被避风静卧。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四)药酒擦法

药酒擦法1

用“温经止痛酊”治疗。取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置于瓶内,浸泡于60°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天振摇1次,7天后备用。用时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身体疼痛部位,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天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疼痛部位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除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性关节炎。药酒擦法2用“消尔痛酊”治疗。取川乌60克,马钱子40克,乳香60克,细辛40克,栀子40克。上药泡入700毫升高度白酒中,密封,15天后备用。用纱布蘸取“消尔痛酊”外涂患部,每天3~5次,7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蠲痹、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等。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灸法

针灸法1

取风池、风府、太冲、阳陵泉、大陵穴。诸穴皆用泻法。风池穴向对侧眼球方向刺入0.5~0.8寸;风府穴向下颌方向刺入0.5~0.8寸,勿刺过深。

此方法具有散疏风邪、祛寒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行痹。

针灸法2

取大椎、后溪、申脉穴及局部阿是穴。大椎穴向上斜刺0.5~0.8寸,行“烧山火”手法,以局部有热感为度;余穴平补平泻;阿是穴加温针灸。

此方法具有助阳散寒、解表利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痛痹新发者。

针灸法3

取大椎、后溪、申脉、足三里、三阴交穴及局部阿是穴。大椎、足三里、三阴交穴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阿是穴加温针灸。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气、温经袪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之久病入络者。

针灸法4

取太白、阴陵泉、委阳、天柱穴及阿是穴。诸穴均平补平泻,加艾炷灸。

此方法具有健脾利湿、祛风散寒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着痹之新发者。

针灸法5

取太白、阴陵泉、委阳、天柱、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及阿是穴。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穴行补法,余穴平补平泻,诸穴均加艾炷灸。

此方法具有益气健脾和胃、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着痹之久者。

(二)火针法

火针法1

取环跳、风市、阴陵泉、委中、承山、悬钟穴。每次选2~4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l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已选定的穴上快速进针5~8分,即刻出针。针后在针眼处涂以碘伏,防止感染。每周2次,7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瘀镇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伴坐骨神经痛。

火针法2

取以局部取穴为主,辅以循经取穴。上肢取肩髃、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穴等;下肢取风市、梁丘、阴陵泉、阳陵泉、悬钟、昆仑、丘墟穴等。每次选2~4对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l号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已选定的穴上快速进针5~8分,即刻出针。针后在针眼处涂以碘伏,防止感染。每周2次,7次为1个疗程。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火针法3取膝关节局部阿是穴。先令患者膝关节屈曲,然后检查肿大之关节处是否有波动感。如感觉指下有波动感,即在波动处常规消毒,然后右手持粗火针,左手拿酒精灯,将火针在灯上烧红后迅速刺入肿大之波动处,要连刺数下,待有黄白色透明液体流出,可用手按压针孔周围,使液体尽量流出、流尽,然后再用火罐拔针孔及周围,5~10分钟后取下火罐,用绷带缚紧扎针处。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见膝关节肿大、积液明显,同对伴有疼痛憋胀、屈曲困难、病程较长者。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蠲痹汤”治疗。取羌活45克,防风45克,姜黄45克,赤芍45克,当归(酒浸一宿)45克,黄芪45克,甘草15克。上药粉为粗末,每服15克。水2盏,生姜5片,同煎至1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此方法具有祛风胜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症见风湿相搏、身体酸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以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中药内服法2

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取独活15克,防风9克,细辛6克,秦艽10克,桑寄生24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桂心9克,当归9克,川芎9克,芍药30克,熟地黄18克,人参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补肝肾、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两虚之风寒湿痹。症见腰膝肿痛,腿足无力,畏寒喜热,苔白,脉迟者。

中药内服法3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取制附子5克,桂枝8克,赤芍10克,白芍12克,知母12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麻黄6克,当归10克,生姜4片。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脉、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内服法4用“乌附麻桂姜辛汤”治疗。取制川乌10~60克,制附子10~60克,麻黄10克,细辛10克,桂枝30克,干姜10~30克,甘草10~30克,蜂蜜30~120克。制川乌、制附子先煎1~4小时,以不麻口为度,后下诸药再煎半小时,汤成去渣,分3次温服。可连服数剂。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功效,用于治疗痛痹。患者肢体关节剧烈疼痛,屈伸更甚,痛有定处,自觉骨节寒凉。

中药内服法5

用“薏苡仁汤”治疗。取当归30克,芍药(炒)30克,薏苡仁30克,麻黄30克,肉桂30克,炙甘草30克,苍术(米泔水浸,炒)30克。上药粉为粗末,每服20克,生姜3片煎服。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除湿宣痹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痹痛、一身尽痛之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内服法6

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取防己9克,黄芪12克,白术9克,甘草3克,苍术3克,薏苡仁5克,独活3克,生姜3片,红枣1枚。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健脾益气的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相搏、客于肤表、四肢无力、关节酸疼之风湿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