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38

第38章 脑血管意外后遗症(2)

此方法具有健脾益肾、通经活络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二、热敷熏洗法

(一)热敷法

热敷法1

用“热敷膏”治疗。取葱汁150克,姜汁150克,蒜汁150毫升,凤仙花汁50毫升,米醋150毫升,面粉30克,牛皮胶60克。先将葱汁、蒜汁、姜汁、凤仙花汁及米醋放入锅内煎煮,煎成浓汁后再加入牛皮胶及面粉,继续煎至膏状为止。用时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患者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穴上。每天换药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热敷法2

用“湿热敷方”治疗。取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苏木20克,海桐皮20克,嫩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红花12克,鸡血藤12克,白芷12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乌9克,草乌9克,秦艽9克,全当归9克。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放入锅中,加入1000毫升的清水煎煮40~50分钟后取出药包,然后将两条毛巾浸于药液中,待药液温度降至38~42℃时,取出毛巾将其敷于患处。每次敷30~40分钟,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始终保持在38~42℃。患者每天可敷1~2次,每治疗1周后,要休息2天,21天为1个疗程。一般每剂药可连用2~3天。

此方法具有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热敷法3取穿山甲60克,大川乌头60克,红海蛤60克,葱汁适量。将穿山甲、大川乌头、红海蛤粉碎为末过筛,取用适量加入葱汁,制成硬币大小圆饼。根据左右瘫痪情况,取涌泉、肩髃、阳陵泉、曲池穴(左侧瘫痪取左侧穴位,右侧瘫痪取右侧穴位),敷贴穴位,胶布固定,将瘫痪侧的脚用温热水浸泡,待身麻汗出,揭去药物,注意避风。手足逐渐可以活动,每3天贴洗1次,病愈为度。

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理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二)药浴法

药浴法1

用“祛风活血洗方”治疗。取羌活9克,独活9克,桂枝9克,当归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秦艽9克,路路通9克,川红花9克。诸药研粗末,装入布袋内,以清水浸泡1小时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以上。温浴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1~2次,每剂可用2~3天。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药浴法2

用“五藤汤”治疗。取海风藤15克,石南藤15克,宽筋藤15克,鸡血藤15克,四方藤15克,十大功劳15克,桑枝12克,苍耳子10克,艾叶10克。诸药放入2000毫升水中浸泡20分钟,煮沸约25分钟,熏洗前药汤加入适量陈醋。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时,浴洗患处,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若病情顽固难愈者,可将本方水煎内服,药渣复煎后再行熏洗,以增强疗效。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强筋通络、祛风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熏蒸法

熏蒸法1

用“三枝熏洗方”治疗。取樟树枝120克,桑树枝120克,柳树枝120克,艾叶120克。上药加水50千克,放入大锅内煎煮10分钟,备用。先预备大水缸一只,放在避风之密室。缸内高低小木凳各一个,将煎好的药水连药渣倒入缸内,患者赤身入缸,坐在高木凳上,脚踏低木凳。以厚布将患者颈部以下(头露在外)和缸周围覆盖熏之。待周身汗出透时,须用干毛巾拭净全身汗水,出缸上床盖被避风静卧。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熏蒸法2

用“除湿通络方”治疗。取苏木100克,羌活100克,独活100克,威灵仙100克,秦艽100克,防风100克,桂枝100克,木瓜100克,伸筋草100克,艾叶100克,松节100克,透骨草100克,制川乌100克,制草乌100克。将药倒入特制蒸浴箱内,加热水20千克,令患者去衣仰卧于蒸浴椅上,用塑料浴罩覆盖,使头露出罩外,加热蒸浴箱,使罩内温度升至38~45℃,蒸浴20~30分钟,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曲池、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穴,双侧均取为“手足十二针”。针刺时手法不宜过重,以感觉平和舒适为度,旨在益气养血,濡润经脉。临证施术时,先针健侧,后针患侧,补其正气,祛其邪气,也就是“引气血以援废痿”之意。对于半身不遂,首选“手足十二针”,针刺1个疗程,可根据患者情况,再交替使用其他组方。如果疗效尚好,则可持续使用,直到痊愈为止。头晕目眩加百会、风府穴;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穴;口角流涎加承浆、通里穴;吞咽发呛加风池、翳风穴;神疲嗜睡加人中、隐白穴;阴虚肝旺加太冲穴;中气不足加中脘、气海穴。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2

取风池、极泉、尺泽、合谷、环跳、阳陵泉、委中、太溪穴。均刺患侧穴位。每次针刺上下肢必须各有2个穴位出现强烈的感传,这是寻求针刺感传的一种刺法,即所谓“气至病所”,也即“偏瘫感应刺法”。针刺感应的加强,能更好地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改善。阴虚阳亢加曲池、太冲穴;口眼斜加地仓、四渎穴;睡眠不实加神门、三阴交穴;大便秘结加支沟、足三里穴;足尖下垂加抬足穴。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舒筋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3

用“十二透刺法”,取肩髃透臂臑穴,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穴,外关透内关穴,阳池透大陵穴,合谷透劳宫穴,环跳透风市穴,阳关透曲泉穴,阳陵透阴陵穴,悬钟透三阴交穴,丘墟透申脉穴,太冲透涌泉穴。肢体酸痛加火罐,肢体发凉加火针,手足麻木加放血。取2~3寸长毫针,刺患侧,施捻转补法。由于针刺深度较大,针刺时针具选针尖稍钝者,刺入穴位后舒缓进针,徐徐前行,以防刺伤血管造成内出血。一般隔天治疗1次,留针30分钟。每周针治3次,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疏通经脉、活血祛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日久恢复较慢者。

针刺法4

取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阳关、长强穴,即“督脉十三针”。督脉总督一身之阳,针刺督脉能振奋诸阳,调整全身功能,促进脑与脊髓的改善,有治瘫“首选督脉”之说。言语不利加哑门、通里穴;口角流涎加翳风、列缺、照海穴,用平补平泻法,以行气利湿。神志失常加神庭、本神穴,以安神定志。吞咽困难加廉泉穴;眩晕加天柱、申脉穴;偏盲加率谷透颅息穴;面瘫加地仓、颊车、下关穴;肩痛加肩髃、肩髎穴;肌肉萎缩,在萎缩部位施灸10分钟,以温经活络。痰湿较重加中脘、天枢穴;气阴虚者加灸气海、足三里穴;心气不足加神门穴;肝气郁结加内关穴;肾气不足加太溪、涌泉穴;膀胱气弱加八髎穴;大便秘结加天枢、丰隆穴,用凉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祛痰通便。

此方法具有疏通督脉、补脑健髓的功效,用于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针刺法5

取大椎、大杼、风门、肩髃、曲池、四渎、外关、合谷、肾俞、关元俞、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穴。用“接气通经法”,从上向下按顺序取穴,使针感传到手足末端。针刺上肢时先取大椎、大杼、风门穴,用热补法,不留针,以振奋阳气。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肩髃、曲池、四渎、外关、合谷穴。针刺下肢时先取肾俞、关元俞、秩边穴,用热补法,不留针,以补肾培元。再用同样手法针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三阴交穴,留针10分钟,以益肾健脾、活血通络。如肘关节拘急加天井、肘髎穴;手指拘急加三间穴;膝关节拘急加(膝)阳关、曲泉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疏筋利节。肌肉和关节痛加痛处附近穴位,留针或加灸10~15分钟,以温通经络。足内翻加申脉穴,足外翻加照海穴,用补法,以扶正补虚。口加风池、颊车透地仓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散风活络。舌强、言语不清加风府、上廉泉穴,用泻法,不留针。金津、玉液用速刺法出血,以散血凉血,清热开窍。吞咽困难加风府、风池穴,不留针;廉泉、天突、阳溪穴,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以祛风开窍。脉弦、舌赤,配内关、足三里穴,用泻法,以开胸降逆,平肝泻火;肩关节下垂,配天宗、肩髎、肩髃、臑会、臂臑穴,用补法,以升举阳气。手足麻木加中脘、气海、后溪、申脉穴,针后加灸10~20分钟,以培本振阳。二便失禁加气海、关元、腰俞、会阳穴,针后加灸10~20分钟,以温固下元。心悸气短加神阙、内关穴,用补法,留针5~10分钟,以养心安神。此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起废振萎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脑血管意外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