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在静息状态下两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动脉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95%以上的高血压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不足5%的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多为中年后起病,有家族史者发病年龄可较轻。起病多数隐匿,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为头痛、头晕、头胀、失眠,也可有耳鸣、心悸、头部沉重或颈项扳紧感。此种头痛多发生在早晨,位于前额、枕部或颞部。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中医学本无高血压之病名,根据其症状,中医学称为“风眩”,属于“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失宜、劳倦损伤,或年老体衰、肾阳亏损等,导致脏腑阴阳平衡失调、风火内生、痰瘀交阻、浊毒内聚、气血逆乱,病位主要在肝、肾、心,病理为风、火、痰、瘀、毒、虚搏结。本病多为本虚标实,根本病因在于肝肾阳虚而致虚火上炎;寒湿凝滞经络而致脉络不通;气机阻滞而致血行乖戾暴涨发为本病。温其阳而引火归元,祛其寒湿而通其络,理其气而致血行顺畅则病可愈。夏季三伏阳气旺盛,正可应用自然之阳以补人身之阳,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采取温通血脉、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中药内服、针灸等法治之,具有理想效果。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心俞、膈俞、肾俞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心俞、膈俞、肾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敷贴期间忌食辛辣、海鲜、羊肉等发物。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2
取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肾俞、足三里、丰隆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祛邪逐瘀、化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寒湿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3
取大椎、心俞、膈俞、肝俞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心俞、膈俞、肝俞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疏肝降逆、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郁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4
取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补益肝肾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阳虚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5
取肝俞、肾俞、合谷、太冲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肝俞、肾俞、合谷、太冲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理气通脉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6
取大椎、心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心俞、膈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理气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7
取膈俞、肝俞、脾俞、三阴交、太冲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膈俞、肝俞、脾俞、三阴交、太冲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和肝益脾、理气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脾虚弱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8
取膈俞、肝俞、太冲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取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膈俞、肝俞、太冲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平肝降逆的功效,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9
取大椎、曲池、合谷、丰隆、太冲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曲池、合谷、丰隆、太冲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
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理气降逆、祛痰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穴位贴敷法10取大椎、脾俞、膻中、丰隆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敷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脾俞、膻中、丰隆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此方法具有温阳化湿、健脾祛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虚痰湿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11
取大椎、肝俞、肾俞、太冲、涌泉穴。取白芥子10克,半夏10克,淫羊藿5克,细辛3克,补骨脂10克。上药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生姜汁调成膏状。取少量药膏摊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肝俞、肾俞、太冲、涌泉穴,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贴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潜阳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肾亏虚型原发性高血压。
穴位贴敷法12
取大椎、脾俞、肾俞、丰隆、三阴交穴。取白芥子20克,元胡12克,甘遂6克,细辛6克,樟脑3克。上药共研细末拌匀,使用时用鸡蛋清调成膏状。取少量药膏敷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脾俞、肾俞、丰隆、三阴交穴上,贴敷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3年。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