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48801000000022

第22章 慢性支气管炎(1)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每年发作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它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多见,所以又简称老慢支。据调查,我国有3千多万人患此病,患病率为3%~5%,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上患病率急剧上升至15%~24%,北方的患病率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有1%~2%的患者缓慢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本病多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不愈而成,也可继发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或心脏病等其他疾病。长期吸烟、吸入灰尘及高寒环境也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呼吸功能检查,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咳嗽”、“痰饮”、“咳喘”等的范畴,它的发生与发展,主要在于外邪侵袭、内伤脏腑两个方面,而主要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脾肾阳虚,尤其是肾阳衰惫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在气候寒冷或突变之时,患者每因感受外邪而促发旧疾,病情加剧,而在夏季炎热之时,患者病情平稳。所以,根据冬病夏治和治病求本的原理,在三伏天采取培补脾肾之阳,增强患者体质,对于控制本病在冬季的发作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可起事半功倍之效。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取天突、肺俞、风门、灵台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天突、肺俞、风门、灵台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贴敷法2

取穴分3组,第1组为天突、肺俞、丰隆穴;第2组为大椎、定喘、膻中穴;第3组为身柱、肾俞、足三里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祛邪逐瘀、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穴位贴敷法3

取肺俞、膏肓俞、百劳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各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肺俞、膏肓俞、百劳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贴敷第4次以巩固疗效,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补肺益虚、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4取肺俞、心俞、膈俞穴。用“白芥子泥丸”。取白芥子15克,洋金花9克,甘遂9克,细辛9克,麝香(或冰片)0.3~1.5克,鲜生姜适量。将前4味药物烘干,与麝香(或冰片)共研为极细末,和匀,密封备用。临用前取出药末1/3,徐徐加入刚刚挤压出的鲜姜汁(生药末和鲜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制成膏,以能够成形而不散为度,搓成圆柱状,然后切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取肺俞、心俞、膈俞穴,常规消毒,用毫针点刺不留针,出针后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5厘米×5厘米贴敷纸覆盖固定,贴治(同时休息)3~4小时方可揭去。个别对药物过敏的患者,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不宜再用此法治疗。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每年贴敷3次。如法连续贴敷治疗3年。第2、第3次贴治时局部皮肤有红晕不影响治疗,但如有破损尚未恢复时可根据辨证另取他穴。

此方法具有温阳通络、宣肺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肺肾阳虚型支气管炎。

穴位贴敷法5

取大椎、肺俞、膈俞、膏肓俞穴。用“冬病夏治膏1方”。取白芥子3份,元胡1份,甘遂1份,细辛1份,肉桂适量,生姜适量。取前4味药物烘干,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储瓶备用。再取肉桂适量研为细粉,过12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将肉桂粉少许均匀地撒于药膏之上,贴敷于大椎、肺俞、膈俞、膏肓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增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6取大椎、风门、肺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2方”。取白芥子20克,元胡18克,细辛18克,甘遂20克,麻黄20克,麝香(或冰片)少许,生姜适量。将上述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搅拌调成膏状,并制作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再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风门、肺俞、膈俞穴上。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7取大椎、百劳、天突、肺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3方”。取白芥子18克,甘遂18克,元胡10克,细辛10克,半夏8克,生姜适量。取前5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所制药膏的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大椎、百劳、天突、肺俞、膈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贴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个别对药物过敏,贴后不久即感烧灼、疼痛难忍者,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通经脉、祛湿化痰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8取肺俞、风门、膈俞、膏肓俞、天突穴。用“冬病夏治膏4方”。取白芥子15克,甘遂6克,元胡15克,细辛6克,五味子5克,葱白30克,黄芪100克,蜂蜜适量。将前5味药物烘干,共研碎为细末,储瓶备用。再将黄芪100克、葱白30克,加水200毫升煎成20毫升药液,兑入药粉和适量蜂蜜,共同调成膏状,并制成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药膏。取适量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肺俞、风门、膈俞、膏肓俞、天突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6~8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益气、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9取大椎、百劳、天突、肺俞、膈俞穴。用“冬病夏治膏5方”。取白芥子30克,甘遂15克,细辛15克,巴豆20克,轻粉10克,冰片2克,炼蜜50克。将前4味药物烘干共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将药末兑入轻粉和冰片共研,再加炼蜜调成软膏状,药膏直径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软膏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百劳、天突、肺俞、膈俞穴上。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连续贴敷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前3天可各贴1次,或隔2天贴敷1次,连续贴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经通络、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10取肺俞、天突、膻中、风门为主穴,配穴取大椎、定喘、丰隆穴。用“冬病夏治膏6方”。取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各药等量烘干研末,过100目筛,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的小圆饼,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贴敷于所选取的穴位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贴后有灼烧或疼痛感,可提前揭去。如起疱可按烫伤处理,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如局部有发热、发痒等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末干燥后再揭去。

此方法具有温阳化湿、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