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灵魂的最高处:亚瑟·本森哲思随笔集
48787400000038

第38章 乐观与欢乐(4)

他一生所保持的人生态度远远要高出那些在高度教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态度,也好过苦行僧所持的人生理念,自然也不是那种安静得冷漠的人生态度所能媲美的。因为这种生活态度依附于一种充实的生活当中,不允许远离自身认为毫无价值的事物。可苏格拉底式的态度却是基于勇气、慷慨与简约的品质而形成的。苏格拉底明白一点,正是在恐惧作用下,我们过分重视自身阴郁的情感。在卑鄙、冷漠毒害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因为冗杂、固执的责任令我们变得软弱。苏格拉底不会受到任何个人野心的摆布,他以一颗平常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的真相,以为这是一个充满光明、勇气的世界,随处可见的还有有趣的思想和各种未知的疑惑。

在这方面,基督教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此前也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前进状态,可它依旧不能明智地向我们诠释生活。苏格拉底经常赞美生活中的充满智慧的思想,本来基督信仰也可以在更加宽广、恰当的生活当中被人们所应用。其中的奥妙也即是享受的方式问题。但这种享受并不意味着立即挥霍所有的欢乐,随后将自己藏在帐篷当中。相反,这指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乐趣所在,在人与人共同合作当中所蕴含的乐趣。这当然也存在很多性格方面的限制,阻碍我们自身拥有的令人解颐的幽默在整个生命当中传播。其实,这是无法通过约束来克服的,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利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控制,虽然很少看到有人具备这种温和的性格。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遇到的恶毒的人,这些人为了让自己得到欢乐,宁可让别人遭受痛苦。在年轻的时候,这些人也都遭受过欺压,因此,他们心中坚信必须要让自己避免再度遭到他人的欺凌。因为必要心理锻炼的缺乏,这些人最终成长为更加自私的人。随后,身体状况不佳也令他们成长为了恶棍。可是,他们愿意的话,至少可以让冷漠保持在自己内心当中,隐藏起来不为别人所看到。很快,一些实践让他们坚信一个观念:世界上很少有行为可以比给予别人乐趣能为自身带来更多合理且廉价的快乐。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毫不犹豫得到的欢乐可以通过锻炼自己的意志来获得,显然也比本能的欢乐更加有用。我们无法怀疑,一些不可理喻或者不理智的情感会在道德层面凝聚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缺乏任何有意识的努力或愿望的驱使下,正如雨后放晴一般,这正是我们快乐的根源。这里,我可以用最近自己的一段经历来作说明:在几天前的一个忙碌、疲惫的早晨,我正在琢磨一些无聊且愚蠢的段落,这些词句并没有具备任何启发性,仅仅是一些流水账罢了。其中仅有的优点仅仅是文字极为通俗浅显,但其中也不曾被赋予任何美感。随后,我的一个朋友其拿来拜访我,我们随即聊起一些沉闷的话题。然后,我一个人只身走在草原上。身处一片坦然的大道上,两旁生长着茂盛的灌木丛,在柳木与桤木外小溪围成了一个大圈。随后,阳光穿透如同“堡垒”一般的云层,将阳光散在一座巨大的城堡上。那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在天空中闪烁着冬日阳光蜜黄色惨淡的冷色调,其中我甚至感到了春意从空气中被传递出来。就在一个被遗弃的掩体旁,我看到了一株金色的山柳葡属植物,正在将自己光鲜的“外衣”展现给世人。

在我看来,这一天并不让我满意。我在早晨苦思冥想的词句让我们甚至这一切并没有任何特别的价值,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仅仅是一个以英国人所惯有的执着的精神在做着一些事情,无论这件工作本身是否真的有价值,一旦我下定决心就一定会坚持到底。

我保持一种难得一见的愉悦心情回到了家里,似乎听到了一段短暂却又优美的旋律,就好像我正在走过某处美丽的风景,在那片五叶草的田野中传过来一阵音乐,我正在考量着一些甜美的声调与丰富的韵律。这时候,我的心中也不再有任何其他特别的思绪需要厘清。在我放眼大地的时候,只见东边升起了太阳,西边挂着月亮,城堡式的城楼在橡树林之上显得尤其突兀。同时,我还看到几个衣着正式的人正沿着通往森林的道路,欢乐地骑马奔跑。只见他们向我挥手致意,但我却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美景让他们如此的着迷?一时间,我竟然感到自己距离美好的生活是如此的近,就像是被围绕在其中,或许在镜子后面,或许是在门外,我只需要穿过花园的树篱就可以寻得。如果我拥有一把能够打开这些魅力大门的钥匙,我将立即发现内心高兴与愉悦的心情,对一个满是震撼而又无限完美、平和的人生充满了渴望。正当清晨初升的朝阳穿过茂密丛林时,温和的阳光静悄悄地在我心中播撒开来。我看见,森林被一层最柔和的蓝色雾霭所笼罩,还有被轻缓的海浪拍打着的平坦沙滩,以及冬日暖阳下正在广袤的乡村与田野间痴望的橘黄色的水汽,它似乎正泼洒在宇宙之间。或者我还会听到一段庄严肃穆的乐曲,它以一种轻柔的声调作为结尾。内心深处的平和,仿佛让人感到喜悦,又让人感到它正在四周,唾手可得。

对于瞬息间的欢乐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我们又将作何解释呢?在这里,我将试图将自己所坚信的心念作为其中的一个解释,我认为假如能够将思想压缩成为某种清晰的事物,无论这些事物看起来怎样的超凡脱俗,都将会变成一件美好的事!

在这时,人们的情感可能正如一个人独自身处黑暗的大街或者喧闹的城市当中,头顶上黑压压的云层突然飘过,人们可以从屋顶上看到蔚蓝的山顶,还有一片平和当中的风和阳光下的景色。

在我看来,能将这种被祝福的平和感带给人们的绝非一种主观的情绪或某种臆想的结果。相反,这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一种踏踏实实的存在。人类的意识并非这种印象的缔造者,人们不可能试图通过一些内心存在的道德、艺术层面上的想法而获取这种印象,人们需要借助自我感知来获得。同时,教育并非一个发明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中,人们不仅知其然,而且也知其所以然。在人们认识一些事物之前,就早已凭借一种本能与直觉就清楚其现实的存在。人们的心智仅仅是更宏大的不朽生命的其中一部分。这偶尔会被自我认同感所阻碍,一如沙滩上一洼浅浅的海水,在长达数小时里与大海的浪潮隔绝开来。而一切的遗憾、悔恨、焦急、烦恼,都源自于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一种更为伟大的生命的一部分,并非自身所妄断的孑然一身的状态。在生命与欢愉的海洋当中,天人永远是合一的。

我们有的时候会接触到更加广阔的生命,但对于一些人,这不过是宗教的结果,有的人则以为这是爱的产物,或者是艺术的最终表现。或许,当浪潮翻滚过海岸,就会淹没那个浅显的小池塘,让它旁边的植物颤动不已,并且引发沉睡沙滩上一阵泡沫的声响,不断在耳畔回荡。

当这一时刻降临时,我们却犯下了悲伤的错误,仿佛仅仅对我们软弱的想象力产生了作用。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迎接并理解这更为宽广的生命在自己身上降临,而不可以仅仅以愤怒的姿态逃回自己的安乐,这样做只会让自己事后感到羞耻且悲哀。此外,我们还应该勇敢地一次次敞开大门,让太阳的光芒一遍遍环绕我们全身。我们会时而有一些令自己也大吃一惊的感觉出现,彰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某种极为重要的关系。很多人都有着这样的经历,也似乎表明了自己在与他人进行直接心灵交流的同时,也在做着某种并非语言或文字层面的沟通。纵使我们缺乏这样的经验,但这种情况的存在确实也经过了科学的证明。或许,我们还可以称之为心灵感应吧,就是指心灵某种直接的交流。当然,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怀疑这种心灵感应所出现的形式。其实,我们并不清楚心灵感应的细节,但这就像电流传递一样,就像是电学家们仅仅是发明精密仪器用以捕捉或记录电流的存在,却不能创造出电流一样。因此,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直接交流显然是存在的。在我们揭露其背后所隐藏的规律时,我们或许也就明白了譬如热情、运动、社区精神、爱国主义与军事热忱等很多事物的实质。在现阶段,这些事物又是如此的孤独而神秘。

置身于这一切事物之外,我们还能看到其中所蕴含的更为重要的存在。我们仅仅是这种广袤无边的生活的一部分。在超过我们可见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很多未知事物正在不断围绕着我们,束缚着我们,它们就好像喷泉的水雾一样,浸湿我们的每一寸皮肤。某些令我们感到紧张且难以捉摸的情愫,来势汹汹,包含了神秘感,可我依旧坚信这仅仅是我们身外这种广袤未知生命发出的旋律而已。我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将生活所赋予的潜质发挥到最大的人,可以让自己的人生也随之感受到生命莫名的悸动。这个世界对未来发展的担忧促使我们投身于政治、商业、宗教,同时也对物质产生了同样的情感。我们这种杞人忧天的做法正在将我们自身进行着束缚,不断地压缩着自由的时光,让我们忘却身外广袤的生命的存在。也许,人们将耶稣所建议的人生看成了基督徒的人生,他们将祈祷变成了一种生活,并和其他人建立起一种简单友好的关系,却也毫不介意世俗的羁绊与欲望的萦绕,拥有着无畏的精神与真诚的态度。事实上,这样的品质或许正是我们达到更高层次所需要具备的基础,就像耶稣在说话的时候也仿佛早就知道一些惊人的秘密一样。像那翻滚的巨浪一般宏大的、更高层次的生命灵魂,自然也不会为我们招致任何诱惑与罪恶。这样的灵魂,势必需要自由地同一些普遍精神进行交流。站在他来说,在人类身上本身就不存在任何羁绊可言。

现在的我们依旧不明白这种关联之间所存在的机械的关系,但这扇门却一直在敞开着。至少我们要敞开心灵的窗户,领略神明所恩赐的智慧。当狂风在我们精神领域肆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任何工作、软弱、安逸都依然不能阻碍我们对这一切现实存在的肯定。

所以,在这些美好、高尚与令人奋进的思想成为我们性格的一部分时,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要像小孩萨缪尔一样,在弥漫着暗淡灯光的庙宇当中祈祷:“主啊,请您为你的仆人说句话吧。”这时,音乐逐渐弥漫在空气当中,同时还伴随着微弱与颤抖的风,最终消失在花园里,穿过远处的山峦,融入晴空万里的天际。然而,在我们的耳中,我们不再听到往常的声音。因为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也变得更加高尚起来。

或许人们最后会问,为何会有如此微弱而神秘的感受,这些感受进入我们心灵的频率是如此的稀少?假如我们灵魂当中那剧烈激荡的正是我们真实的人生,那么为何我们要如此小心翼翼,却又惴惴不安呢?为何我们在毫无任何神性的眼中,早已孑然一身地行走了如此漫长的道路?为何我们会看到或者隐约看到事物,这种事物降临的次数如此稀少,甚至我们从未感受到呢?对于这些问题,我无从回答。但我坚信,那种感觉确实存在的。这时,我只是想起古老先圣所说过的话:“我不知道这将会怎样,可天国的现实却被一片模糊所覆盖,他们越发变得令人愉悦而富有吸引力。一切事物都远比不上这种温柔的拒绝,他是如此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