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迷幻漫游
48786100000089

第89章 “神舟”五号飞天梦圆

2003年10月15日,酒泉发射中心。

今天,这个隐藏在茫茫戈壁深处的航天港显得异常的不平静。天没亮,冒着西北黎明前的清冷,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就早早地离开了家门,或徒步、或骑车,前往离居住区还挺远的发射区。

作为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人,卫星升空、无人飞船发射这些普通人难得一睹的大场面早已司空见惯,很少有载人发射能让他们如此激动。今天,他们要亲眼目睹一个辉煌的时刻——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就要从这里起航遨游太空。

寥廓的戈壁滩上空晨星闪烁。无数目光聚焦这神圣一刻。

5时28分,中国飞天第一人出现在世人面前。

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杨利伟,面向五星红旗伫立。透明防护面罩里,一双眼睛显得格外平静。在他的两侧,是担负首飞航天员梯队的另外两名成员:翟志刚、聂海胜。

飞天勇士就要出征。8分钟前,前来现场观看载人发射的胡锦涛、黄菊、吴官正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发射中心问天阁,为代表中华民族叩访太空的航天员壮行。

晨曦中,杨利伟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报告:“我奉命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

“杨利伟,我们盼着你回来!”“祖国期待你凯旋!”

回荡在大漠上空的欢呼声,表达了一个民族的千年期盼。

此刻,高耸入云的发射架稳稳地拥抱着58.3米高的乳白色船箭塔组合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正静静地等待着它的第一个乘客。

5时30分,嘹亮的《歌唱祖国》乐曲响起。杨利伟深情地凝望一眼鲜艳的国旗,登车出发。鲜花、彩旗,胡杨、红柳,把通向发射场的戈壁路装点成绚丽的长廊。

出征地到发射场仅仅5千米,却凝聚着航天人的智慧、青春和汗水。从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4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航天人终于将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这条飞天路。

6时15分,进入飞船座舱的杨利伟系紧了胸前的束缚带。

指控大厅内,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宿双宁面前的数字显示,杨利伟生理参数正常。

船舱内,38岁的杨利伟自信地挥挥手:“明天见!”

“他一定能够完成首飞任务。”宿双宁对这位有着1350飞行小时的前空军飞行员充满信心。自从5年前走进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杨利伟和他的13名同伴就经历了遨游太空所必备的一切训练。“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人人都能胜任太空飞行任务。”宿双宁说。

8时59分50秒。

“10、9、8、7……”零号指挥员的倒计时口令响彻在发射场上空。一个辉煌的时刻就要来临。

“5、4、3、2、1……点火!”零号指挥员郭保新下达最后指令的同时,托举着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声中拔地而起,宛若巨龙的橘红色烈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

穿云破雾,火箭直刺九霄。

9时10分,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浩瀚太空迎来了从火箭故乡飞来的第一位访客——杨利伟。

3分钟后,太空中首次传来中国人的声音。杨利伟报告:“飞行正常。”指挥大厅一片沸腾。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