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迷幻漫游
48786100000053

第53章 潮汐作用将再造地球光环

强大的引潮力能把月球撕裂成一块块的巨大碎片,散布到地球的外层轨道中,那时地球的外层空间里就会出现一圈明亮的光环。

根据天文学的理论计算和对古生物的测定,大约在5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在地球上一年有450天左右,一天只有21.4小时;到了距今约4亿年的泥盆纪时期,一年减少到400天左右,一天则增加到约有23个小时。

这说明在漫长的地球发展史上,地球自转速度渐渐变慢。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专家说主要因素是潮汐作用。潮汐是自然界天体对地球各部分的万有引力所引起的潮涨潮落现象。引潮力的大小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天体距地球的距离的立方成反比。

月球的引潮力是太阳的2.3倍,月球在地球上引起的潮汐(太阴潮),是从东向西运转的,这种运转方向正好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潮汐和浅海海底的摩擦,对地球起抵制作用,时间长了,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自转周期便变长了。

有人透过计算,推测出大约每百年地球的自转周期增加0.0016秒。地球经过漫长的地球发展史,自转周期自然就会越变越长。由于地月系统是一个能量守恒系统,因此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会逐步拉大,建立起一种新的平衡。

地球自转速度的不断减慢,引起地月距离的不断增大,这种平衡形式的不断破坏和重建若能持续下去,那么在遥远的将来,势必会出现地球上一天等于一个月的现象。这样,太阴潮也就是月球在地球上的潮汐隆起也就停止了。

但是,这个时候,太阳在地球上的引潮力仍在起作用,专家们给这种作用取名为太阳潮。由于太阳潮也是自东向西传播的,又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如此,便使地球自转速度更加的减慢,使地球与月球间距离继续增大,再过一段时间,地球上的一天将比一年还长。于是,地球就变成了自转周期长、公转周期短。

换句话说,就是以前的太阳潮时期是1月等于30天,新的太阴潮出现后就是1天等于几个月了。到那时,如果人类存在的话,看到的月亮可不是东升西落,而是西升东落了,我们现在的“日月平升,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很可能成为那时人们口中流传的远古神话了。

在那个时候,由于月球运动的改变,太阴潮的运转方向就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一致了。这样就消除了潮汐和浅海海底的摩擦,对地球的制动作用也没有了,而且方向一致产生的极大惯性加速度,使地球就像顺风船,自转速度越变越快,自转周期越变越短,这样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又逐渐缩短。

有人曾进行过推算,当地球和月球两者之间的中心距离只有15000米,地球上一个月只有5.3小时,而一天却有48小时,强大的引潮力能把月球撕裂成一块块的巨大碎片,散布到地球的外层轨道中,那时地球的外层空间里就会出现一圈明亮的光环。

科学家根据潮汐作用引起的地球自转速度、方向和月球与地球距离周而复始的变化,推出“地球将来还会出现光环”的假想,似乎是在痴人说梦,令人不敢相信,况且这种推想还没有建立起证据确凿的科学基础。

不过按照这个假说,地球光环的再度出现将会是相当遥远的事,那个时候人类还存在不存在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说检验这种说法正确与否。

因此,对于科学家们的种种假说,我们也只能姑且听听。现在我们只能透过宇宙卫星资料,去寻找更多解决这个问题的证据,完全解决这个问题恐怕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完成的。

“地球光环”问题已经被有关高技术国家列为重点研究课题,不久的将来恐怕会有更多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著述问世,出现更多的揭谜假说。但什么时候可以揭开这个谜底,我们也只有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