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夜,越南还有点彩灯的习俗。相传有一条鲤鱼,经过多年修炼成精,一到夜晚就出来害人。人们十分害怕,因此每到晚上,家家户户关门闭户,不敢外出。后来包公出了一个主意,他让人们制作一种鲤鱼形的纸灯,在鲤鱼灯的腹部插一根棍子。夜晚人们挑着鲤鱼灯出门,妖精见了非常害怕,从此不敢再来危害百姓。中秋之夜,孩子们拿着各种形状的纸灯,在月光下嬉戏,吃着月饼,还能聆听各种美丽的传说,充满了童年的乐趣。因此,越南把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定为越南的儿童节。
越南许多地方还有赛月饼的习俗,为的是让妇女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手艺。越南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很普遍。越南的月饼,从制作方法来说,分为两种。一种叫烤月饼,比较硬,同中国的月饼类似,里面也分别裹着五仁、豆沙、椰蓉、火腿、蛋黄等各种各样的馅。另一种叫做软月饼,是用糯米面做成的,形状和烤月饼相仿,但颜色是白色的,质地比较软,口味同烤月饼有很大的不同。
中秋节的晚上,越南人除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子、放鞭炮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对歌,越南人称为“唱军鼓调”。军鼓调多以情歌对唱为主,也有关于日常生活的内容。相传在古代,越南军队常以击军鼓对歌供士兵娱乐,后来传入民间。军鼓是一只木桶或洋铁桶,在村头立两根柱子,用麻绳或钢丝绳将桶绷紧后固定在柱子上,用棍子敲打绳子使之发出咚咚的响声,男女双方各站一边,边敲边对歌,笑语欢歌一片,气氛欢快又热烈。一些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建立好感,确立恋爱关系。
第三节庙会
庙会是越南很普遍的一种民间文化活动形式。越南各地的传统庙会很多,至今未见精确的统计数字。越南文艺评论家李克恭先生在他的一本着作中就曾经介绍了越南100个庙会的时间、地点及活动内容。
每逢春秋时节,正值早稻和晚稻插秧结束之时,收获季节尚未到来,终年勤劳的农民,就利用这段农闲时间,举行带有各地特点的庙会。
1.涂山斗牛庙会
涂山位于越南海防市的郊区,涂山庙会在每年农历八月初十举行,涂山庙会最有特色的活动是斗牛。
据说涂山的斗牛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些渔民随海浪漂流到了涂山半岛的塔山脚下。这里连年干旱,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日夜祈求上天降雨。一天夜里,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端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手扶着拐杖,兴致勃勃地观看两头牛相斗。没过多长时间,白发老人和两头牛一起消失了。随后,竟然有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这场雨带来了凉爽,也送走了干旱。
村民们觉得,老人的突然出现是神仙给大家的一个提醒。为了让神仙满意,村民就在八月初十这天组织了斗牛活动,并成为一种习俗而流传到现在。
村民们多年祭祀那位白发神仙,但是一直不知道这位神仙从哪来。
他们暗暗祷告,请求神仙明示。村民们在供品中放了一盘米面,然后关上祠堂的大门,悄悄退出去。第二天,村民们发现米面上有许多小鸟的爪迹。再把米面弄平,第三天又会发现鸟爪的印迹。村民们说,这是神仙在告知自己的仙号。于是从那时起人们就称呼这位神仙为“雀印大王”。
斗牛时,涂山3乡、14村都参加,每个村都会选出一头最勇猛强壮的牛出战,共有14头牛,每头牛都经过严格的挑选和精心的护理。
各村从三月起,就派出真正内行的人到越南北方各地去选牛。入选的牛,头要小,脖子要长,背要微微隆起;牛角要硬,角根要方,角面要细,两只角要匀称,并在一个平面上,最好是两只牛角尖相隔不太远,也不高出牛额头太多;牛眼要圆,牛耳要靠近牛角,牛头上的旋毛要又密又硬。
一般是挑选的8岁至10岁的牛。
各村的牛选好后,要牵到祠堂前祭拜神灵,然后各村把牛交给专人饲养。在农历的六月初八、初九和七月三十日,要举行初赛和复赛,选出6头牛来参加八月初十的决赛。战胜战败的牛最后都会被宰掉,用来祭神。选牛、养牛和组织斗牛庙会有功的人,都能分到一份牛肉,作为奖励。
2.正月里来庙会多
正月里,越南有很多庙会,较为着名的有黑婆山庙会、山赛歌庙会、同奇村赛炮庙会和香积寺庙会。
黑婆山位于西宁省,在胡志明市西南方向约100千米外,传说从前有一位官员的女儿,她的名字叫亚应,后人误读为亚黑,她十分崇尚佛教,因为不肯嫁给另外一个地区守镇官吏的儿子,所以偷偷跑到荒山野岭去修道,最后死在了山中。后来,越南南方人把她去修道的黑婆山称为“圣地”。每逢春回大地之际,男女老幼会成群结队地奔赴黑婆山庙会。
河北省先山县内睿村既是着名官贺民歌的故乡,也是“灵山赛歌庙会”的故乡。内睿村有座灵山,又称云盖山、仙游山。
山上有座灵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人们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这里,参加一年一度的赛歌庙会。
灵山赛歌庙会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群众性赛歌盛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在河内东北部的灵山举办。人们从全国各地齐聚到灵山,参加一年一度的灵山赛歌庙会。庙会首先由一位长者登台击鼓数声,接着人们纷纷登台演唱,演唱形式多样,有独唱、合唱,也有对唱,歌曲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从树林到山坡再到游船上,陆续响起歌声,唱的都是民歌。远远近近站着众多的观众,清脆的笑声、婉转的歌声汇成一片,场面非常热闹。
河北省先山县同光乡同奇村历来被称为“爆竹的故乡”,这个村庄以“赛炮庙会”享誉四方。
同奇村地处红河平原,距河内近20千米。这里风景秀丽,物产富饶,绿树翠竹丛中保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村子里家家都是砖瓦房,院子也是用砖铺成的。村里还有一个大祠堂,这是村民们拜神祭祖、开会议事的公众活动场所。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同奇村都要举行为期3天的传统庙会。按照传统习惯,爆竹是力量和威风的象征,可以驱邪消灾,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宁。同奇村每年都要制作大量不同规格、不同式样的爆竹,以适应节日、庙会、婚礼等喜庆活动的需要。
同奇村为赛炮庙会制作的爆竹最长的达到10米,直径有2米,炮身上还描画着龙凤、云彩和各种民间年画图案。人们把爆竹放在一辆装饰得富丽堂皇的车上,由身着民族盛装的男女青年们簇拥着,运到村里的广场上。祭祀完炮神后,一位腰系红布带的长者,击鼓三声,赛炮庙会就正式开始了。鞭炮声清脆响亮,如炮弹炸响,像春雷滚滚,此起彼伏。炮身炸成五颜六色的碎片,如点点落花,纷纷扬扬洒向全场。
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放鞭(小爆竹)。同奇村的鞭炮特别长,有时一串鞭炮放完需要一个多小时。赛炮一般从下午一点钟开始,到深夜才结束。各家各户争着放爆竹,直到尽兴而归。
香积寺位于越南河西省美德县香山乡境内的香积山香积洞。
香积山也叫香山,是越南北方的名胜之一,山上有许多庙,分布在主要成分为石灰岩的群山中。最大的寺庙名叫香积寺,建在香积洞里。香积洞曾被越南黎朝黎圣宗称为“南天第一洞”。
据地质学家考察论证,香山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香山山势布局整齐,山水匀称,燕溪从两山间流过。燕村美丽的姑娘们平时驾着小船运稻,运砖,运柴,运鱼,一到春天就往来于此,接送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香积寺庙会从农历的正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底才结束。高潮在二月十五日。庙会期间,越南全国各地的香客都来香山寺进香。山路上游客成群结队,口中不断念叨着“阿弥陀佛”。这里进香的寺庙其实比较多,大部分在山洞中,香积寺是最大的。进香的路途中,风光秀丽,进香的人,可以一路欣赏迤逦的风光。
总之,正月是各民族举行庙会最多的月份。与一年中的其他月份相比较,在正月,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庙会。
第四节奇异的婚俗
越南贡族有“先入赘、后结婚”的婚俗,即男方先到女方家里住,时间满后再娶亲。
首先由男方父母、兄弟、族长和未来的新郎一起到女方家去提亲,带上一包盐、一包茶叶、一捆用来织网的麻绳、一筒酒。双方一边抽烟或喝酒,一边商量儿女的婚事。如果女方同意,就商定男子入赘女方的年限,古代上门是8至12年,现在大致缩短为3至4年。
商定妥当,第二天新郎就要带上被子、枕头和一把刀入赘女方家,姑娘的发型也开始改变,把长发盘于头顶,表示已有丈夫。上门郎入赘期间虽然被视为女方家庭的一个儿子,但有一些约束,如在家里不能坐凳子,不能进岳母、嫂子的房间。岳父岳母吃饭时,上门郎不能睡觉,要为吃完饭的岳父岳母斟茶水,清晨早早起床为全家人烧水煮饭、撒网捕鱼。
入赘期满之前几个月,上门郎和父母再次造访女方家。双方商定迎亲的日期,一般选在秋收之后的11至12月间,那是一年收成以后的日子。
迎亲那天,男方家的父母、叔伯、舅姨、兄弟一大帮人到女方家迎接新娘。贡族姑娘平日穿傣族服装,但是在大喜日子里,就要穿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新郎和新娘的两家人在房子的楼梯前对唱山歌,女方家将用切成细丝的芭蕉花拌炒过的芝麻和辣椒,作为下酒菜,请男方的客人一起饮酒欢庆。男方唱罢、饮罢,女方才请男方全体人员入屋。娘家送给出嫁女儿的回门礼有被子、垫子、衣服、刀、锄头、镐、一头猪和一只母鸡。到夫家时,丈夫的姨妈要到房间里背媳妇,如果新娘是本村寨的人,就要背到男方家,若距离远,则只象征性地背一段路即可。这时,女方用有灶灰、牛粪、猪粪拌合在一起的污水泼洒到男方所有来客的头上、身上。屋里屋外,一片混乱,互相追逐打闹,非常热闹。所有参加婚礼的人,都得准备好两套衣服,先穿旧衣服,待打闹完,洗干净后再换上新衣。这种类似的婚俗在普拉人、兴门人中也有。
迎亲礼结束后,两三天,或者一周以后举行回门礼,因地而异。
新婚夫妻双双回妻子的娘家,只住一夜便返回夫家。
芒族人成年后,可以自由恋爱结婚。在结婚时,女方家长并不向男方索要聘礼,而是两家把各自的猪、鸡、酒、粮食等凑到一起,邀请全村人来举行一个婚礼庆典聚会。
结婚后,新郎不能住在女方家中,所以一般都是新娘离开娘家到丈夫家去生活。如果丈夫早亡,妻子可以再婚,但是她不能带走自己的孩子,必须把孩子留给丈夫家人抚养。
康族与芒族相距不远,但是风俗却迥异。康族人的婚姻都是由父母或者叔叔安排。根据他们的民族习俗,男方家长第一次到女孩家提亲时要给女方带两只小鸡、一只肥猪和一篮子大米作为见面礼。此后,这个男子要到女方家中住上一段时间,至少是2年,多者长达12年,一直到女方家长同意他与女儿结婚。然后,男方必须再次带着礼品到亲家,其中包括50公斤猪肉、4只小鸡、5公斤盐、40公斤大米、20瓶酒和一些钱。女方父母必须把女儿送到新郎家中,告诉新郎和他家人新娘有什么本领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然后新娘就正式成为丈夫家一名成员了,并且改随丈夫姓氏。
库哈族主要聚居在越南中部地区,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婚俗。当男子和女子双方同意结婚后,他们会分别向自己的父母征求意见。如果双方都没有反对意见,就准备举办婚礼了。结婚庆典分为两个阶段,共举办两次宴会。
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新郎叫上一些男伴到新娘家,把满面羞红的新娘子带到新郎家中。
第二天早上,男方派两名代表到新娘家告诉她父母,新娘已经在新郎家了。他们还要带一把剑和一串玻璃珠子留在新娘家前屋,并被犒赏一顿午餐。
第三天,新娘家人被邀请到新郎家参加婚宴。然后,新郎和新娘一起带着4只鸡回娘家,正式向新娘父母和亲戚朋友宣布他们结婚的消息。之后,新郎必须在新娘家住3天。
居住在越南北部山区的娄娄族有“抢亲”的婚俗。娄娄族青年男女示爱的方式颇为特别,他们用线把竹筒穿起来做成扩音器,男青年通过自制扩音器向他爱慕的女孩传达信息,男子说:“我非常爱你,我将向你敞开我的心扉。如果你也爱我,我就把你带回家做我的妻子。”如果女青年也对男青年有好感,她就回答:“你难道不知道我已经爱上你很久了吗?但是,你要记住,你的爱不应该仅仅表现为甜言蜜语。”这样男青年就明白那个女青年已经同意了他的求婚,他就准备迎娶她了。
过一段时间,男女双方私下计划,姑娘先从自己的家里溜出来,让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把姑娘“绑架”到男青年家中。男方抢到姑娘以后,男方要杀猪设宴,庆祝抢亲成功。
第二天通知新娘家里,第三天托媒人前往女方家里说亲。
如果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举行婚礼,女方派两名代表到新郎家中,赠送一篮子黏米饭和一只煮熟的大公鸡。新郎和新娘都要到屋外迎接这两名代表,并一起吃他们送来的黏米饭和鸡肉。
当然也有事前没有商量好的。如果女方被抢后不喜欢这位男子,就得设法逃跑,逃跑成功,男子就得向女方赔礼,还要送去一些酒、一只鸡和钱物等,另外还得向女方的村寨加倍赠送食物和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