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底奇异世界
48783500000010

第10章 阴影笼罩下的海域(5)

消息传来,法国军方当即派出30艘装有先进声呐仪的海军舰只前往出事地点进行搜寻,一些侦察飞机和救生机也出动了。美国一艘专门用于海底搜寻工作的船只“海燕”号,应法国政府的请求随后前来协助。两天前“海燕”号正在寻找在这同一片海域里失踪的以色列潜艇“达喀尔”号,因工作毫无进展,便投入新一轮的搜寻工作。

最后,一切希望全都破灭了。“密涅瓦”号和“达喀尔”号一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南极梦魇

一提起魔海,人们自然会想到大西洋上的百慕大“魔鬼三角区”,这片凶恶的魔海,不知吞噬了多少舰船和飞机。它的“魔法”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科学家们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然而在南极,也有一个魔海。这个魔海虽然不像百慕大三角区那么贪婪地吞噬着过往的舰船和飞机,但它的“魔力”足以令许多探险家视为畏途,这就是威德尔海。

威德尔海是南极的边缘海,是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它位于南极半岛与科茨地之间,最南端到南纬83°,北至南纬70°~77°,宽度在550千米以上,它因1823年英国探险家威德尔首先到达于此而得名。

“魔海”威德尔海的魔力首先在于海上流冰的巨大威力。南极的夏天,在威德尔海北部经常有大片的流冰群。这些流冰群像一座座白色的城墙,首尾相接,连成一片,有时中间还漂浮着几座冰山。有的冰山高一两百米,方圆二三百平方千米,就像一个大冰原。

这些流冰和冰山相互撞击、挤压,发出一阵阵惊天动地的隆隆响声,使人胆战心惊。船只在流冰群的缝隙中航行异常危险,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流冰撞坏或者驶入“死胡同”,使航船永远留在这恐怖的冰海之中。1914年,英国的探险船“英迪兰斯”号就被威德尔海的流冰所吞噬。

在威德尔的冰海中航行,风向对船只的安全至关重要。在刮南风时,流冰群向北散开,这时在流冰群之中就会出现一道道缝隙,船只就可以在缝隙中航行。如果一刮北风,流冰就会挤到一起,把船只包围。这时船只即使不被流冰撞沉也无法离开这茫茫的冰海,至少要在威德尔海的大冰原中待上一年,直到第二年夏季到来时,才有可能冲出威德尔海而脱险。

但是这种可能性是极小的。由于一年中食物和燃料有限,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暴风雪的肆虐,使绝大部分陷入困境的船只难以离开威德尔这个魔海,它们将永远“长眠”在南极的冰海之中。所以,在威德尔及南极其他海域一直流传着“南风行船乐悠悠,一变北风逃外洋”的说法。直到今天,各国探险家们还恪守着这一信条,足见威德尔海的“魔力”了。

在威德尔海,不仅流冰和狂风对人施加淫威,鲸群对探险家们也是一大威胁。夏季,在威德尔海碧蓝的海水中,鲸鱼成群结队。它们时常在流冰的缝隙中喷水嬉戏,别看它们悠闲自得,其实凶猛异常。特别是逆齿鲸,是一种能吞食冰面任何动物的可怕鲸鱼,是有名的“海上屠夫”。当它发现冰面上有人或海豹等动物时,会突然从海中冲破冰面,伸出头来一口将其吞食掉。它用那细长的尖嘴,贪婪地吞噬海豹和企鹅,其凶猛程度令人毛骨悚然。正是逆齿鲸的存在,使得被困威德尔海的人大多难以生还。

绚丽多姿的极光和变化莫测的海市蜃楼是威德尔海的又一“魔力”。船只在威德尔海中航行,就像在梦幻的世界里飘游。它那瞬息万变的自然奇观,既使人感到神秘莫测,又令人魂惊胆丧。有时船只正在流冰缝隙中航行,突然流冰群周围出现陡峭的冰壁,好像船只被冰壁所围,挡住了去路,似乎陷入了绝境,使人惊慌失措。霎时,这冰壁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使船只转危为安。有时,船只明明在水中航行,突然间好像开到冰山顶上,顿时把船员们吓得一个个魂飞九霄。

还有,当晚霞映红海面的时候,眼前常出现金色的冰山,倒映在海面上,好像向船只砸来,给人带来一场虚惊。在威德尔海航行,大自然不时向人们显示它的魔力,戏弄着人们,使人始终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正是大自然演出的这一场场闹剧,不知将多少船只引入歧途。有的竟为躲避虚幻的冰山而与直下的冰山相撞;有的受幻景迷惑而进人流冰包围的绝境之中。

死人复活之谜

百慕大三角在世人的心目中简直比魔鬼还可怕,在那里莫名其妙失踪的飞机和船只不知有多少,这片恐怖的海域不知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但是世间事无奇不有,也有人在百慕大死而复活,连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989年2月26日,一艘巴拿马渔船在百慕大三角南75千米处作业。人们发现一白色布袋在海面上一沉一浮,拉出海面一看,里面竟是一个活人。这个人叫米高维尔斯奇思,他在1926年死于癌症——他随身携带的一些文件证明了这点。他先被送到百慕大医院,后又被转至欧洲苏黎世精神病中心,以便找出其“死而复生”的原因。医生们费尽周折后也找不出原因,他自己也不明所以。

此人1918年移居百慕大,1923年患癌症,1926年3月24日,他的妻子遵照其生前要求海葬的遗愿,把他装在帆布袋里海葬,抛到百慕大以南的海里。想不到63年后他怎么活过来了呢?即使“复活”了,在帆布袋里也会淹死、饿死呀!他本人对这些也不能解释,他说“死”后自己也很模糊,只记得恢复知觉时被人救上了渔船。

1946年3月16日,白赖仁和莉地亚结为夫妇。一年后,他们在百慕大坐游艇度蜜月,在游览中,白赖仁失足坠入海中,被汹涌的波涛卷得无影无踪。莉地亚回到家乡肯特基后,不再嫁人,苦苦思念着丈夫。

43年后的1990年初,莉地亚心血来潮,她要故地重游,租用了63岁老船长杜比亚辛的船,当船驶到她丈夫被溺的海域时,被认为早已溺死的白赖仁竟奇迹般地出现在该船的甲板上,与其忠贞的妻子拥抱、接吻,之后却又出乎意料地双双消失了。

好在船长并未因惊奇而发昏,就在这对夫妇拥抱、接吻的一刹那,他不失时机地利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并在返回港口后向警方出示这张照片,令警察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令人不解的是,白赖仁当初是怎么活下来的?这43年他在干什么?夫妻相会后为什么又双双不明不白地“消失”了?他们又去了哪儿?显然,这不是现今人类的知识所回答得了的。

这种“死而复活”的事比天方夜谭还神秘离奇,在地球人中相信的恐怕还不到百分之一,但既然别人言之凿凿,我们也就姑且听之吧。但是,或许我们应该记住亚历克西斯·卡雷尔博士的一句名言:“科学的责任不是回避事实,不管这些事实是明摆着的,还是无法解释的。”

魔鬼海之谜

1952年9月18日,日本渔轮“妙神丸”号返回港口。船员们说,海面上恶浪翻滚,几乎形成了巨型的穹顶。

“妙神丸”号带回来的报告,引起日本科学界的注意,因为他们估计渔轮水手所描述的现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发所引起的。日本列岛饱受地震之苦,所以对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后,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逻艇“敷根丸”号驶向了这片海域。

与此同时,东京渔业大学召集一批专家,连同《朝日新闻》记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阳丸”号。

9月23日,“新阳丸”号的仪器记录下海底火山爆发的情况。这时,“敷根丸”号巡逻艇返回港口报告说:海面上发现一个黄烟袅袅、新冒出来的小岛。然而,当“新阳丸”号赶到现场时,除了看到两块岩石裸露在海面之外,所谓新冒出来的小岛全都沉入海中。由于海底火山爆发越来越厉害,“新阳丸”号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员开始为他们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阳5丸”号的安全问题担心了。这艘船9月21日载着一批专家驶离东京,至今音讯全无。

他们耐心而忐忑不安地等待了几天,仍然毫无音讯。“海阳5丸”自离港后,未发回一封电报。水文地理署立刻开展营救工作,派出人员船只前住搜索。因为船上载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专家,连同船员共计31人。但是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归,他们说除了发现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发之外,什么也未发现。“海阳5丸”失踪了。为什么搜寻的人员在海面上找不到任何漂浮物?为什么“海阳5丸”连份电报都没发回?船上装有30吨燃料,为什么遇难水域连一点油花都没有?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一起失踪事件,人们是不会把这里称为“魔鬼海”的。早在1928年2月28日,一艘6000吨级的美国轮船“亚洲王子”号驶离纽约港,经巴拿马运河驶入太平洋。一个星期之后,一艘名叫“东部边界城市”号的轮船,曾经收到“亚洲王子”号发出的呼救信号,这个信号重复了几次就消失了。

驻夏威夷的美国海军动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寻,但一无所获。到底是什么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人们始终未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航船坟场之谜

加拿大东南部的新斯科舍半岛东南约300千米的大洋中,有一座镶有宽阔边沿的狭长而又弯曲的小岛,这就是令不少航海家毛骨悚然的塞布尔岛。

几百年来,有500多艘大小航船在该岛附近神秘地沉没,丧生者多达5000余人。塞布尔岛因此获得一个绰号——航船的坟场。塞布尔岛由泥沙冲积而成,全岛到处是细沙,不见树木。小岛四周布满流沙浅滩,水深约有2~4米。船只一旦触到四周的流沙浅滩,就会遭到翻沉的厄运。

塞布尔岛海拔不高,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望见它露出水面的月牙形身影。人们曾亲眼目睹几艘排水量5000吨、长度约120米的轮船,误入浅滩后两个月内便默默地陷没在流沙滩中。

1898年7月4日,法国“拉·布尔戈尼”号海轮,不幸触沙遇难。美国学家别尔得到消息,自认为船员们可能已登上塞布尔岛,便自费组织了救险队登上该岛,可他们待了几个星期,却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发现。

历史资料表明,在塞布尔岛那几百米厚的流沙下面,既埋葬了遥远古代的各式各样的海盗船、捕鲸船、载重船,又埋葬了世界各国的近代海轮。由于岛上浅沙滩经常移动位置,因此人们很少有机会发现沙滩中航船的残骸。

19世纪,一艘美国快速帆船下落不明,直到40年前,它的柚木船身才从海底露出。然而3个月后,船体上又堆上了30米高的沙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