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地球有话说
48781800000022

第22章 星球的谜团(5)

为什么有些地方的沙子会发声?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来,沙粒之间有许多空隙,沙子又很干燥,当它们受到撞击时,便纷纷滑动,空气趁机在空隙中进进出出,产生摩擦,发生振动,引起共鸣。而干燥的沙粒之间相互摩擦,产生静电,放电时也会发出响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便产生了各种美妙的天籁。

有时,夜间无人扰动,沙子也会发出“吱、吱”的声音,据认为这是放电的声音。

最近,有些科学工作者,对响沙湾的鸣沙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们认为,鸣沙的“鸣声”是一种沙下空气受压而爆发的物理现象。当人们沿沙坡滑下时,沙子内部间隙中的空气受压,这种压缩空气冲出上层沙子,迅猛爆发,便发出“嘭嘭”的响声。正因为这样,当人们把鸣沙样品拿到实验室里后,由于失去了原来的自然条件,不管人们怎样折腾它,它也“守口如瓶”,默不作声。鸣沙的这一特性,古人已经有所提及。例如《国史异篡》记载:“灵州鸣沙县有沙,人马践之锵然有声,把持他处,经宿之后,无复有声。”

至于考爱岛上的沙丘为何会发出犬吠声,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解释。有人认为,可能是沙子被海水或雨水浸湿后,水在蒸发过程中,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膜,一旦受到震动,就会发出声音来。震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但这种解释似嫌牵强。

五色土之谜

如果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旅行,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从南到北做一次旅行,就会发现大地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南方田野里的土地是一片赤红;向北去,土地的颜色逐渐变成棕黄色或黄褐色;到了东北,尤其是到黑龙江省的平原地区,那里的土地又成了黑色的。

为什么各地地面的颜色会不一样呢?这是由于各地地表物质的化学成分不同造成的。

除了岩石裸露的山地以外,陆地的表面都铺盖着由土、沙子、岩石碎屑等组成的一层松散物质,这些松散物质并不是地面上本来就有的,而是岩石经过多少年的风化形成的。

人们常说“坚如磐石”,其实石头也是会“烂”的。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古老建筑的石头基石或条石台阶,会一层层的剥落,甚至开裂破碎,这就是风化了。岩石在阳光、水、生物的长期作用下,由于温度的变化,流水和风的侵蚀,化学溶蚀,会逐渐崩解碎裂,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变成黏土、沙砾和岩石碎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的过程和风化后形成的物质是不一样的。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由于气温高,水分多,化学反应比较强烈,地表物质中不少矿物元素变成了可以溶解于水中的盐类或酸,流失掉了。

而氢氧化铝、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锰这些不容易溶解和流失的物质则被留了下来。我们通常看到的铁锈,就是三氧化二铁,它会把地表物质染成红色。这就是我国南方大地赤红一片的原因。

我国中部地区,气温比较高,降雨也不算少,淋溶作用还比较强。地表的氯化物、硫酸盐等都流失了,碳酸盐类物质也大量流失。岩石中的铝硅酸盐被风化成了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这些矿物本身的颜色使地面呈黄褐色或棕黄色。

东北平原的气候比较潮湿,植物生长繁茂。每年有大量的植物残体落入土中,由于这里气温较低,矿物的风化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都比较微弱,所以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腐殖质,使土壤表层呈现黑色。

我国几条大河的名字也反映了这种地表颜色变化的特点。黑龙江流经的地方,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壤中富含黑色的腐殖质,使得江水也呈现青黑色,所以得名黑龙江。满族人民称黑龙江为“阿穆尔”,意思就是“黑色的巨江”。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中携带着大量的黄土、泥沙,黄水奔流,浊浪翻滚,所以被称为黄河。位于广西境内的珠江上游红水河,流经红壤发育的地区,河水也被染成了红色。你看,河流名称也能反映气候变化和土壤特点呢!

北京中山公园里有一个方形的高台,叫“社稷坛”。社稷坛中间是由五种颜色的土铺成的台面,中间是黄色,东面是青色,西边是白色,南方为红色,北部是黑色,这正是我国境内土壤分布的大概状况。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祈祷上天保佑五谷丰收的场所。我们抛弃这层封建迷信、愚昧荒唐的外衣,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全国的土地不也像一块五色土吗?人民终年在这块五色土上辛勤地耕耘,比起皇帝每年春秋各一次来这里举行祭典要殷勤得多,实在得多,他们是靠自己的劳动来取得好的收成的。

凶宅之谜

在许多古代笔记中,都有所谓“凶宅”的记载。说人住进这种神秘的“凶宅”,不是得病、暴死,就是遇到其他的不幸事故。在清代曾传说古老的北京城里有十大“凶宅”,一般都是深院大宅,院落重叠,阴森怕人,常常闹鬼,因此往往荒废无人居住。

由于古书中对“凶宅”的描述多与鬼怪故事结合在一起,所以过去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宅第久旷,阴气太重,为鬼狐占据所致。有些人则认为,这是因为风水不好,冲撞了煞神,冒犯了白虎星,所以人口不安,流年不利。近代,不少人认为,所谓“凶宅”之说,都是耸人听闻的无稽之谈,是迷信,应该破除。认为这些宅第可能只是建筑设计不合理,采光条件差,通风条件欠佳,使人感到不舒适,当然也容易生病……从近代地质地理学、环境科学所揭示的一些现象看,第一种解释固然不可信;第三种解释不加分析,否定一切,也未免太简单化,令人难以信服。看来,第二种解释未必全错,有其正确的一面。因为“风水”一词本来就有“环境”的含意,泛指“环境条件”。如果去掉“风水说”中不科学的成分,予以新的解释,那么,“新风水说”,也就是“环境条件说”,则未必是无稽之谈。

神秘的交叉点

要知道,国外同样也存在“凶宅现象”:一个身体健壮的人迁入新居后,竟莫名其妙地生起病来,四处求医问药均不见效。但当他搬出新居后,病又不治而愈。这种现象往往使人困惑不解。

国外有些医学家认为,上述一些奇怪的病,很可能是由于地电和局部地磁扰动引起的。有些地质生物学家认为,整个地面都有密如蛛网似的地电流穿过。这些地电流交叉的地方,会形成一股能损害人体的强大力量,可能是一种电磁辐射,有人称之为“地辐射”,能使居住在该处的人生出各种奇怪的病来,比如精神恍惚、烦躁不安、头痛失眠、惊恐不安等等。

地电、局部地磁作用的突出例子,是波兰华沙附近的一个被称为“陆地百慕大三角”的公路中心。那里虽然没有“宅”,却“凶”得很。据说那里发生的车祸事件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许多车祸竟发生在天气晴朗,视度良好的条件下,而且驾驶员又多是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老司机。公路管理部门请来专家“会诊”。发现该处地电流纵横交错、重叠交叉,并有局部地磁扰动,形成了一股较强的力量,影响了活动于其上的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据认为这可能是事故的原因。

据说,这种地电流交叉点的存在已经得到证明,并能用仪器测量其辐射强度。正统医学已承认有些房屋人住进去容易得癌症,这种房屋被称为“癌之家”或“癌屋”。有的地质生物学家认为,这种“癌屋”正是处在上述那种神秘的交叉点上。不少动物如狗、马等,能觉察出这种神秘地点的所在,从不在那里睡觉。但有些动物如猫、蜜蜂、蛇类,却偏爱待在这种地方,好像这种地方对它起着某种有益的作用,其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这种地电流交叉目前还无法清除,但人们也不是对此束手无策。有位外国妇女乔迁新居后,遇到了上述麻烦,她就聪明地把床搬了个地方,调了个头,从而摆脱了这种神秘力量的侵扰。据说在古代的西欧,人们在建造一座城市之前,先让一群羊到预选地区生活1年,然后把它们屠宰掉,如果发现其肝脏有病变迹象,这个地点就被放弃,另选新址,这可能是古人趋吉避凶、躲避那种扰人的地电流交叉点的一个原始而又有效的办法。

从地下伸出的魔掌

上面提到了有种叫做“癌屋”的“凶宅”,现代的研究证明,“癌屋”的出现还有另一个更为直接的原因,那就是住宅的地下有氡气逸出。氡是一种无色无臭、具有放射性的气体。它是名副其实的从地下伸出来的魔掌,能直接威胁人体健康。一些研究证明,氡能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并沉积在肺组织内,破坏肺细胞,并引起癌症。据美国环境保护局估计,美国每年约有5000~10000人死于氡气引起的肺癌。据测定,在抽样的14万所房间中,有21%的房间,其氡气含量偏高,或多或少地超过了允许数值。目前,美国有关环境保护部门正在研究对策。

有些房屋之所以成为“凶宅”,则是由于所在地区土壤中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如铊、汞等)含量过高,污染了水源。土壤中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则往往是由于邻近地区存在这些金属的矿脉,或与附近有从事某种有毒重金属元素的生产加工的工厂有关。

例如,某市有一户人家,多年居住在自己的住宅里,一向平安无事,人丁兴旺,可是近些年他们的住宅不知怎的却变了一座“凶宅”。家人一个个得了一种怪病。开始时,病人只是口齿不清,面部发呆,走路摇摆,手脚发抖,进而双目失明,精神失常,最后全身弯曲,整天叫痛,悲惨死去。经调查,这是汞中毒所致。原因是附近新开了一家水银温度计工厂,由于操作不当,致使水银溢出,渗入地下,污染了地下水,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大使之死

由于高技术的日益发展,这些年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凶宅”,住在里面的人会得各种奇怪的病。你相信吗?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就一度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凶宅”。1976年的一天,美国驻苏联大使瓦尔特·斯托赛尔向使馆人员宣布:苏联人正利用微波来截获使馆内通讯,这种微波会导致白血病、皮癌、牛皮癣、白内障和某些精神和行为方面的疾病的发生。

8天后,美国报界推测这位大使得了一种血液病,可能是白血病。后来,《时代》杂志证实,斯托赛尔患有恶心和眼周围出血的病。他的前三任驻苏大使中,有两人死于癌症。使馆中还有几对夫妇生下了畸形的婴儿。人们怀疑这是微波辐射造成的后果。此事曾演成美苏之间的一场外交风波,由于美国政府曾就此事多次苏方提出抗议,对美使馆的微波辐射才有所收敛。目前,环境科学家已把微波辐射划为电污染,处在电污染中的住房是不适宜于人们居住的。

由此可见,“凶宅”的形成,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与“风水”——环境条件有关,不能简单地斥之为无稽之谈或迷信,要用科学的头脑,分别加以研究和分析。如果说有“煞神”“白虎星”的话,那么,上述那种神秘的交叉点、氡气、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电污染等等,才是真正的“煞神”“白虎星”。

洞穴之谜

北京郊区,有许多供旅游观光的名胜古迹,有许多古典的园林和充满野趣的风景区,其中有好几处和地下的岩洞有关,如中国猿人的遗址洞穴、云水洞、石花洞、宝珠洞、白鹿岩等。瑰丽神奇的洞穴对于有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儿童有特殊的魅力,也是向孩子传授自然知识、讲解地球演化历史的好课堂。因此,学校的老师常常利用假期,组织同学们到岩洞风景区去搜奇览胜。

我国有许多著名的洞穴,广西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浙江桐庐的瑶琳洞,金华的双龙洞、冰壶洞和朝真洞,江苏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和灵谷洞,广东肇庆的石室洞、双源洞,贵阳的地下公园……进入这种岩洞,简直像到了神话中的龙宫仙境。洞里有高大宽敞的洞厅,有幽深曲折的通道,有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各种形态的奇石更组成了瑰丽神奇的景物,状物拟人莫不惟妙惟肖,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洞里,还有潺潺的流水,明镜般的池塘,人们甚至可以在这地下河流上行船荡舟。在这里,孩子们会惊异地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种规模巨大、幽深瑰丽的神奇洞穴是谁开凿的呢?

这种神奇洞穴的主要“建筑师”是水。

这样的岩石洞穴,都分布在由石灰岩组成的山地中。石灰岩是一种沉积岩,它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岩是很坚硬的,马路的基石和铁路路基,大多是用石灰岩铺筑的。石灰岩还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原料。可是组成石灰岩的碳酸钙有个弱点,它怕酸,遇到酸就会溶解。空气和土壤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就能产生碳酸。含有碳酸的水和石灰相遇,会使碳酸钙变成能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石灰岩就受到了溶蚀。

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有机质腐败分解快,产生的二氧化碳多,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就高。由于温度高,化学反应快,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流动时,就会对岩体发生溶蚀作用。石灰岩的裂隙在水流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下,渐渐地扩大,这种地质作用叫岩溶作用。岩溶作用造就的特殊地形,叫做岩溶地形。桂林的奇山异洞,云南路南的石林,都是典型的岩溶地形。

当地下水沿着石灰岩的裂隙曲折流动时,水的机械侵蚀和溶蚀作用,会把这些孔道越开越大,并且曲折弯转,上下相连,有的地方由于空洞越来越大,顶层的岩体会崩坍下来,成为比较高大的洞厅。

洞顶的水要往下渗漏,不过不像流水那么快,往往是一滴一滴地往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