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欧洲——西班牙
48777600000019

第19章 创造辉煌的经典人物(3)

1493年3月15日,哥伦布回到西班牙。此后他又三次向西航行,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可惜的是,直到1506年逝世,哥伦布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证实哥伦布到达的地方并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大陆。结果,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

后来,对于谁最早发现美洲不断出现各种微词。至于谁最先到达美洲,则更是多有争议,因为美洲土着居民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从亚洲迁徙过去的。中国、大洋洲的先民航海到达美洲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些都不能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当时整个旧大陆的人们确实不知大西洋彼岸有此大陆,而哥伦布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结论是不容置疑的。

哥伦布的远航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他的伟大的发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开始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

3.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

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1938年1月5日生于罗马,是西班牙波旁王朝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其父为巴塞罗那伯爵。幼年时的胡安·卡洛斯幼时随其父旅居意大利、瑞士和葡萄牙等国。

胡安·卡洛斯一世在8岁时就被送进了纪律严格的寄宿学校。二战结束后不久,佛朗哥把年幼的胡安·卡洛斯一世接回西班牙,让这位“西班牙王子”在自己的国土上接受传统王室应该接受的严格教育。他先后在陆、海、空三军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他入马德里大学攻读政治、法律、哲学、历史、文学、国际法等课程。大学毕业后,胡安·卡洛斯开始从政实践,先后到政府各部门熟悉行政管理情况。

1969年7月,西班牙议会批准胡安·卡洛斯为未来的国家元首。

他于1975年11月登基,王号为“胡安·卡洛斯一世”。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还是西班牙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他对内主张“改革”和“民主化”,对外主张同所有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胡安·卡洛斯一世国王性格开朗,在非正式场合不拘礼节,有军人风度。他喜欢绿色,爱好体育运动,如游泳、滑雪、柔道等,擅长赛艇,喜欢看足球、篮球比赛。

1962年,胡安·卡洛斯与希腊公主索菲娅结成连理,育有二女一子。索菲娅王后1938年11月生于希腊,系已故希腊国王帕普洛之长女。

索菲娅幼时曾随其祖母流亡伦敦和埃及等地,1945年返回希腊,受教于一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后到德国上中学。她爱好历史、考古,曾做过护士,对各国文化古迹有浓厚兴趣。索菲娅王后通晓希腊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

2003年11月3日,在西班牙马德里皇家剧院,国王卡洛斯夫妇与王储费利佩和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罗卡索拉诺在音乐会开幕前起立倾听国歌。

2005年5月,胡安·卡洛斯-世之子——36岁的西班牙王储费利佩与31岁的新娘莱蒂齐亚·奥尔蒂斯结婚。新娘奥尔蒂斯是西班牙首位平民王储妃。同年11月,王储夫妇的女儿莱昂诺尔公主出生,莱昂诺尔是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索菲娅的第7个孙女,也是继王储费利佩之后的西班牙王位第二顺位继承人。

第二节西班牙的文学巨匠

西班牙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其灿烂的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为文学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也比比皆是,如塞万提斯、埃切加赖等。

1.塞万提斯,西班牙文学界老大

塞万提斯的父亲不过是一个跑江湖的外科医生。这样的一个家庭,生活十分艰难。小时候的塞万提斯和他七个兄弟姊妹总是跟随父亲东奔西跑,直到1566年才定居马德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仅受过中学教育。

塞万提斯23岁时来到意大利,当了红衣主教胡利奥的家臣。一年后不肯安于现状的性格又驱使他参加了西班牙驻意大利军队,准备对抗来犯的土耳其人。他参加了着名的勒班多大海战,这次战斗中,西班牙为首的联合舰队以二十四艘战舰重创了土耳其舰队。带病坚守岗位的塞万提斯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了三处伤,以至被截去了左手,此后便被称为“勒班多的独臂人”。经过了四年出生入死的军旅生涯后,他带着基督教联军统帅胡安与西西里总督给西班牙国王的推荐信踏上返国的归途。

塞万提斯十分爱好文学。

在生活窘迫的时候,卖文成了他养活妻儿老小的唯一途径。他用文学语言给一个又一个商人、一种又一种商品做广告。他写过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数目的抒情诗、讽刺诗,但大多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他还曾应剧院邀请写过三四十个剧本,但演出后反响平平,并未取得预想的成功。1585年他出版了田园牧歌体小说《伽拉泰亚》(第一部),虽然作者自己很满意,但仍未引起文坛的注意。直到50余岁,他开始了《堂·吉诃德》的写作,终获成功。《堂·吉诃德》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

书中揭露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教会的专横,揭示了人民的困苦。他塑造的堂吉诃德和他的仆从桑丘,已经成为西方古典文学中的两个不朽的典型形象。

《堂·吉诃德》主要描写一个瘦弱的没落贵族堂·吉诃德因迷恋古代骑士小说,竟像古代骑士那样用破甲驽马装扮起来,以丑陋的牧猪女作美赛天仙的崇拜贵妇,再以矮胖的农民桑丘·潘札作侍从,3次出发周游全国,去创建扶弱除强的骑士业绩,以致闹出不少笑话,到处碰壁受辱,被打成重伤或被当做疯子遣送回家。

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被誉为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评论家们称他的小说《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2.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切加赖

19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埃切加赖,于1832年4月19日生于马德里。他具有巴斯克血统,并因此而感到骄傲。他在马德里度过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政治立场上是封建中央集权政府的扞卫者。

埃切加赖接受的教育其实主要在数学和市政工程方面。从马德里工程学院毕业之后,他成了一名工程师。经过不长的实习期,他又回到原来读书的学校,当了纯数学及应用数学的教授。在这一时期,他着有《现在物质力的物理统一性理论》(1867)和《解析几何问题》(1868)。

这两部着作被认为是各自领域内的经典,也使埃切加赖以数学家、核物理学家之名蜚声欧洲。1866年,埃切加赖入选马德里精密科学院。

1868年革命及波旁王朝垮台之后,他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随后的七年内担任过几个内阁职务,还曾入选议会;他在任财政部长期间还负责成立了西班牙国家银行。1874年波旁王朝复辟,他的政治生涯突然中断,埃切加赖举家迁往法国,并同其他一些流亡者——着名的有尼可拉斯·萨尔美隆等人成立了共和进步党。回到马德里后便将随后的30年生涯全部贡献给了文学事业。只是到了1904年,即他获诺贝尔奖的同年,才又一次接受公共职位,再度出任财政大臣。

埃切加赖主宰西班牙戏剧舞台长达1/4世纪。他不仅是剧场观众的偶像,也是第一位在国外引起轰动的西班牙戏剧家。男女演员竞相扮演他的经翻译改编的剧本的角色。

埃切加赖很晚才从事戏剧创作。他对政治的幻想破灭之后,不愿重操早年的学术工作,于42岁时写了第一部戏剧。考虑到自己是财政部长,他不敢公开承认自己是作者,便用霍尔格·海亚塞卡这一名字签署了《支票本》(1874年),不过这一手法并未能瞒过观众。他到1916年去世时,已写了68部戏剧,绝大部分带有悲剧性。

人们一般将埃切加赖归于新浪漫主义。他认为自己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风格上都直接继承了何塞·佐里拉·伊·莫拉尔和安格尔·德·萨弗德拉《里伐斯公爵》的抒情的、歌剧性的浪漫戏剧。埃切加赖十分喜爱浪漫派戏剧的形式及其正剧特性,并继承了西班牙写诗体严肃剧的传统。他早期两部成功作品的标题就证实了这一正剧特质:一部叫《剑柄》(1875年),另一部是《死亡谷底》(1879年)。

不过,埃切加赖的戏剧并非简单模仿其先驱。他的内心也许还停留在过去,他那富有创新精神的、进步的头脑却是坚定地植根于眼前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混合体:在浪漫主义的基座上矗立的是一座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交融的伦理戏剧大厦。埃切加赖这位自由思想家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宗教宽容。

在《圆柱与十字架》(1878年)中,他抨击了罗马正教的极端主义;《嘴唇上的死亡》(1880年)则攻击加尔文教的迫害情况;在《两种狂热》(1887年)中,他抨击了无神论,也抨击了宗教偏执。

1882年写成的标题为“职责的冲突”再好不过地表明了他戏剧的主导原则和思想。埃切加赖没有放弃他的浪漫主义冲突和正剧特征,但依然借助其数学上的精确性构造了一个情境,其中的正反面主人公不得不作出极为痛苦的道德抉择。在他所有的剧本中,此类折磨人的矛盾境地最后总是归于失败。埃切加赖总是一成不变地坚持把结尾写成悲剧。他坚信,戏剧的崇高“就在于痛苦、悲伤与死亡之中”。

他一生最着名的剧作《蠢人还是圣人》(1895年)最清楚不过地展示了这一戏剧哲学。正面主人公唐·洛伦索在女儿即将嫁给一富有贵族的前夜发现自己是被领养的,因而无权享用现在的财富和名望,他的一生都是一个谎言,事实上他是仆人的儿子,而当初主人领养他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他不得继承财产。他没有让步,没有放弃自认是自己道德义务的忠实。尽管将真实情况公开会毁掉全家人,他还是这么做了。

此时他的生母已将唯一的凭证烧毁,使他无法证实自己的真正身世。

洛伦索被全家人当做疯子送进了疯人院。最后,他装起疯来:他疯了,因为这世界需要他疯。精神失常成了他唯一的逃避矛盾境地的出路。这部作品以其惨痛的主题——在现代世界,正直的人性只被当做疯狂——成了埃切加赖经久不衰的成功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