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世界我知道-非洲——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
48777300000008

第8章 人文景观——坦桑尼亚生活文化篇(2)

喜丧礼仪

坦桑尼亚各部族在婚礼上都有自己的习俗,形式多样,无奇不有。

马萨伊族盛行本族通婚,本族妇女怀孕后,就有本族已生有男孩的妇女前来指腹为婚,如果孕妇所生是女孩,将来长大即成为那个男孩的妻子。马康迪族规定,姑娘如接受礼金,即算与男方成亲,第二天小伙子便可与姑娘共同生活。坦桑尼亚沿海的斯瓦希里族人,新年前要用木炭爆玉米花,洒在每个房间的角落,以驱除妖怪,祈求幸福。元旦那天,人们起床后,姑娘身着彩裙,走村串户唱民歌。

商务礼仪

到坦桑尼亚从事商务活动,可准备一些礼物,当地人把送礼看做交朋友,沟通关系的一种方式。在当地从事商务活动要有耐性,谈判过程可能很长。当地商人常会要求对方遵守约会时间,但他们自己往往会迟到,对此要有宽容的态度。

旅游礼仪

坦桑尼亚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在许多旅游景点修建了旅馆、饭店,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便利条件。坦桑尼亚人经常会以舞蹈欢迎来访的客人,在他们的感染下,许多游客也会参与其中,形成主客同乐的热烈场面。

5.坦桑人爱泡吧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喝酒,因此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酒吧,而且人们习惯于称去酒吧消遣为“泡吧”。非洲人就特别喜欢泡吧,男人们只要一有空闲,兜里一有钱便去泡吧。而坦桑尼亚的“土酒吧”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所谓“土酒吧”,其实就是在茅草屋里放几排用长条木板架起的桌凳,大家围坐在一起,每人用一根长达数米的细管子伸向一个装满“土酒”的大坛子里边吮吸坛子里的“土酒”,同时漫无边际地闲聊。或者干脆连管子都不用,端着一个大塑料杯子你一口我一口传递着喝。

在酒吧里,除了几个女性服务员外,消费的全部都是男性。他们喝酒不用下酒菜,而且一坛子酒可以喝一整晚,喝高兴了,便就着鼓乐声唱歌跳舞,跳累了接着喝酒,直到通宵。坦桑尼亚为什么会有这样饮酒的习俗呢?众多的人围坐在一起喝酒,还用一个酒杯,难道不怕脏?其实这些都是过于操心的问题,在非洲,人们都喜欢热闹,尤其是在偏僻的农村地区,朋友之间、亲戚邻里之间每逢节假日都会聚集在一起喝酒聊天、唱歌跳舞,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那么,喝酒谁来埋单呢?这对坦桑尼亚人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这就是轮流坐庄。会酿酒的人家等自家的酒快发酵好之前,就通知大家哪一天到家里去喝酒。不会酿酒的人则会想方设法去挣钱,请大家到“酒吧”喝酒。谁要是在一年之中只喝不请的话,将会无颜面对众人。有人说,这种酒文化的另一好处就是能激励人们勤劳向上,不做好吃懒做之辈。

第二节坦桑尼亚文化之旅

坦桑尼亚各部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学校教育、媒体传播等都有着自己固定的模式,为此,坦桑人对于文化的态度还是较为严谨的。

1.坦桑尼亚的电影、音像

近些年来,坦桑尼亚的娱乐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坦桑全国电影院不多,在达累斯萨拉姆市仅两个电影院在营业。坦桑原有一家国家电影厂,但拍过一部影片和译制过几部外国影片后便因经济因素被迫停业。

坦桑音像市场尚待形成规模且秩序较为混乱。据统计,坦桑全国一年销售录音带约为3000万盒,录像带50万盒,几乎全是盗版带。

因为坦桑没有正式录音录像出版机构,市场上出售的均为此种盗版带。

目前,坦桑全国共有3000名从事音乐的艺人,其中约100名艺人从事制作音乐磁带工作。在国家艺术委员会正式登记的有50支乐队。这些音乐艺人和乐队的作品常常被盗版,导致他们创作和生活处境艰难。

坦桑无国家表演艺术团体。私人经营的大小歌舞团、小型乐队约有数百个。他们全靠自身演出收入维持生计,政府不给任何资助。政府鼓励公司、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资助。

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有十多家俱乐部,还有一些赌场。俱乐部大多有各种形式的歌舞演出。赌场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健康因素。

坦桑政府采取措施严加管理,只允许外国人进入赌场。

2.出版、教育——文化传播的媒介

坦桑尼亚的主要刊物有英文《每日新闻》,发行量8万。斯瓦希里文《自由报》、《民族主义者报》和《工人日报》。另有《快报》(每周两期)、英文周刊《商业时报》、《东非人报》、斯瓦希里语双周刊《火焰报》。坦桑尼亚通讯社:国家通讯社,1976年10月成立,大陆各省设有分社,有少数记者驻邻国。坦桑尼亚电台:国家电台,建于1951年。设在达累斯萨拉姆,分别用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广播。桑给巴尔革命之声:桑给巴尔电台,建于1964年,用斯瓦希里语广播,每天播音9小时。桑给巴尔电视台:国营电视台,1973年建立,用斯瓦希里语播送节目。

海岸电视网:大陆的私营电视台,1994年建立。

独立电视台(ITV):私营电视台,1994年建立。

坦桑尼亚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大力推广斯瓦希里语。设有国家艺术委员会、国家斯语委员会、图书馆服务理事会和民间文化协会等。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设有国立中央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等。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成人识字率为76%(2003年)。近年因国家财政拮据,教育经费不足,政府提出教育改革政策,鼓励私人或集体办校。援助国亦将教育作为优先投资领域,投入可观资金。2003年有小学12815所,在校生660万名,2004年在校中学生26.4万名。2001年4月政府开设助学金帮助贫困生上大学。全国共有3所大学,2002年在校大学生19659名。坦桑尼亚的主要文化设施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桑给巴尔和平博物馆。艺术院校和团体有巴加莫约艺术学院、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美术和表演艺术系、国民服务演出团、戏剧中心。

第三节坦桑尼亚的艺术瑰宝

当你看到雕刻精致的乌木雕、妖娆的舞步,听到动感的音乐,也许你会发出质疑:这是何方艺术,竟然这样让人如醉如痴?坦桑尼亚,也就是这个充满神奇的国度,这里不朽的艺术让全世界的艺术爱好者充满向往。

1.纸币也可以这样做

坦桑尼亚拥有非洲最为丰富的热带草原,是野生动物的王国。

如果你以前看过一部叫《狮子王》的经典动画影片的话,那么,你就会大致知道这个国家的主人了——狮子、非洲象、犀牛、羚羊、角马……所以,在纸币中,你可以看见这些庞大的动物。由于坦桑尼亚并没有独立印刷纸币的技术,所以他们的纸币是由英国的TOMAS DE LA RUE公司印刷的,质量异常出色。

坦桑尼亚纸币的最大特点,就是色彩丰富但不繁乱,正面动物的雕刻水平一般,但是整体感比较好。由于大型动物非常讨人喜欢,所以这套纸币拥有很不错的亲和力。

坦桑尼亚纸币在中国并不常见,但是由于价格低廉,性价比高,而且感觉新鲜,所以纸币商通常会大量进货。

目前全套纸币,纸币商售价大约在300~320元之间,全套面值为18500先令,大概折合120元人民币,所以售价大约是面值的2.5倍。

2.坦桑尼亚乌木雕

坦桑尼亚的木雕艺术历史悠久,雕刻技艺精湛,其中以乌木雕刻最为着名。乌木雕是坦桑尼亚的传统艺术品,起源于马孔德族聚居地,又称马孔德木雕艺术。

乌木雕不仅蜚声于东部非洲,也为许多国家的艺术家和收藏家所钟爱,瑞典、英国、德国、日本都建有马孔德艺术博物馆。

乌木雕取材于坦桑尼亚的名贵稀有树种乌木。乌木的树皮呈黄白色,木质呈紫黑色、紫红色或矿物质色,肌理细腻,坚硬耐磨,防腐防蛀,比水重。经雕刻打磨后,油光明亮,击之铮铮有声。

乌木雕分为4类:西泰尼型(Shetani)、云型(Mamingu)、群雕型(Uamaa)和面具型。

西泰尼型为神灵、图腾的雕刻。其构思奇巧,造型夸张,独具神韵,能给人以奇妙的遐想,是艺术家们最为称道的雕刻。

云型雕刻的造型与天空中的云彩相似。据匠师们说,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天空中的白云、彩云或乌云。

他们在雕刻之前,往往观看天空中变化多端的云彩,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去创作,所以雕刻出来的作品造型抽象,线条流畅。

群雕型是把几个、十几个乃至上百个人物以累叠形式雕刻于一根木段上,呈竖立形体。

雕刻手法采用浮雕和镂雕形式,将人物雕刻在一段树木的四周;或将中心镂空,使各种人物形神毕现。群雕充分展现了马孔德族人的风土人情,记录着一个家庭或一个部落的生动故事。

面具型雕刻多为装饰用品,有挂板、头像等,表情丰富,刀法豪放,极具民族特色。

3.坦桑人“舞动”人生

非洲人民能歌善舞,跳舞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非洲舞蹈内容丰富,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其中都有所表现。由于非洲部族众多、信仰各异、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舞蹈的编排、动作、技巧等也多种多样,但节奏鲜明、热情奔放几乎是所有非洲舞蹈的共同特点,扭臀、拍手、跺脚等动作在绝大多数非洲舞蹈中都可以见到。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非洲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坦桑尼亚人民能歌善舞,舞蹈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坦桑尼亚有120多个部族,各部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舞蹈,有的表现人从诞生直到死亡的生活过程,有的表现社会中重大的活动,如战争、丰收等,此外,还有表现田间耕作、狩猎、求神祭祀等内容的。

其中着名的有:坦噶区沿海地区的“乌卡拉”——一种猎人舞。

猎人手持弓箭,双腿蹲跳;妇女手持盛肉的簸箩,扭动两胯。流传在桑给巴尔的传统舞蹈“姆威赛”,是奔巴岛上最有代表性的舞蹈,现已成为国内许多专业团体经常演出的节目之一。舞蹈时男演员小腿裹有数十枚棕榈叶编成的菱形空壳,内装一种叫姆威赛的坚硬植物种子,动作以脚下打点和胯部扭动为主。舞蹈节奏由缓慢逐渐变为欢快,舞姿舒展含蓄。坦桑尼亚北部以农业为主的姆万扎地区和辛延加地区流行的“布戈博戈布”也是一种传统的有特色的农村舞蹈,通常在耕种或开垦土地以前表演,以示庆贺,祈求丰收。演员手握锄头或做刨地动作,脚下以打点为主,胸部和胯部不停地前后摆动,饶有农村情趣。

坦桑尼亚舞蹈动作的特征是全身松弛,但又激烈、有力,突出臀部和胸部活动。尤其是臀部动律变化多,速度快,节奏复杂。舞蹈的主要伴奏乐器是鼓。舞蹈的节奏、速度、情绪和气氛的变化,都取决于鼓手击出鼓点的变化。

坦桑尼亚建国以来,歌舞艺术有很大的发展,桑给巴尔歌舞团用传统的民族舞蹈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非洲人的解放》,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非洲人民昔日的苦难和终于走上独立自主的历史过程。此剧在尼日利亚全非会演中获奖,并拍摄成坦桑尼亚第一个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