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修订版)
48772000000032

第32章 主持人编辑策划艺术(6)

比如2008年通讯《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报道了“5·12”汶川大地震后,来到离北川只有20公里的重灾区安县桑枣中学。地震中,这所学校2000多名师生无一伤亡。在与校长叶志平聊天时,他随口说道。 如果这些教学楼不及时加固的话。 那么2000多名师生肯定全完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周边地区的校舍大都坍塌,师生伤亡惨重——反差就是新闻!“无一伤亡”和震后挺立的这栋教学楼变成了非常信息,因为它们与灾区各地巨大伤亡数字、大量倒塌的校舍之间相形反差。教学楼不倒,是什么原因?“无一伤亡”的事实是如何发生的?这篇通讯捕捉到了对比中产生的新闻价值要素,把一个普通中学校长平时加固教学楼、定期组织应急疏散演练的真实故事讲述出来,一定程度回答了当时人们关于“灾难能否避免”的疑问。这就是反差体现出的新闻叙事力量“两村儿”,反映自然条件相同,地理位置相邻的两个村为什么一贫一富。

1.富村,田里奉收在望的庄稼,牛羊满圈,村办企业机器轰鸣。

2.穷村,田园荒芜,村里稀稀落落的人畜。

3.富村,整齐的两层小楼连成片。

4.穷村,大片土房和仅有的几户砖房。

5.富村,支部一班人正在热烈的讨论发展大计。

6.穷村,村民正在上访。

在强烈对比反差的组合中,引发出令人深思的主题。两个村紧靠在一起,可贫富悬殊为什么那么大?关键是富村支部一班人心齐,揭示了农村亟待加强党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除以上所列之外,还有诸如:烘云托月式、响鼓余音式、留白开放式等。

选择什么样的组合方式要因主题、素材、栏目形式、对象而定,目的在于优化效果。主持人是话题的直接操作者,对组合的方式要心中有数,成竹在胸,方能运筹帷幄,得心应手。

七、稿件的编写

主持人节目在形式上的一大特点应该是直播时的“提纲加资料”。不可否认,在直播时的“提纲加资料”在主持人的个性塑造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有利于主持人个性的发挥。现在大量的台、特别是电台的直播节目占有很大的比例,采用“提纲加资料”方式播出的节目也很多。的确,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优秀的主持人,他们在主持节目时的“脱口秀”令他们名声大震。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利也会有弊。

首先,主持人节目类型有很大的差别。比如,一位素养高的主持人,在主持文艺类节目时可能会出口成章。但主持人不可能是每一行的专家,还有新闻类的、谈话类的,更有知识类的、欣赏类的。

其次,主持人的水平有高有低。

第三最后,主持人直播节目本身也有很大区别。直播室内的一些情感交流节目、娱乐等类的节目可以采用“提纲加资料”的方式,但是还有一些节目具有很高的人文背景、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如中央电视台的“老山汉墓发掘”现场直播。还有一些具有很高的科技知识含量的节目,如一些大型企业的直播等。在这类直播节目中,有稿件和没稿件的效果肯定是迥然不同的。近年来,广播电视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提纲加资料”式的直播对精品战略的影响。因此,我们认为主持人节目的稿件还是要写的,关键看怎么写,重要的是写出主持人节目稿的特点来。主持人节目稿件的特点与主持人特点是分不开的,无论是采编主持合作型,还是采编主持合一型,都应当认真写好适合主持人节目和节目主持人特点的稿件。

主持人节目播讲稿需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展现主持人个性风格角度

主持人节目稿件的编辑有一个看似细节实则有关整体的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关于“我”和“我们”的运用。同是第一人称,前者是单称,后者是复称。长期以来,人们在一些公众场合自觉不自觉地喜欢在可以或该用“我”来指称的时候而用“我们”来替代。这在一定的语言环境和表达需要下为了达到某种模糊语义的效果是必要的。然而在主持人节目中,当需要“我”坦陈直言的时候,却带上个“们”的指称。主持人个性特征被掩盖且不说,听者会感到不直率、不坦诚、不真切,从而模糊甚至动摇对主持人的印象,这就会给整体带来不利。不能小看这个“我”字,它牵一发动全身,用了这个“我”字,大到整个稿子的主题基调,小到一词一句的选择运用都可能受到“我”的制约,一个“我”字,恰好是主持人节目个性特征的汇合处,也是主持人节目编辑艺术的闪光点,因此值得在“我”身上下工夫。

主持人节目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主持人的风格的显现。这种个性的展现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实现的,这种“我”不仅只是表层上的第一人称,在深层上主持人已成为节目的主体。“由我主持”、“我认为”、“我想”等表层的第一人称与深层的主体资格,应是贯通一致的。因此,在为主持人撰写稿件时一定要围绕主持人的个性风格来做文章。稿件要适合主持人的身份,要适合节目的特点,特别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不能忽视,否则,主持人就会又出现“播稿”的情况,就会出现主持人说的话“假”的情况,人们就会对主持人失去信任感。

比如,根据节目的构思需要介绍一位受众亟待了解的热点人物,为了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引出这番介绍,可以由“我”出面构成一个噱头。沈力在一次节目开头说:

前些时候,我在路上遇到几位熟悉的朋友,问起一个人现在的情况,并且告诉我对于这个人,人们有种种有趣的传说。正巧前几天,我见到了这个人,告诉他朋友们都在关心他,希望他来这里和大家直接见个面,他很乐意,今天他就来到了我们的播音间……

主持人的直接介入、“现身说法”,使得叙述更有真实性、可信度和亲切感。

“我”的真情实感集中地反映了主持人的个性特征,因而,在编辑中要注意“我”的议论。主持人的议论是展现主持人个性“我”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编辑过程中,要通过节目主持人在传递信息、报告新闻、介绍知识的同时,通过议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表明主持人对人生、交友、事业、爱情乃至对某件事、某个人的主观感受认识,从而突出体现“我”的个性。

“自我的角度”不仅要求稿件以“我”的口吻进行叙述,更要求体现节目主持人自我的观点见解。一个没有自己观点见解,只会人云亦云的节目主持人注定是没有个性的主持人。因此,即使是照播别人写好的稿件,主持人也应当结合个性特征,对稿件进行再处理,使之成为与自身个性风格相吻合的充分体现主持人自我风采的稿件。

例如,敬一丹之有一次在节目中讨论教师“流失”的问题,节目快结束时,敬一丹推心置腹满怀忧虑地说道:

这这里说了半天的“流失”,我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听到“流失”这个词时,是在一部介绍泥石流的科教片里,伴随着泥石流暴发的可怕画面,从此每逢听到“流失”这个词,似乎就有一种不祥之兆。现在眼前的教师的“流失”,对教育来说,恐怕也不是个好兆头。土地流失了,秧苗怎么办?教师流失了,教育怎么办?今天教育搞不好,明天我们的经济会怎么样呢?冰心老人曾痛心疾首地说:“我们不能坐视堂堂中华民族在21世纪变成文化沙漠,绿洲一点点流失,于是就变成沙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眼前的教师流失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信号吗?四川金堂电台主持人节目《凤凰为什么折断了翅膀》,就是通过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议论,成功显现了“我”的个性的:

听众朋友,不改变小生产思想观念,我们的改革怎么可能深入下去呢?四化建设需要更多的金凤凰,如果我们凤凰们忍痛让人拔毛,如果我们看见凤凰折断了翅膀也无动于衷,甚至幸灾乐祸,又怎么可能会有更多的金凤凰出现,又怎么谈得上四个现代化呢?所以我觉得应该再加一个现代化,就是思想现代化。听众朋友,让我们都来保护飞在我们前面的金凤凰,使他们的羽毛更加丰满,同时希望我们周围能有更多的凤凰竞相腾飞。

(二)适合主持人语言特点的角度

正确选用与同类型主持人节目相对应的、带有风格色彩的词语句式,是形成主持人节目语言风格的重要因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主要对象为学龄前儿童的《七巧板》;针对中学生的《家庭课堂第二起跑线》;针对老年人的《夕阳红》,各有不同的语言特点。

一般说来,新闻评述类节目语言严谨、犀利、思辩性强、充满可信性和权威感;服务类生活服务类节目语言亲切、通俗、富有人情味;少儿节目语言活泼、生动、形象、洋溢着天真;欣赏性节目则有如诗歌或散文的语言,抒情而有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