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难题我来解
48763500000010

第10章 解析神奇的科学发现(2)

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在一次对珊瑚礁和海草的调查项目中发现了“海底草原”的奇景。调查组分别在海南东海岸的文昌高隆湾,琼海龙湾港,陵水新村港一带礁坪内侧,以及沿岸港湾(水深两米左右)发现大面积海草床,面积3~5平方千米不等,种类主要有喜盐藻,海菖蒲,泰莱草,二药藻4种,海草高的达1米多。而在海南岛的西海岸则极少有分布。

其中,陵水新村港南湾,大墩一带的潮间带及以下区域的海草床,分布面积约3平方千米,占全港面积的1/6。该区域的海草主要是泰莱草,有少量的线叶二叶草。港湾的另一侧则无海草分布。专家分析主要是由于近岸海水的盐度变化大,不利于海草生长。

文昌高隆湾沿岸港湾,沙泥质海底的礁坪内侧也分布有约4平方千米的海草,还发现了仙掌藻,密岛仙掌藻等在海南沿海罕见的热带海草种类。

琼海龙湾港一带海域沙泥质海底礁坪内侧则分布大面积海草床(5平方千米左右),但生长稀疏,叶面上有沉积污物,颜色发暗,部分叶出现腐烂。说明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破坏。

专家解释说海草与红树林,珊瑚礁一样,是巨大的海洋生物基因库,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海草根系发达,有利于抵御风浪对近岸底质的侵蚀,对海洋底栖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它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溶于水体,对溶解氧起到补充作用,改善渔业环境。更重要的是,它能为鱼,虾,蟹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和隐蔽保护场所。海草床中生活着丰富的浮游生物,个别种类海草还是濒危保护动物儒艮的食物。海草场保护生物群落的作用不可忽视。此次意外发现海草资源,意义重大。海草作为南海沿岸重要生态系统之一,是海洋高生产力的象征。

水怪事件

喀纳斯湖因水怪而闻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各种离奇的水怪传说。神秘的湖泊,与世隔绝的密林深处,一个古老的部落,一个鬼魅的影子,曾经都是不可泄露的天机。

据喀纳斯湖湖区边的图瓦人传说,自喀纳斯湖形成以来,在它的湖底一直隐藏着一个能撼天动地,吞吃牛马的巨型水怪。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传说,将他们的族源和水怪的说法秘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近几十年来,关于水怪的目击事件屡有发生。一位当了几十年喀纳斯林区护林员的人,曾经数次目击到湖中一个黑色的巨大物体,当地的图瓦老人告诉他,那就是“湖圣”;另一个是湖面上的汽艇驾驶员,曾经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巨浪袭击,慌乱之中他只看到浪花下有一个模糊的影子。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们决定去捕捉一个水怪,但结局是,他们惊慌失措地向湖面下一个红褐色的影子开枪后,湖面恢复了平静,他们自己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么,在喀纳斯幽暗的湖底,是否潜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凶猛水兽呢?

自然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点看法:

1.水怪很可能是对自然现象的误判,比如说水面上的浪花,湖面上的浮游生物或漂浮的枯木。如果说目击者看到的的确是某种水生动物,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一条体型非常巨大的鱼,或密度非常大的鱼群。

2.喀纳斯水怪仅仅是一个传说或者谎言。

排除以上所有可能性,或许水怪真是人类还没有发现的一种怪兽,尽管这种猜想成立的概率几乎为零。

1980年,由多家科研单位组成的喀纳斯综合考察队成立。这次考察虽然没有见到水怪的影子,却碰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水产局曾用6个100米左右的大网在湖中打鱼,渔网却被不明物体带到了上游,而且撕开了一个大口子。1985年考察队再次来到喀纳斯,这次他们发现了湖中存在着10米长的大鱼,当时他们认为传说中的水怪可能就是大鱼。

但对喀纳斯水怪是巨型大红鱼的第一个疑问是:淡水鱼能够长到10米以上吗?根据考察队员拍摄的照片初步估算,照片上的黑点应该有10米左右,但照片的成像以及估算方法的误差,也是专家们难以确定的因素。为此专家们打制了一个巨型鱼钩去钓大鱼,结果一无所获,只是看到在近3米长的浮漂下,有3倍长的影子在移动。

虽然没有捕捞到实物,但专家们一致认定大红鱼就是哲罗鲑,这种鱼体形巨大,非常凶猛。十几年过去了,虽然对喀纳斯湖哲罗鲑的大小一直有争论,但人们还是普遍接受了水怪就是哲罗鲑的观点。

死海不死

死海是位于西南亚的著名大咸湖,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是世界最低洼处。因温度高,蒸发强烈,含盐度高(达25%~30%),据称除个别的微生物外,水生植物和鱼类等生物不能生存,故得“死海”之名。

当滚滚洪水流来之期,约旦河及其他溪流中的鱼虾被冲入死海,由于含盐量太高,水中又严重地缺氧,这些鱼虾必死无疑。死海也因此闻名。

死海地处东非大裂谷尾端的但约河谷地,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5~10千米,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146米。它实际上是一个内陆湖泊。

在死海中游泳非常有趣。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浮力大,人在其中游泳就像软木塞般荡漾在水面,不用担心溺水。只要你一跳下水,身子立即被抛在水面,当你进入水中,只要保持身体平衡就能自由自在地戏水,蹲着,站着,盘腿坐着,甚至可迈开八字步行走。玩累了,两手一张,仰天一躺,在海面上享受着海风,身子像轻舟顺风飘荡,闭目养神,舒服极了。

死海海水对治病有奇效。在死海中游完泳,再在海滩上行走,湿漉漉的身上被太阳晒干后起一层白色粉末,白粉中含有的钾盐,硫黄等能治风湿病,关节炎和哮喘病。每年有不少游客慕名来此“就医”,特别是治牛皮癣有特效。古罗马人用死海的沥青治疗角斗士的伤口,王公大臣们经常在死海的海水里沐浴治病。据说埃及艳后克里奥佩特拉,曾把死海的泥土作为美容品使用。去死海治疗的人中85%能够完全康复或大有好转。

那么死海真的就没有生物存在了吗?

美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通过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底:就在这种最咸的水中,仍有几种细菌和一种海藻生存其间。原来,死海中有一种叫做。盒状嗜盐细菌。的微生物,具备防止盐侵害的独特蛋白质。

众所周知,通常蛋白质必须置于溶液中,若离开溶液就要沉淀,形成机能失调的沉淀物。因此,高浓度的盐分,可对多数蛋白质产生脱水效应。而“盒状嗜盐细菌”具有的这种蛋白质,在高浓度盐分的情况下,不会脱水,能够继续生存。

嗜盐细菌蛋白又叫铁氧化还原蛋白。有关科学家运用X射线晶体学原理,找出了“盒状嗜盐细菌”的分子结构。这种特殊蛋白呈咖啡杯状,其“柄”上所含带负电的氨基酸结构单元,对一端带正电而另一端带负电的水分子具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能够从盐分很高的死海海水中夺走水分子,使蛋白质依然留在溶液里,这样,死海有生物存在就不足为奇了。

参加这项研究的几位科学家认为,揭开死海有生物存在之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未来,将类似氨基酸的程序移植给不耐盐的蛋白质后,就可使不耐盐的其他蛋白质,在缺乏淡水的条件下,在海水中也能继续存在。

死海是“世界最低点,地球的肚脐”,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一个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关于死海的传奇,还将继续进行下去。

魔镜之谜

童话里的魔镜能照耀人的心灵,而在我们的古代也有这么一些魔镜,也照耀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镜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容用具,在玻璃镜诞生之前,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曾创制使用青铜镜。然而,人们却发现了古时有不少与青铜镜不一样的镜子,俗称“异样镜”,事实上它并不是用于照面的镜子,严格地说它们并不是镜,而是具有更复杂功能的器具。按古人的说法,这些器具有特别的魔力,可称为“魔镜”。

照骨宝

公元前3世纪末的秦王朝时代,无劳县境内(位于越南中南部)的境舞溪旁的古窟中,发现了有两米高的方镜”人在镜前照时,能透视出内脏和骨骼,当时被称为“照骨宝”。我们不清楚这方镜的质料和构造,但可以肯定它不是靠反射来照面的。

照心镜

秦始皇的咸阳宫府库,藏有许多金玉珍宝,有的连名字都不知道。汉高祖刘邦攻下咸阳后,亲自到府库查看了一番,见到不少罕见的宝器,其中有一方镜,宽90厘米,高130厘米,这也是一件透视镜,里面能发出明光,可用来观察人体内脏的异常癌变,并帮助治疗。秦始皇当时还利用方镜的特效检测功能,来检验宫女是否忠贞。因为凡有二心的人,一照这方镜,就可以看出心胆都在颤动。刘邦对包括方镜在内的所有珍宝,一件也没动。后来,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引大兵40万入关,屠咸阳,烧宫室,项羽掳掠秦宫美女宝物,尽归他的都城彭城。方镜也被项羽带走,不久便被弄得下落不明。

镜子对上下的处理

关于为什么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而不使物体上下反转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镜像难题”。早在公元前360年左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试图研究镜子使物体左右反转的原理。即使到了现代,许多物理学家,哲学家甚至心理学家,都尝试着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

有科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镜像问题不仅涉及镜子的几何光学性质,还涉及人在看映在镜子里的像时的心理作用,这是镜像问题成为千古之谜的原因之一。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镜子形成像的机理是怎样的呢?

找一面镜子垂直于地面放置,在镜子前面依次放三个箭头,箭头的指向分别是向上,向右和向前。垂直镜面,从镜子外向镜子里移动箭头,我们将看到,向上和向右的箭头的实像和虚像会重合在一起,箭头与箭头重合,箭尾与箭尾重合。可是,唯独与镜面垂直的向前的箭头,实物和虚像方向反转,箭头和箭头不能重合。

这样看来,镜子其实是把物体的前后反转了。可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到的却是左右方向的反转呢?

面对镜子,举起右手,这时映在镜子里的自己举起了哪只手呢?在这个场景中,自身和镜像是面对面站立的,在照镜子的人的头脑里,会设想将自身的姿势水平旋转180度,绕了半圈后站在镜像的位置,这个动作可以叫做“绕人”。这时比较一下举的手,照镜子的人会发现,经过绕人,站在镜子旁的自己和镜子里的像举的手是相反的,绕人的自己依然举右手,镜像举的却是左手。正是在这个时刻,人猛然发觉,镜子让自己左右反转了。

但是在前面已经讲过,从光学角度讲,镜子其实是把实际的物体前后反转后形成了像。可是镜前的人要是把绕人的自身和镜像比较,却会发现,两者的前后是一致的,没有变化;在上下方向上,镜像也与实物一致,经过绕人后还是不变;只有左右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样看来,镜子反转人体左右方向的原因,其实是当我们把镜像和实物进行比较时,先让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保持一致,然后再去比较左右方向的倾向。

在洗脸,整理服装和发型时,人们经常要照镜子。镜子的故事,留给我们大家的将是永久的传说。

通古斯大爆炸

100年前,在苏联西伯利亚贝加尔湖附近的通古斯,那里曾发生过一次极其猛烈的大爆炸。相传那次大爆炸的破坏力相当于500枚原子弹的威力,并由此导致了上千人的死亡和几千只动物的丧生,6000多平方千米的森林全部被摧毁。而这次大爆炸的起因也成为一个百年之谜,至今无人能得出确切的结论。

灾难悄然降临

1908年6月30日凌晨,天还没亮。突然,天空轰然一震,顿时好像有五彩的阳光闪耀,黑夜不复存在,这场罕见的惨祸降临了。

一位有幸逃脱这场灾难的农民谢苗诺夫回忆说:。当时天气很热,我正坐在阳台上乘凉。突然,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道强烈的火光。刹那间,我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它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火球逐渐变黑,然后就消失了。这时,我听到一声爆炸的巨响,接着一阵狂风袭来,将我甩出了几米远,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时,又听到一声巨响,响声几乎要把我的房子震塌了。房屋剧烈地摇晃着,窗框散了架,房中的玻璃杯也被震得粉碎。房子附近,我看到土地被震裂了……。

谢苗诺夫的那座房子离爆炸中心65千米。另一位农民当时恰好在谢苗诺夫的房子附近。后来他对前来考察的科学家们说,随着爆炸声响,一股热浪迎面扑来。他用双手捂住耳朵,但耳膜的震痛还是使他直不起腰来。

离爆炸中心较远的人也无一例外地遭了殃,以至800千米以外的地方都能清楚地听到那两次巨响。遇难的牧民被弄得晕头转向,有些人甚至休克过去。他们最先看到的是一个大火团,火团的光越来越强,当它从空中掠过渐渐消失之时,是一阵巨响,同时一条刺眼的光柱直冲天空,紧接着出现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然后,一连串的爆炸声中,大地剧烈地颤动起来。

巨响和颤动刚刚停歇,立刻就刮起了狂风。咆哮的飓风将树木连根拔起,把牧民从马背上掀翻在地;房顶和篱笆被旋风卷走,窗玻璃全被风刮碎,到处是一片残败景象。

风未住,天空又布满了乌云,顷刻间下起了滂沱大雨。雨中出现了令人惊异的奇怪现象:尘土和地上的沙石像喷泉一样旋转而上,消失在阴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