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幸福女人能量养生书:女人健康的革命
48760300000013

第13章 充盈肾脏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出迷人“女人味”(3)

在穿戴睡卧上要注意防寒保暖,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冬衣伸足卧,则一身俱暖”的名言,穿的内衣、棉袄、棉裤以纯棉布为宜,和暖贴身,再套上外衣,可抵御寒冷;冬季手脚易冻,外出要戴手套;鞋袜宜保暖透气、吸湿性好,鞋底要防滑,脚暖则一身皆暖和舒畅。有些爱美的女性喜欢在冬季穿裙子,其实非常不可取。

3.调养情志,动静有度。

肾主水,藏精,在志为惊与恐,与冬令之气相应。《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心主火,藏神,只有水火相济,心肾相交,方可神清心宁。因此,在冬月闭藏之时,应调养心肾,以保精养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要人们避免各种干扰刺激,处于淡泊宁静状态,方可使心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给人以愉悦之美。

由于冬季朔风凛冽,阴雪纷纷,易扰乱人体阳气,变得委靡不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冬天易引发抑郁症,使人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懒得动弹。这就要求在情志养生方面,应做到: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到外面晒太阳,坚持适度锻炼和参加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注意动静结合,动可健身,静可养神,体健神旺,可一扫暮气,精神振奋,充满朝气。

4.冬练三九,筋骨强健。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实践证明,冬天怕冷,终日紧闭门窗,恋床、睡懒觉,或在空气污染的室内通宵极易导致体质迅速衰退,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也是预防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良方。

冬季锻炼,要因人因地制宜,如身体较弱的中老年女性或有慢性病的女性不宜外出者,可在室内锻炼,做强身按摩、导引、练气功、保健功、在阳台上打太极拳等;凡是身体好的女性都应积极到户外锻炼,如长跑、竞走、武术、滑冰、滑雪、做健身操、打球、冬泳等。

赵铁锁在线养生答疑录

网友问题:您好,我得糖尿病三年了,而且肾脏一直也不太好,每次到冬天就特别容易发作,而且是一个发作就会牵动另一个,不知道这两种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吗?

赵铁锁解答:您好!糖尿病有损于肾脏,可致慢性肾病,而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所以,有糖尿病的患者,冬天一定要注意控制病情,并保养好肾脏,建议定期进行验尿。

意守下丹田,肾纳气,女人才有底气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做人一定要有底气。女人的真正魅力不是光源于美丽的外表,再漂亮的女人,如果没有底气就会与很多机遇擦肩而过,甚至本该属于你的成功可能都会失之交臂。

我有一个朋友,女儿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一直找不到工作。有一次他约我出去喝茶,向我倾吐了很多有关孩子的烦恼。他说他的女儿面试了十几家单位,没有一个成功的。有些地方自己特别可心,也精心准备了,但还是失败了。结果她女儿面试后就去问主考官差在哪,人家都说想招自信的、有底气的员工。他跟我抱怨说,虽然女儿身体一直比较羸弱,但她的智慧并不弱,不知道为什么总是遇不到伯乐。我告诉他,与其让女儿苦苦等待伯乐,莫不如由内而外养足底气。他很费解,问我“底气怎么还是‘养’出来的?”我便详细地给他讲了底气的发源与修养。

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也就是说,呼吸虽为肺所主,但其根本在肾,肾的纳气功能在外气循环中起着呼吸之根的作用。肺从自然界所吸入的清气,必须要通过肾的摄纳,才能有根,有深度,才能进入体内。否则,呼吸就会表浅、短促,难以入体内。肾不纳气,身体就不能进行有效呼吸,表现为严重的气不足。像朋友女儿那样身体虚弱的人,呼吸表浅,说话有气无力,时断时续,就是人们常说的没有底气。其实底气就是肾气,肾气虚弱,影响纳气,就没有底气。

简单地讲,这种决定人体的强弱,关系人体生死存亡的元气之盛衰,全依赖于丹田。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不过,丹田在人体内有三处,两眉之间的印堂穴称为“上丹田”,这是炼神之所;在两乳之间的膻中穴称为“中丹田”,这是炼气之所;在脐下三寸的关元穴称为“下丹田”,这是炼精之所。

古人一直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的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里讲: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因此也被称为“气海”。

下丹田

刺激下丹田穴可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还可以通过意守丹田而达到保健肾脏的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靠胸廓的起伏达到呼吸的目的,即胸式呼吸,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意守丹田就是一种有意识的腹式呼吸。我亲自示范给朋友看,以让他回家可以准确地传授给女儿: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有意识地将气导入气海穴。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可修养底气,强身健体。

朋友很感谢,说回家一定要督促女儿练习。随后,我又告诉他下丹田还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中风脱症、脱肛等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女性有奇效。他还说要把这种无须担心任何副作用的简单养生法也推荐给妻子。我于是回答说:“无论男女老少,谁都能练习。只要肾纳住气,纳足气,女人活的就有底气。”

赵铁锁在线养生答疑录

网友问题:您好,我刚刚开始练习“意守丹田”,可始终感觉不到什么收效,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给疏忽了呢?

赵铁锁解答:您好!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

口水是最天然的补品,强肾又健脾

有一次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吃饭,饭后大家就闲聊了起来。在座的一位女性朋友问我:“你研究的养生跟玄学有没有关系?”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这么问?”她说:“八仙过海里吕洞宾有句话是‘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吕洞宾所说的‘长生酒’,那想健康长寿的不就都省事儿了!”我终于明白了她的意思。不过她没有想到的是,世界上真的有这种“长生酒”,而且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吕洞宾所说的“长生酒”其实就是指我们的的口水,即唾液的俗称。中医认为唾和液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黄帝内经》中说:“五脏化液……脾为涎,肾为唾。”脾液为涎,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口水、哈喇子,肾液为唾。肾是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而唾液就来源于人的这两个根本,所以我们不要随地乱吐口水,这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还是养生之大忌。

明代李时珍说:“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两窍通肾气。心气流于舌下为灵液。道家语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意思就是,唾液是由人体精气上升而形成的,它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溢、聚、散、降。这就像自然界的风云际会一样,水由下而上,溢成气,聚成雾,散为云,降为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样,升降循环,滋润着人的五脏六腑。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唾液除含有99% 的水外,还含有唾液淀粉酶、酵素、荷尔蒙、黏多糖、黏蛋白、溶菌酶、钠、钾、钙等。它可防止口腔干燥,润滑食物,还可清洁口腔,冲洗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当有害物质进入口腔时,唾液可起到冲淡和中和的作用;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抑菌作用,能阻抑空气或水中的多种细菌生长;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能防止细菌附着,抑制其生长。因此,唾液具有润泽口腔、滋润食物、帮助消化、抑菌免疫等作用。

正因如此,“吞咽口水”是强肾健脾的重要养生途径。古时将其称为咽津,亦称“赤龙搅海”、“胎食”,是一种常用的强身健体方法。女性经常坚持正确地吞咽口水,对牙齿、容颜、皮肤、头发等与肾功能相关的外在表现都大有裨益,同时,还有益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当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在座的那些女士们都迫不及待想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了。我告诉她们,方法很简单:

首先,上身自然挺直,安然坐于凳上,两腿分开如肩宽,两手轻放于大腿上,嘴唇微合,全身放松,摒除杂念。

其次,自然呼吸,轻闭双目,思想集中在口腔处。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次。

最后,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她们当场就随着我的指导尝试了一下,都说“太简单了!”于是我提醒说:“你可别小看了这个简单的养生法,只要你坚持下去,就会受益匪浅的。”

如今,有很多女性都烦恼于牙齿不好、食欲不佳、感觉自己老得快等各类跟肾脏和脾脏有关的问题,而且忙得既没时间专门去做强肾健脾的保健调理,又没心思去做美味的食疗验方。对此,我觉得这种简单、省时又省事的吞咽口水法,再合适不过了。

赵铁锁在线养生答疑录

网友问题:您好,我听说经常吞咽口水能养生,对肾有益处。请问这种方法运用的时候有没有时间限制或者次数限制呢?

赵铁锁解答:您好!吞咽口水对肾脏和脾脏都大有益处。这个方法在清晨、午休、晚上休息前时都可进行,并没有次数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