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具魅力的名城古镇
4875100000022

第22章 魅力名城古镇——美洲篇(3)

库斯科有着异常整洁的容颜——从库斯科的山上俯瞰整个库斯科古城,红色的坡屋顶布满了整个山谷。猛一看,真的有点西班牙中央高地城市(如马德里、托莱多古城)的味道。

入夜以后,库斯科也有着璀璨的面貌:密密排列在山上的房屋,在晚霞尚未褪尽时,就燃起整齐的街灯。从城里看上去,就像是浮在低空上面的灯光之城一样。

在库斯科的夜晚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入夜之后拜访印加前博物馆,然后在建造于博物馆中庭的玻璃餐厅内享用烛光晚餐。而仿佛只有在这样的晚上,在博物馆里一件件仔细看着精美到让人不相信是千年前器具的各种陶器、丝织品展品,然后在烛光摇曳的餐厅里喝一口秘鲁本地中南部葡萄酒产区的赤霞珠,才能彻底地从这个幻觉里面抽身而出。

波托西——鬼域

波托西位于玻利维亚西南部,距首都苏克雷西南不远,海拔402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也是中世纪南美最大的银矿所在地。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之前,波托西仅为一小村落。

154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附近的塞罗里科发现银矿后建城,波托西得到了迅速发展。17世纪50年代它曾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据记载,当时波托西有6000多座炼银土炉,由于滥采粗炼,致使表层富矿迅速枯竭,白银产量急剧下跌。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急令总督弗朗西斯科·托勒多采取措施重振波托西,托勒多采用了当时已在墨西哥使用的银矿石加工工艺技术。为满足水力粉碎机的需要,托勒多派遣众多工人在高处挖了22个人工湖蓄水。当时安装的130台水力粉碎机至今仍有20余台保存完好。新方法和新工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总督托勒多采取了印加帝国传统的“米塔冶劳役制,即奴隶轮流服劳役,经过一段时间可获得自由人权利的制度。波托西银矿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城市也重新日渐繁荣。自发现银矿至17世纪下半叶,共有1郾6万吨的白银被运往西班牙。西班牙还在波托西设立了先进的皇家造币厂。17—18世纪,波托西的银产量占据了全世界产量的一半。西班牙殖民者曾毫不掩饰地说:“用波托西开采的白银可在波托西和西班牙本土之间建起一座横跨大西洋的大桥。冶建城初始,波托西只有几座小教堂和一些住宅。随着城市的发展,轻易暴富的希望吸引了大批移民者。一面是一艘艘满载白银的舰船驶向西班牙本土,一面是一浪接一浪的移民热潮。大家都怀着梦想而来,可是只有极少数人实现了致富的梦想,大多数人仍然穷困。富裕了的矿主开始在波托西大兴土木。17世纪下半叶,波托西城出现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即被称为“梅斯蒂索冶的印第安与西班牙风格的混合型建筑。这种建筑风格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所罗门圆柱冶上。1691年,圣特列萨教堂的门廊首先采用这种建筑形式。1931年间,按当时的设计方法重建的圣贝纳尔特教堂,也是“梅斯蒂索冶样式的杰作。

1825年左右,波托西的银矿濒于枯竭,这座城市的人们陷入了恐慌,成为鬼城的命运笼罩在波托西的上空。幸运的是,人们发现了波托西的锡矿也具有开采价值,于是,波托西这座城市的生命才延续了下来。

帕伦克——天体观测塔

墨西哥历史文化名城、玛雅古国城市遗址帕伦克,位于国境东南沿海平原,坐落在恰帕斯州北部,是典型的玛雅文明遗址。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城市发展的顶峰时期是公元600年至700年间,迄今保存下来的古老建筑多是在这一时期修造的,素有“美洲的雅典冶之称,包括古城在内、占地面积达17郾72平方千米的帕伦克国家公园已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帕伦克是一座仅有3万余人口的小城镇,但在公元300年至900年间已成为玛雅人的文化艺术中心,比现在要繁华得多。在当时,帕伦克一带居住着印第安人的一支——玛雅人,他们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上称为玛雅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书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有关史学家推断,如果玛雅文化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完全有可能超过高度文明的欧洲。然而不幸的是,公元9世纪时,拥有10多万居民的玛雅民族消失了,为什么消失得那样突然?是强大的异族斩尽杀绝了他们?还是集体死于流行的瘟疫?还是由于某种原因而迁徙他方隐居下来?迄今仍是无法解开的谜。今天,帕伦克古城遗址上那华丽的宫殿、高雅的庙堂、精巧的石碑、神秘的铭文、壮观的金字塔以及大量的象形文字、绘画、雕塑等,为人们研究玛雅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人们渴望有一天能解开玛雅民族从人类大家庭中消失的谜团。

帕伦克城自东向西沿河谷地带平缓地延伸11多千米,奥托罗姆河从市中心缓缓流过,一座长50米的拱形引水渡槽横跨河面,似长虹卧波。城内的神庙、宫殿、广场、民舍等依坡而建,错落有序,形成雄伟壮观的古代建筑群。市内最著名的建筑是王宫,它高高耸立在一个梯形平台上,平台底边长100米,宽80米,四周有4座庭院环绕。王宫外墙用岩石垒砌,内部装饰华丽,四壁有壁画、浮雕和各类雕刻,做工精细,技艺高超。公元800年这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城市居民突然失踪,有的家庭的炉灶上还放着盛有饭菜的锅,郊外田野里倒放着正在耕地的犁,城市建设也就自然中断了。到公元10世纪,帕伦克城已完全被遗弃。

古代繁华的帕伦克与世隔绝了9个多世纪,精美绝伦的古老建筑被莽莽热带丛林所淹没,宽阔热闹的市区变成渺无人迹的废墟。1830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沿奥托罗姆河考察,经过帕伦克一带时,忽然发现丛林野草中高耸的古堡,感到惊奇不已,便劈开森林小道,继续探索,陆续发现一处又一处古迹遗址,当将发现的古迹绘成一张草图时,出现了奇妙的梦境,原来是一座繁华的古城遗址。随后,一批又一批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雇用了一批又一批挖掘人员,沉睡了近千年的地方开始热闹起来,附近及远处的人家陆续迁到这里定居,于是在古城遗址上又形成了一座城镇,这就是今天的帕伦克城,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墨西哥的旅游中心。

在帕伦克城的发掘中,最引人注目的是1952年在碑铭庙的金字塔式台基下面发现的地下陵墓,为公元8世纪初著名的帕卡尔王的墓,是首次发现玛雅文明的金字塔式台庙,同时又是国王的陵墓,对深入研究玛雅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当年,发掘者们打开这座陵墓的入口后,发现一条20多米长的阶梯从金字塔式台基中央通入封死的墓室入口处。当打开封死的入口时,出现了高大宽敞的拱形圆顶墓室,墓室中央摆着一口石棺,棺盖重达4郾5吨,可见当年已对预防盗墓考虑得非常周密。打开棺盖,入葬者已变为一具骷髅,四周摆放着1000多颗珠宝,头部有一顶玉片面罩。经考证,陵墓修建于公元7世纪,入葬者为帕伦克的最高统治者。从陵墓中获取的象形文字以及实物,首次证实了帕伦克当年是玛雅王国的政治中心。玛雅人实行世袭贵族制度,统治阶层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而贫苦阶层则耕种纺织供养贵族。

为了更好地保护玛雅文明遗址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现已将帕伦克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辟为帕伦克国家公园,以便留给子孙后代。

瓜纳华托——教堂之城

1554年,西班牙人开始在位于墨西哥市西北365千米的一处青翠谷地营建城市,这个城市就是瓜纳华托。和苏克雷一样,瓜纳华托也同样是因为在它附近发现了银矿,从而被西班牙殖民者视为珍宝,给城市带来了繁荣,也留下了无数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整座城市沿着山麓的等高线建设,街道盘旋曲折,建筑的样式都是西班牙风格的。

在长久的殖民统治中,欧洲来的风逐渐和美洲自己的雨融合在一起,中世纪时代的西班牙古风、西式乡村民居和中美洲色彩鲜艳的建筑相互交织在城中各处。

殖民时代的人们,穿越大洋,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新大陆,这中间若没有神灵的支持,恐怕是坚持不下来的,而那些被奴役的人们,无论是原住民还是被贩卖来的黑奴,若没有神灵的庇佑,恐怕也很难在这艰苦的劳动环境中生存下来。

瓜纳华托的教堂数量不仅多,而且建筑富有特色,有“教堂之城冶的美称。

若是在夜色下登山望城,那高高低低的十字架在夜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辉煌。

圣·卡亚克诺·瓦伦西安那教堂位于瓦伦华多矿场边。这座教堂于1765年由矿场的主人出资兴建,是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

那时,银矿使西班牙殖民者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既为了感谢上帝赐予财富,也为了向惨死的印第安矿工赎罪,矿主花费庞大的资金,用金子来包裹圣坛。金饰镶嵌屋顶,使这座教堂赢得了“金教堂冶的美誉,在墨西哥也享有极高的地位。

可以和“金教堂冶相媲美的是瓜纳华托·尼斯塔·圣诺拉教堂,它建于1557年,内部装潢十分豪华。在这座教堂里,供奉了一尊古老的木刻圣母像,这尊圣母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14年,据说它在那时就已经被供奉在西班牙,当西班牙遭到摩尔人的进攻时,传教士将圣母像藏在山洞里才逃过劫难。

1557年,圣诺拉教堂建造之时,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将这尊圣母像送给了瓜纳华托城,供奉在圣诺拉教堂。

因此这座越过大洋,千万里来到墨西哥的圣母像又被称为“瓜纳华托的圣母冶。

除了教堂,瓜纳华托还拥有可称得上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交通系统。

瓜纳华托建城时选在干枯的河床上,人们在已干枯的河床上修筑道路,又将道路封顶成隧道,然后在隧道顶端建筑房屋。如此架构,使瓜纳华托成为一座地面道路与地下隧道相通的立体城市,这些地下隧道至今依然四通八达,发挥着交通要道的作用。

瓜纳华托还拥有色彩鲜艳的中美洲建筑和西班牙乡村民居。由于瓜纳华托四面环山,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里的建筑密度也越来越大,形成了众多窄小的街道,这些街道有的窄到连一个人都很难通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接吻巷冶。

传说,在瓜纳华托为银矿而疯狂的年代里,年轻的矿工和银矿老板的女儿相爱,但银矿老板坚决反对,把女儿锁在房间不让出门。

但由于街道狭窄不到1米宽,一对有情人便在凉台上接吻,倾诉衷肠,这个小小的街巷便被称为“接吻巷冶。

数百年的时间过去了,瓜纳华托几乎一直保持着建城时的原貌,犹如一座中世纪的世外桃源,坐落于中美洲安静的山谷里。

欧鲁普雷图——黑金之城

欧鲁普雷图建立于17世纪末,位于伊塔科罗山脉的附近,沿着里奥·杜法尼尔峡谷,欧鲁普雷图位于相同名字的山的半山坡。它是米纳丝杰累斯的富有的采矿地区中心,是采矿和文化中心。“黑金冶之称来源颇为有趣,因这里的金矿中含有金属元素钯,钯有吸收气体的特性,使金黄的表面呈现出黑色的光泽,因此欧鲁普雷图又被称为“黑金之城冶。

欧鲁普雷图古城的街巷狭窄而幽深,街道蜿蜒起伏。路面用卵石铺砌。房屋大部分是白色的平房或两层楼。许多建筑、绘画、雕刻,都保持着殖民地时期的风格。

1696年,这里发现了大型金矿,淘金者蜂拥而至。发了财的人纷纷请工匠为自己建造富丽堂皇的住宅。一时间,古城初具规模。1712年葡萄牙国王降旨将该地升格为城市。18世纪,米纳斯古拉斯州是世界上的黄金产地,黄金产量占全世界黄金产量的六成,米纳斯古拉斯成为巴西的艺术中心。而米纳斯古拉斯州的城市欧鲁普雷图古城在各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欧鲁普雷图城中心的铁拉邓梯斯广场两侧,建有两座殖民时代的公共建筑。

一座是1741年动工兴建的前地方长官公邸,现改为矿物博物馆。另一座是当时的地方政府所在地,建于1763年,1907年起当监狱使用了30多年。

欧鲁普雷图古城建有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迪亚斯教堂是欧鲁普雷图城最宏伟的教堂之一,是在1724—1760年间,由巴西伟大的雕刻家和建筑家安东尼奥·弗朗西斯科主持设计施工的。花费30年时间于1794年建成的圣弗朗西斯·德·亚西斯大教堂也是他的杰作。1711—1733年间建造的皮拉尔教堂的装饰十分豪华,仅装饰大殿就使用了400千克黄金。

相似的建筑群由红色的瓷砖房顶和粉刷的白色墙壁的一层和两层住房组成;它们的木结构单元和装饰是彩绘的明亮颜色。更多纪念性建筑包括装饰过的砖石结构教堂受晚巴洛克风格的影响,还有大量的城市建筑由泥砖建成。小礼拜堂与交错的路口,桥梁与花园组成了城市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