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最具魅力的名城古镇
4875100000017

第17章 魅力名城古镇——非洲篇(2)

贡德尔——古堡之城

贡德尔位于埃塞俄比亚贡德尔地区,在西北部高原上的塔纳湖北,向北则是通往历史古都阿克苏姆的要塞之地,海拔为2225米。贡德尔旧译“冈达尔冶,是埃塞俄比亚的旧都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17—19世纪曾为阿比西尼亚帝国都城。

最初,贡德尔只是一处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17世纪,埃塞俄比亚皇帝(1632—1665年)法西利达斯将国都迁到这里,后来,贡德尔便逐渐发展扩大成为城市。直到1868年,这里一直是埃塞俄比亚的首都所在地。

17—19世纪,贡德尔是埃塞俄比亚的宗教和艺术中心,城内有古代的宫殿建筑群,保存着许多座古代拱桥以及雕刻精美、装饰丰富多彩的多层塔、城堡、皇宫、教堂等,是埃塞俄比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内的古宫殿建筑群是古代阿克苏姆王国的传统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与近代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而在这些建筑群中,位于古城南端的法西尔格比要塞城堡堪称最大并且是最美的古堡,城堡由900米城墙环绕,曾经是几代皇帝们的宅邸。这个城堡是由法西利达斯皇帝建造起来的,从堡的顶部,人们便可以纵观古城的壮丽风景,碧蓝的纳塔湖和岛上著名的修道院都可以尽收眼底。

贡德尔城内共有教堂44座,教堂中布满了色彩艳丽多姿、以描述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壁画以及祭服、鼓和其他金银制品的祭祀用品,其中由法西利达斯国王的孙子于17世纪修建的德布雷·贝尔汉·塞拉西教堂尤为华丽。他们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埃塞俄比亚传统的建筑工艺。这些建筑有明显受印度和阿拉伯影响的痕迹。而后耶稣会传教士把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带入了贡德尔,改变了它原有的风貌。古城北面的山上同样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

贝宁城——非洲文明的发源地

贝宁城尼日利亚的历史名城,位于国境西南部,坐落在尼日尔河三角洲西端,西距全国最大的城市拉各斯240千米。

贝宁古王国是非洲黑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始建于公元10世纪,曾经兴盛一时,存在时间长达800年,在非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贝宁古王国的文物。在尼日利亚国家博物馆,那里的一座青铜雕像我想会给很多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在高贵的国王身旁,居然有一个西方人模样的雕像,而他的身份是奴隶。能使唤洋奴的国王何其了得!虽然年岁久远,无法考证这个西方人是如何混进王宫的,但这个雕像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贝宁古王国当年的强盛。

贝宁城内名胜古迹众多,最著名的是古老的贝宁王宫。贝宁王宫又称奥巴宫,始建于公元10世纪左右,迄今保存完好。贝宁宫建筑风格独特,高大的宫殿和众多的宝塔组成和谐的建筑群体。宫殿大厅的梁柱和回廊上装饰有青铜雕像和浮雕,其内容多描述战争场面和狩猎情景。宫内还有圣殿和神龛等。

贝宁城是王国的都城,也是善于铸造铜器和制造木器的城市。贝宁王国的美术,突出表现在雕刻方面。贝宁雕刻是世界艺术中的典范之一,完全可与希腊、罗马的雕刻媲美。早在1280年,为了帮助贝宁用青铜铸造雕刻品,伊费国王派铸工专门传授这种技术。贝宁王国从伊费获得铸造术之后,在贝宁城建立起青铜铸造作坊。伊费雕刻对贝宁的影响颇大,甚至有些作品好像是直接模拟的。13世纪以后,贝宁匠师传承伊费衣钵,雕刻技艺很快超过了伊费,并做出了独特的创新。

雕像作品大多数是表现国王、王后、太子、显贵、猎人、乐师和传教士的,还有表现历史人物,或为神造像的。贝宁的青铜动物雕刻十分出色,其题材有豹、鳄、鸡、蛇、鸟、鱼、虫等。贝宁雕刻家在创作动物形象时,有时竭力准确地表达可视的形体,有时则绝妙地塑造动物的特征。

贝宁青铜雕刻的发展,对尼日利亚艺术有着很大影响。当时,贝宁的青铜圆雕和浮雕,在铸造的技术上和雕刻的技巧上,已经超过同时期的欧洲雕刻水平。

在贝宁,你会感受到非洲沙漠与热带原始森林中独立衍生出的文化艺术,这是一种不受干扰的纯粹的黑非洲艺术。

苏塞——童话中的小城堡

苏塞老城已经有近3000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开始在这里定居,并将它发展成一个重要的贸易中转站。罗马帝国时期,这里被罗马人统治,大量的新移民涌入苏塞,埃尔杰姆斗兽场就建造在这个时期。现在还可以看见那庞大而古老的竞技场里的身影,幽幽地诉说着如烟的往事。

苏塞老城位于突尼斯东部的地中海沿岸。这里有“金粉冶美誉的细软沙滩和常年明媚的阳光,一派暖洋洋的南欧风光。特别是到了炎热的夏季,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苏塞街头随处可见载歌载舞的热闹人群,各种节奏和色彩融合在一起,苏塞早已成为欧洲人休闲度假的首选,被誉为“地中海的花园港冶。

蓝、白、黄是苏塞老城的颜色。湛蓝的天空,碧蓝的海水,白色的阳光,金粉般的海滩,泥砖建造的古建筑……大自然是如此厚爱它,为它创作了如此和谐美妙的绚烂画卷。苏塞人的建筑也大都采取这三种颜色,远远望去,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合而为一,美不胜收。

苏塞的博物馆里藏有突尼斯民族艺术的骄傲——镶嵌画,年代最久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几千年来,苏塞地区以其高超的镶嵌工艺品而闻名于世,人性化的希腊诸神、罗马人奢靡的生活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是镶嵌画表现的主题。

与典型的阿拉伯老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塞北部新建的一座现代化城市。

山坡之上,椰枣丛中,层层叠叠地排列着白墙蓝窗的阿拉伯小楼,伴着远处的滔滔海浪,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异域风景画。

马拉喀什——美丽红城

马拉喀什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始建于1071年,并于1072年成为阿里莫拉维德王朝的首都。马拉喀什老城的城墙修筑于1126—1127年,长达10千米。

在中世纪,马拉喀什曾两度作为柏柏尔王朝的都城。由尤素福·本·塔士芬建立的王朝以及穆明建立的穆瓦希德王朝都在这里建都。这两个王朝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至今犹存,最著名的是库图比亚塔。这个塔高70米,矗天而立,全部用石头砌成。其工艺之高超,气势之雄伟,令人惊叹,堪称马拉喀什一景。

20世纪以来,马拉喀什有了很大发展。它实际上已成为摩洛哥的第二首都,政府各部门都派有相应的机构在这里办公。

马拉喀什王宫金碧辉煌。宫内一部分古典建筑高大古朴,体现了摩洛哥传统的建筑风格;另一部分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造型优美,色彩鲜艳,看上去新颖别致。宾客入宫的仪式完全是传统的古典仪式,连仪仗队的装束也是传统的民族服装。仪仗队员个个都是彪形大汉,骑着高大的骏马雄赳赳地伴随贵宾到大殿前。

马拉喀什以其独特的丽质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很多国际知名人士,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英国的丘吉尔首相、法国的戴高乐总统,以及卓别林等著名艺术家都曾光临过这里。丘吉尔曾在这里度过一个冬天。在英国丘吉尔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他在马拉喀什完成的绘画作品。

在马拉喀什,无论你走哪条道路,最后都会到达菲纳广场,这是马拉喀什最热闹的地方。每当午后,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歌手、舞者、杂耍艺人和讲故事的,一时间,广场上人声鼎沸。黄昏来临以后,空气中渐渐弥漫起浓烈的烤羊肉和烙面饼的香味。头缠白布、身穿长袍的阿拉伯人和各国游客一起挤在烤肉摊前和露天饭铺进食。这时的菲纳广场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民间艺人们有的讲故事,有的演杂技,有的习武练艺,有的耍猴舞蛇,有的引吭高歌,有的翩翩起舞。他们娴熟的技巧和优雅的舞姿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博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毛驴烟冶是这里的一绝。训练有素的毛驴倒在地上,嘴里叼着烟斗,鼻子一掀一掀地猛吸,于是,嘴和鼻子里就冒出了白烟,惹得人们捧腹大笑。节目主持人的高超技艺尤其令人赞叹,他在一片嘈杂声中穿过人群,登上戏台,将手鼓敲几下,把观众的注意力先吸引过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笛子,吹几支曲子。等把大家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时,他便高声朗读一段《古兰经》,继而即席赋诗,绘声绘色地讲述《古兰经》的故事。

马拉喀什城区东部的阿盖达尔橄榄园是马拉喀什众多园林中最大的一座。

阿特拉斯山上融化的雪水为它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园内橄榄树茂密葱郁,青青的橄榄密密地结在枝叶中。园中还有小型的柑橘园和杏林。走在阿特拉斯山间,只见峰顶银光闪闪,山间林木苍郁,山脚绿野无际,无数小野花开在水边、树旁、草毯上。流水在阿特拉斯山间奔走,从断崖跌下,抛出一条条银链,浇灌着这片沙漠前的绿洲。

突尼斯——开在撒哈拉上的白莲花

在碧波万顷的地中海南岸,北非最突出的部位,有一座迷人的白莲花般的城市。

在这里,无论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还是具有浓郁阿拉伯色彩的清真寺,一律都披满乳白色的素装,犹如洒在海滩上的白色贝壳,这就是被旅游者称为“流连忘返的乐园冶的突尼斯市。阿拉伯人喜爱白色,认为白色象征着洁白无瑕的心灵,就连他们身穿的阿拉伯长袍也多为白色。

突尼斯境内原是当地土著柏柏尔人的生息之地。传说公元前9世纪,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推罗王国发生内乱,公主出逃在海上漂泊了几天,至突尼斯的地方登陆。公主向柏柏尔人部落首领请求借一块牛皮之地安身,部落首领慷慨允诺。聪明的公主把牛皮剪成一条条细细的皮丝,然后连接起来,在山丘上围起一块土地,建成一座城市,取名迦太基,后陆续发展,成为地中海南岸一个非常强大的帝国。自公元前264年起,迦太基王国与罗马帝国因争夺地中海霸主地位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冶。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王国战败,国都突尼斯被焚毁。公元698年,倭马亚王朝在突尼斯大兴土木,建立新城,并建设港口、船坞,迦太基居民又迁回来居住。在罗马奥古斯都统治时期,突尼斯再度繁荣。16世纪末,哈夫斯王朝正式定都突尼斯,并兴建宏伟的宫殿、大型水渠工程以及阿拉伯市场,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使突尼斯城成为当时马格里布地区的文化中心。1837年法国殖民者占领这里。1881年法国政府宣布对突尼斯的占有权。二战以后的1956年突尼斯取得独立,回到突尼斯人民的怀抱。同许多城市一样,突尼斯是一座旧城与新城合璧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这座城市的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阿拉伯风格,又闪烁着古罗马色彩,还混合有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遗风,同时也不乏欧洲现代化的气息。

突尼斯西北郊巴尔杜广场上坐落着巴尔杜国家博物馆,它是北非最重要的一座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在整个非洲,它的规模仅次于埃及的开罗博物馆。它以自己所珍藏的极其丰富和瑰丽多彩的镶嵌画而闻名世界。

突尼斯市旧城麦地纳的中心坐落着宰图纳大清真寺又称图纳大清真寺,面积500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732年。曾是全国的政治、宗教和教育中心,也是阿拉伯最早、最高的宗教学府之一。每年都会吸引无数来自突尼斯国内各地、马格里布地区和西班牙的学生来此求学。

清真寺的诵经大厅内有184根石柱,这些石柱都是从迦太基遗址上拆迁后运来的。另外清真寺内有15个中殿,能容纳2000人同时祈祷,此外还有一座高达44米的宣礼塔。

现在,清真寺仍旧是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地方。每年斋月,总统、总理、议长、党政高级官员和宗教长们均来此参加祈祷仪式。

坎帕拉——明珠中的明珠

乌干达的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坎帕拉,位于国境的中南部高地上,坐落在维多利亚湖北岸,城区距湖岸仅11千米,全城建筑在7个山头上,海拔1190米,面积约200平方千米,虽然临近赤道,但气候并不炎热。维多利亚湖碧波荡漾,岸边棕榈摇曳。城区建筑宏伟,街道宽阔,树木葱郁,鲜花常开,景色秀丽。坎帕拉被称为乌干达的缩影,乌干达因是“东非高原水乡冶而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冶,故坎帕拉又被人们称为“明珠中的明珠冶。

在当地民族语言里,“坎帕拉冶有“羚羊山冶的意思。据说,最初这里是一片荒山,山上长满了茂盛的牧草,许多动物在这里自由生存,尤以羚羊的数目为最多,这些羚羊时常成群地从这座山跑到那座山,故称为“羚羊山冶或“羚羊之地冶。

坎帕拉曾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干达王国(也称布干达王国)的王宫所在地,传说乌干达王国国王经常在闲暇时到这里放牧羊群寻乐。

坎帕拉是非洲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从公元10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乌干达历史上统一的强盛的乌干达王国时期,坎帕拉一直是乌干达王国的都城。坎帕拉城内历史文物很多,在各个山顶上,至今仍保留着建筑宏伟的宫殿、寺院、教堂和陵墓等。

建于1913年的圣保罗大教堂,为基督教新教教堂,是一座红色穹顶的建筑,坐落在纳米伦贝山头,宏伟壮观。建于1925年的卢巴加教堂,为罗马天主教徒的祈祷地,顶端有两座绿色的钟楼,坐落在卢巴开戈山头上,富丽堂皇。

建于1948年的基本利清真寺,为伊斯兰教信徒的礼拜场所,整体为白色,坐落在基本利山头上,巍峨典雅。此外,还有卡苏比山上的卡苏比陵墓,麦克勒里山上的麦克勒里学院,恩萨姆比亚教堂以及一些印度教的庙宇,等等。这些文化古迹,已成为坎帕拉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使坎帕拉在充满现代化的色彩中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