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精讲:
色彩心理学是通过颜色来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虽然没有被正式列入心理学的范畴,但它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色彩心理学由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牵涉的学问很多,包含了美学、光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心理学家近年提出许多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他们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大脑神经便会接收色彩发放的讯号,即时产生联想,例如红色象征热情,会令人心情兴奋;蓝色象征理智,能使人冷静下来。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借助色彩的运用,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
色彩具有不可思议的神奇魔力,会给人的感觉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非常复杂,大多都是多种效果混合在一起的复合影响,而且效果会因人而异。
近年来,有关色彩心理学的研究日益增多,而且人们还把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实践。例如,商家灵活运用色彩搭配来吸引顾客、促进销售和提高顾客的回头率;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职业需要,选择不同的着装。还有大家熟悉的食品包装,人们一见到红色的糖果包装,就会感到甜味浓;一见到清淡的黄色用在蛋糕上,就会感到有奶香味,等等。
课后总结:
由于不同的色彩选择、搭配等能带给人们神奇的心理影响,色彩心理学在诸多实践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色彩心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实用性极高的科学。
探寻人类研究色彩的历史
课堂导读:
人类对于颜色的系统研究,有人认为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左右。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绘画色彩在历代画家的苦苦追索中也产生着变化。到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三位巨匠破除了宗教的禁锢,从科学认识的角度把绘画色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画家们从单纯地临摹圣像逐渐开始了“四固定”方式的写生,于是,自然而然地发现了焦点透视与明暗规律。
课堂精讲: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无数杰出的艺术作品,其中,色彩赋予它们在视觉效果、精神内容及文化含义等方面神奇而瑰丽的效果。这一切,不仅体现出人类的审美与智慧,更体现出人类对色彩历史的孜孜探究。
大约在15~20万年以前的冰河时期,人类便开始使用色彩了。原始时代的遗址中,曾发现涂有红色的骨器遗物。而人类有意识地应用色彩,则是从原始人使用红土和黄土涂抹自己的面部和肢体、涂染劳动工具开始的。有资料显示,在古埃及的遗迹中,考古学家发现共有八种颜色的调色板,而且据说古希腊人所进行的色彩搭配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后来,随着光学在科学上的不断发展,美术界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七色光谱,分析出各种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另一方面,德国诗人歌德则致力于色彩对人情感的影响的研究,并于1810年提出了精神性的色彩这一理论。这就是现代色彩心理学的基础。
19世纪8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埃瓦尔德·赫林提出了自然色彩系统的思想。经过大量的研究,自然色彩系统的理论最终于1964~1970年间被确立。进入20世纪以后,阿尔伯特·H·芒塞尔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等人建立了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色彩体系。
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色彩心理学研究还是从近些年才开始的,客观来讲,它还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
课后总结:
色彩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时下正流行的学科。系统地学习色彩心理学,了解色彩背后的心理学秘密,既可以丰富你的学识,又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可以说,色彩心理学是一门极富乐趣的新兴心理学科。
揭开奇妙的色觉心理
课堂导读:
现代美学已证实,人类对艺术作品的审美80%以上是依靠视觉获得的,许多的审美信息是由视觉来捕捉,对于绘画艺术的审美来说,首先是“悦目”而至“赏心”,能够带来“悦目”、“赏心”的美感体验,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对色彩的感觉即色觉。
课堂精讲:
色觉心理是一种极其复杂而奇妙的心理活动,尽管不同的色彩对人的视觉刺激作用有快有慢、有强有弱,视觉造成的心理反应也因人而异,但人们对大部分色彩的心理反应乃是基于对色彩的一种普遍共识。
不同色彩可以给人不同的冷暖感觉。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人们都喜欢穿深色的服装,因为白色等很浅的颜色会给人一种寒意。其实,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色彩还具有软硬的感觉。这主要来自色彩的明度变化,但与纯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在色彩组合中,对比强烈的色彩具有硬感,对比较弱的色彩具有软感。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色是比较特殊的,其软感几乎并不突出。
很多人对徐悲鸿笔下的骏马赞叹不已,因为那些马尽管被禁锢在纸上,但其奔腾的气势却栩栩如生。能造出如此逼真的效果,就不得不说到色彩的动静感了。红、橙、黄等暖色鲜艳而明亮,色彩丰富,给人以活泼、华丽、兴奋的感觉,即有动感;蓝、蓝绿、蓝紫等冷色朴素、淡雅,给人以沉着、平静的感觉,即有静感。此外,纯度关系中,高纯度色易引起兴奋感,低纯度色则易产生沉静感。而明度关系中,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呈沉静感;在色彩组合中,强对比的色彩富有动感,感觉通俗、流行,而弱对比的色彩显得宁静,感觉高贵、典雅。
除了以上三种不同感觉心理之外,色彩还会给人带来兴奋感与沉静感的差别、轻重感与距离感的差别。总而言之,不同的色彩除了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直观视觉印象之外,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同的心理感受。
课后总结:
不同的色彩以及不同的色彩组合搭配,会给我们带来千差万别的心理感受。细心体会并留心掌握色彩给人带来的这些奇妙的感觉,可以让你的生活更富于乐趣,也更富于创意。
实用的色彩心理学
课堂导读:
你是否还记得:《拯救大兵瑞恩》里灰色调的画面,那是一种真实的惨烈,夹杂着淡蓝的色彩,伴随着寻找瑞恩的信念,一直坚持着;《阿甘正传》里阿甘身上那套整洁的西服,飘摇在空中的那片洁白的羽毛,白得简单、善良、纯洁又执著;《太阳照常升起》里,姜文几乎用尽了颜料桶里的各种颜色,红、黄、蓝、绿、白,色彩鲜明的画面堆积出了一个梦幻、疯狂、超现实的梦境,让人欲罢不能……
课堂精讲:
不同的导演在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各不相同,无论是直观的印象色彩,还是自我情感与之交流产生的抽象色彩,总会让我们感受到某种震撼,情不自禁地就走进电影刻画出来的那个世界中。
除了电影艺术之外,色彩同样也会运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专家们对颜色治病也进行了研究,并且效果很好。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眼镜可使血压下降;红色和蓝色可使血液循环加快;病人如果住在涂有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墙壁的房间里,心情会很平静,有助于健康。
也有研究指出,颜色可以影响人们的食欲。橙黄色可以促进食欲,黑白色则会降低食欲。适宜的颜色不仅影响食欲,而且可以增进健康。人们通常习惯于把医院和诊所的墙壁刷成白色,因为白色给人清洁的印象,也可使痛苦的病人安静下来,这样有利于治疗、恢复健康。德国慕尼黑市的医院通过实验还发现,浅蓝色的墙有帮助高烧病人退烧的作用,紫色会使孕妇安静,赭色有助于升高低血压病人的血压。
不可思议的是,颜色甚至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效率。某企业有过这样有趣的事例:许多搬运黑色和深灰色部件的工人感到这些部件特别沉重。在心理顾问的指导下,管理部门把这些部件改漆成浅黄色后,工人感到比以前轻松多了。
此外,专家们还发现,黄色、橙色和红色能激发人们的热情,提高人们的积极性。运动场上总是红旗招展,现在新型的塑胶跑道上也画出了色彩鲜艳的跑道线,其目的亦在于激起运动员的神经兴奋,使他们进入良好的竞技状态。相反,蓝色和紫色等属于消极色,会减慢人们的工作节奏。
课后总结:
色彩心理学并不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相反,它“亲民”的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就会发现,色彩心理学真的是无处不在。
巧用色彩调节你的神经
课堂导读:
城市夜幕下的街道,喧嚣却孤独。寒风卷起残叶,立起衣领,找一家咖啡馆坐坐,淡橙色的灯光、浓郁的咖啡香会让冬夜温暖起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城市的咖啡馆都使用淡橙色的灯光。为什么咖啡馆喜爱使用淡橙色的灯光,而不用青白色的荧光灯照明呢?
课堂精讲:
科学研究表明,颜色对人类心理与生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橙色灯光和夕阳很相似,会给人以镇静的效果,而荧光灯的青白色光会使人头脑清醒,所以咖啡馆通常会选择橙色的灯光。
人的眼睛看到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会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神经中枢,让人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一般来说,红、橙、黄等暖色会令人变得兴奋愉快,有活动的冲动,从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绿、蓝、青、紫等冷色,则会使人心情趋向安静,产生安闲、静谧、温柔的感觉。
对色彩的正确运用将对人体产生正面影响,可是,如果乱用色彩,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以卧室为例,如果装饰卧室时只讲究时尚漂亮,坐在床上满眼都是杂乱的色块,这就造成了强烈的视觉污染,会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人的睡眠甚至生理功能。
个性忧郁的人不要使用过多的黑色、墨绿色装饰房子,因为它易加重抑郁和偏头痛,忧郁症患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平时穿衣服也尽量要避开紫色、黑色等阴沉的色调,改穿色彩清爽亮丽的衣服,这会让心情变得轻松愉快。
红色会使人的心跳加速17%,所以一般住宅不要漆成红色,患有心脏病、心力衰弱、高血压的人的居室更要远离这种颜色。鲜亮的红色最适合餐馆,可以刺激食欲。象牙白的亚光墙壁、浅咖啡色床品、乳白色床头灯都会将环境衬托得沉静,使烦躁的心情变得平和,心脏病患者可以尝试这种装饰方式。
性格急躁的人可以使用温和的色彩使神经冷静,需要精神焕发的场合多使用热烈的色彩让神经兴奋。在不同的需求下巧妙使用色彩,往往能收到奇妙的效果。色彩真可谓是不用吃药的神经调节专家!
课后总结:
对色彩的正确运用能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对色彩的运用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的,倘若随意乱用,所得到的结果很可能与你最初的愿望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