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每天一堂哈佛心理课
48745600000013

第13章 知己知彼,打好人际的博弈战(1)

第1周博弈是一场心智的较量

独特的定位造就独特的成功

课堂导读:

戴尔公司作为电脑行业的佼佼者,能长期保持优势,是因为它制定了让定位不同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电脑公司也像戴尔公司那样采用直销模式,就会破坏已有的销售渠道,疏远自己长期依赖的销售代理商。如果部分借鉴戴尔公司的经验,采取直销,部分采用传统的营销,管理的难度可能更大,成本也可能更高。足见,独特的定位往往决定了独特的成功。

课堂精讲:

波特法则,指竞争中最有效的防御是从根本上阻止战斗发生。所以,有独特的定位才会有独特的成功。

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说过:“不要把竞争仅仅看做是争夺行业的第一名,完美的竞争战略是创造出企业的独特性——让它在这一行业内无法被复制。”他指出,要防止安全竞争,自己的产品必须有独特的定位,自己的竞争策略就要有独到之处。企业的这种竞争策略,同样适用于个人。具备一些特质,一个人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此外,在进行决策时,除了要考虑独特性之外,我们还需要避免举棋不定、左顾右盼的态度。在哲学上,有一个公认的观点是“一只脚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个人竞争中所做的决策亦是如此。决策就像岔路,你选择了一条路,就意味着你不可能同时选择另外一条。所以,你要选择一条自己最擅长的、具有独特性的路坚持下去。这样,你的独特性将使对手无法超越和打败你。

课后总结:

要想把自己做大做强,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你不一定要凡事争第一,但一定要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拥有独特的个人或事业定位。做到了这一点,你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只有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

课堂导读:

在小溪的旁边有三丛花草,并且每丛花草中都居住着一群蜜蜂。一天,小伙子看着这些花草,总觉得没有多大的用处,于是,便决定把它们除掉。

当小伙子动手除第一丛花草的时候,住在里面的蜜蜂苦苦地哀求小伙子说:“善良的主人,看在我们每天为您的农田传播花粉的情分上,求求您放过我们的家吧。”小伙子看看这些无用的花草,摇了摇头说:“没有你们,别的蜜蜂也会传播花粉的。”很快,小伙子就毁掉了第一群蜜蜂的小家。

没过几天,小伙子又来砍第二丛花草,这个时候冲出来一大群蜜蜂,对小伙子嗡嗡大叫道:“残暴的地主,你要敢毁坏我们的家园,我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小伙子的脸上被蜜蜂蜇了好几下,他一怒之下,一把火把整丛花草烧得干干净净。

当小伙子把目标锁定在第三丛花草的时候,蜂窝里的蜂王飞了出来,它对小伙子柔声说道:“睿智的投资者啊,请您看看这丛花草给您带来的利益吧!您看看我们的蜂窝,每年我们都能生产出很多的蜂蜜,还有最有营养价值的蜂王浆,这可都能给您带来很多经济效益啊,如果您把这些花草给除了,您将什么也得不到,您想想吧!”小伙子听了蜂王的介绍,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于是,他心甘情愿地放下了斧头,与蜂王合作,做起了经营蜂蜜的生意。

课堂精讲:

在这场人与蜂的博弈中,面对小伙子,三群蜜蜂作出了三种选择:恳求、对抗、与其合作,只有第三群蜜蜂达到了最终的目的。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合作会为人带来收益,因而人自然而然就会同意合作的要求,蜜蜂也就因而幸免于难重获生机。

这里折射出的其实正是一种“双赢”的思维模式,也就是博弈论中的正和博弈。所谓正和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的现象。显然,正和博弈对双方都有好处,通俗来讲,就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在我们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也应有意识发展这种双赢的正和博弈模式。俗话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人际交往中,要想要达到效益最大化,就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作为和别人交往的准则,而应该在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中达成共赢,把人际关系变成是一场双方得益的正和博弈,而这样也是使人际关系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的唯一做法。

课后总结:

拥有博弈中的双赢思维,拥有平等、互惠的思想,采取合作的态度,这样才能使人际关系呈现“正和”状态,并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灵活变通,让计划跟着变化走

课堂导读:

三国时期,曹操征伐张绣。一天,曹军突然退兵而去。张绣立即带兵追击曹军,他的谋士贾诩建议不要追,否则肯定要吃败仗。张绣不予理睬,领兵便去与曹军交战,结果大败。

贾诩见张绣落败而回,劝张绣赶快再去追击。张绣心有余悸又满脸疑惑地问:“先前没有采用您的意见,大败而归。如今已经失败,怎么又要追呢?”“战斗形势起了变化,赶紧追击必能得胜。”贾诩答道。由于一开始吃了败仗的教训,张绣这次听从贾诩的意见,连忙聚集败兵前去追击。果然如贾诩所言,张绣大破曹军。

回来后,张秀好奇地问贾诩为什么会精兵失败,败兵得胜,贾诩答道:“很简单,曹军刚撤退时,曹操必亲自压阵。我们的追兵不是曹军的对手,故大败。曹操先前在进攻您的时候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却突然退兵了,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曹操现已打败您的追兵,必然是轻装快速前进,留下一些将领在后面掩护,但他们根本不是您的对手,所以您用败兵也能打胜他们。”

张绣听完后,十分佩服贾诩的智谋。

课堂精讲:

贾诩实际上论述了一种“因机而立胜”的权变战略思想。权变理论是指任何系统的内在要素和外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关键是采取依势而行的应变策略。这种理论告诉我们,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是受环境影响的,我们必须根据组织的处境,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在竞争中,我们总喜欢说不要打无准备之仗,一定要做好计划和安排。“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固然好,但我们也无法排除“计划外”的可能,正所谓计划没有变化快。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并驾为竞,相搏为争,机遇和陷阱,成功与失败,一切都充满着变数。就拿股市来说,几秒钟内的变化,可能把你送上云端,也可能把你推入地狱。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权变的思想,善变才能赢。

要记住,善变之道在于灵活地做出应变决策,抢占先机。否则,一个公司会故步自封,一个人会墨守成规。因此,我们既要把握时机,又要学会思考,以变应变,这样才能赢得精彩。

课后总结: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要执著于某种外在的形式,不要完全拘泥于事先的精心计划,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计划外因素往往更加具有影响力。

运用创新思维让自己在竞争中获益

课堂导读:

一个犹太商人用价值50万美元的股票和债券作为抵押品向纽约一家银行申请1美元的贷款。乍一看,这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但事实是,那位犹太商人申请1美元贷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银行替他保存巨额的股票与债券。按照常规,有价证券等贵重物品应存放在银行金库的保险柜中,但是这位犹太商人通过抵押贷款的办法轻松地解决了问题,由此他省去了昂贵的保险柜租金而每年只需要付出6美分的贷款利息。

课堂精讲:

这位犹太商人的聪明才智实在令人折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在竞争中赢得胜利的真谛,而博弈论中的达维多定律也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达维多定律是由曾任职于英特尔公司的高级行销主管和副总裁威廉·H·达维多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说的是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领先开发出新一代产品。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竞争中创造或抢占先机;“先入为主”是一条绝对的真理;要保持第一,就必须时刻否定并超越自己。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一项新事业,在十个人当中,有一两个人赞成就可以开始了;有五个人赞成时,恐怕已经迟了一步;如果有七八个人赞成,那就太晚了。”

在竞争过程中,很多人被对手“吃掉”,原因往往是不敢突破人云亦云的求同思维方式。这种观念的后面隐藏着从众心理,不利于个人独立思考,会约束人的创新意识。如果一味地考虑多数,个人就不愿开动脑筋,事业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创新的禀赋,但很多人总是漠视自己的潜能。只要你愿意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一些发散思考和逆向思考,激活自己的创新因子,你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你创新的对象。

课后总结:

创新思维将为创新者带来巨大的收益,也会令其稳稳占据一定的地位。其实,即使在人们熟知的行业里,仍然会有许多创新点,关键在于你能否察觉。

策略使用对了,才能更好地生存

课堂导读:

甲、乙、丙三个枪手彼此仇视,互不相容。有一天,他们在街上不期而遇,一时间,气氛异常紧张。在这三个人中,甲的枪法最好,十发八中;乙的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的枪法最差,十发四中。如果三人同时开枪,并且每人只发一枪;第一轮枪战后,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课堂精讲:

上面所讲的是博弈论中的枪手模型。在这个问题中,很多人认为甲的枪法好,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但结果并非如此,存活几率最大的人是枪法最差的丙。

只要分析一下各个枪手的策略,就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枪手甲的最佳策略是先对枪手乙开枪,因为乙对甲的威胁比丙对甲的威胁更大。同理,枪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枪瞄准甲,枪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对甲开枪。那么三个枪手在第一轮枪战中的存活几率分别为:

甲:24%(被乙、丙合射,40%×60%=24%)。

乙:20%(被甲射,100%-80%=20%)。

丙:100%(无人射丙)。

从上述心理及概率分析,我们发现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几率最大,甲和乙的存活几率远低于丙的存活几率。

在“枪手博弈”的基本模型中,人们发现,枪手乙和枪手丙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在甲被杀死以前,他们相互之间不是敌人,即丙和乙达成了一个攻守同盟。

枪手博弈,指多人博弈常常存在很复杂的关系,一位参与者最后能否胜出,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实力,更取决于实力对比关系以及各方的策略。

其中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毕竟人们总要优先考虑对付最大的威胁,联手消除这个最大的威胁,其他人的生存机会都会增大。由此可以看出,竞争并不一定是谁的实力强谁就一定会取胜,关键要看策略运用的优劣,否则即使是实力最强的人,也有可能输得很彻底。

课后总结:

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要以为自己实力最强就必然胜利,采取恰当的策略才是取胜的关键。

第2周洞悉人性,掌握交往的主动权

投其所好,抓住对方兴趣点

课堂导读:

一位富商曾好利之人,如果有人向他提供致富的点子,则会大受欢迎。到了晚年,他的好利变为好名,这种心理上的转变,没有人知道原因。某人对于生财之道自认大有心得,设法与这位富翁相见,并提出他的生财大计,谁知道这位富翁听了,丝毫不感兴趣,待他说完,淡淡地回答说:“我不要再发财了,正想谋求散财之道。”他一听,十分意外,只好垂头丧气而退。

课堂精讲:

要是对投机商人讲如何发财,如何利用机会,他一定会虚心求教;可要是跟他讲如何出名,他自然昏昏欲睡,或顾左右而言他。如果能够将对方的脾性爱好摸得一清二楚,顺其意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想通融事,必先通融人。不先把人“搞定”,就不能把事搞定。世上所有的事都是由人处理的。所以,与其苦心地琢磨事,不如尽心竭力地琢磨人。比如,对方是个好名的人,你不了解清楚,偏对他大讲有利可图的事情,即使你所言属实,他也不会产生兴趣,因为好名的人,并不见得好利,而你偏与他谈利,话便不会投机。

那么,怎样才能把人搞定呢?方法有很多,“顺着毛摸”投其所好,则是世人常用之法。这就像钓鱼一样,先知道什么鱼爱吃什么饵料,下钩的时候才知道投什么饵。草鱼爱草,下草饵;青鱼爱田螺,下田螺肉;鲫鱼爱蚯蚓,下蚯蚓……“钓人”也要知道对方爱什么。生性贪婪的人,以财货为诱饵;好大喜功的人,以我弱易取为诱饵;贪图功名的人,以权力为诱饵……总之,投其所好巧下诱饵,才能诱其上钩。

卡耐基指出:“如果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想令他人对你产生兴趣,你应该谈论别人感兴趣的事情。”投其所好,是最省力、效果最好的讨好人之法。如果想要他人对你忠心耿耿,顺其毛摸,说他想听的,给他想要的,自然就能掳获他为己“卖命”。

课后总结:

俗话说:“不怕对方不上套,就怕对方没爱好。”了解了对方的兴趣与爱好,对症下药,给予一点他想要的远胜于给予许多他不想要的,也更能获得他的认可与赞同。

用不动声色的恭维话把人“捧”服

课堂导读:

袁枚是清朝著名的才子,他少年成名,刚过二十岁就被任命为某地知县。赴任前,袁枚去老师那里告辞。老师问他:“官不是那么好当的,你年纪轻轻就做了知县,有什么准备啊?”

袁枚说:“并未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只是带了一些高帽子,准备见人就送一顶,因为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