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从北到南去畅游
4874300000022

第22章 南方地区(12)

猫儿山号称华南第一峰,海拔2141.5米,雄踞五岭之巅,是漓江、资江和浔江的发源地,山峦挺拔,河谷幽深,地势峭峻,风光绮丽,具有亚热带高海拔山地原始森林和独特的动植物群。动物有11种,植物有800余种,其中银杉是冰川时期幸存的活化石,享有植物界大熊猫之誉,在海拔1700米以上成片生长良好。高山森林蔚为大观,林海日出气势磅礴,云雾奇观勾人心魄,森林旅游别具一格。

灵川景区该区以湖泊风光、银杏景观和流泉飞瀑为特色。青狮潭纳东江、西江、公平江三江于一体,水面比颐和园的昆明湖大16倍,蓄水量为昆明湖的160倍,有气吞云梦之感。银杏在欧洲大陆早已绝迹,被誉为植物活化石,在灵川却有大量分布。海洋山的银杏林,春时翠绿,秋则金黄,漫山遍野,雅致壮观。古东瀑布群位于漓江两岸,飞瀑高悬,流珠溅玉,大小10余处,景色各不同。

桂林景区桂林不仅有举世闻名的风景胜地,而且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远在三万多年前,人类就在这里创造远古文明。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在这里设置安郡,历史上先后是始安郡、桂州、靖江府、桂林府、广南西路、广西布政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所在地,曾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军事重镇,1940年始设桂林市。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桂林山水的真实写照;“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是桂林的城市格局。桂林的山,多从平地拔起,巍然矗立,形态万千。

叠彩山峰壑险峻奇峭,四季林木葱郁,山石层层横断,半插江湖,孤峰如出深潭,拔地擎天,仙姿神态,了无半点尘俗气,被誉为桂林山水的缩影;而以神奇着称的当属象山,其形神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象鼻与象腿之间有溜圆的大洞,构成临水皓月,形成象山水月奇景。象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徽由其与漓水、桂花组成。

桂林的山,不仅形象奇峭,而且山山有洞,洞洞奇特。洞内遍布各种形态的钟乳石,玲珑剔透,五彩缤纷,无数的奇峰异岩,与环城的碧流交相辉映,形成了山环水抱的绮丽景色。市中心有独秀峰、老人山、王城、榕杉湖;城北有叠彩山、伏波山;城西有隐山、西山和桃花江;西北面被誉为“大自然艺术宫殿”,有游人必至的芦笛岩;城东有七星岩、穿山、龙隐洞;城南有以南溪山为中心的南溪公园。

桂林不仅风景秀丽,而且历史文物很多,仅石刻就有两千多件。石刻内容丰富,有反映政治、历史的,有赞美桂林山水、题名纪游的,其中有许多是全国仅存的艺术珍品,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在遍布全城的风景点中,普陀山、月牙山、叠彩山的石刻最为有名。尤其是龙隐岩,洞内摩崖遍布,故有“桂海碑林”之称。加上历朝骚人墨客,巨子名流留下的鸿爪雁影,汇成浩如烟海的山水文化,让人“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

漓江景区漓江是举世闻名的黄金水道,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是自然景观的代表。

漓江发源于兴安县境的猫儿山,流经兴安、灵川、桂林、阳朔等市县,在平乐汇恭城河入桂江,全长214千米,从桂林至阳朔86千米的水程,是世界峰林谷地的典型。沿江青峰夹岸,碧水萦回,流泉飞瀑,烟雨光影,构成“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绚丽彩卷。这百里彩卷,依据景色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个景区:

第一景区,桂林至古镇大圩,该处河谷开阔,水流平缓,伏波、净瓶、斗鸡、南溪皆拔地而起,奇峰罗列,气势万千,城镇、农村、田原错落分布,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

第二景区,大圩至水落村,河流依山而转形成峡谷,两岸青峰连绵不断,飞泉溅玉,清流如带,奇峰簪立,削壁如画,是漓江风光的精彩华章。着名景点杨堤翠竹、浪石奇观、黄布倒影、九马画山、兴坪佳胜均分布在这一带。

第三景区,水落村至阳朔,两岸土岭青葱,绿草如茵,翠竹、茂林、田野、山花、渔村,构成“碧莲峰里住人家”的桃源意境,给画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园色彩。

漓江的水,以清驰名于世,游鱼历历可数,卵石斑纹毕现,“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构成漓江一大奇观。

桂林山处处奇绝,时时入画,其中又以“漓江烟雨”最为迷人。雨后初晴,云绕千峰,白雾锁江,淡者如轻烟氤氲,浓者似白絮翻滚。群峰亭阁于烟云中沉浮隐显,绿树田庄在雾霭中若隐若现,缥缥缈缈,朦朦胧胧,似真亦幻。

加上四季景致,晨昏变化,桂林漓江素为中国丹青的亘古画题。

阳朔景区阳朔岩溶地貌秀丽奇特,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挺拔峥嵘的奇峰达两万多座,蜿蜒于万山丛中的河流有17条,境内峰峦耸秀,怪石嶙峋,江流如带,稻田阡陌,庭院楼阁掩映错落,石板幽径静谧清洁,山川景色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形成了“山秀、水媚、峰巧、景奇”的碧莲玉簪世界,是桂林山水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人吴迈写诗赞道:“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

阳朔可分为县城、磊榕树、兴坪、福利、杨堤、遇龙河、桂阳公路沿线7个景区,其中碧莲峰、月亮山、莲花岩、晋代大榕树为世界闻名的自然美景。

除此以外,在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外围尚有以丹霞风光、宝鼎瀑布、资江漂流为特征的资江-八角寨景区;以湘山寺、历江古樟、炎井温泉、高峡平湖为特色的全州景区;以百寿岩刻、永宁州城、湖光山色为主的永福景区;以丰鱼奇岩、鹅翎寺观为代表的荔浦景区;以文庙武庙、龙虎酒泉见长的恭城景区。

花山

花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龙州、崇左、大新、凭祥五县市,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是以岩溶地貌为基础,热带景观为特色,左江为纽带,古代岩画、大型瀑布、峰峦丛林、生物资源、田园风情相融合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左江和右江是广西的两条主要河流,“左江湾多,右江滩多。”在左江泛舟而下,时常看到江水尽头一座高耸的悬崖峭壁挡住去路,待到跟前,水流突然来一个90毅甚至180毅的急转弯,呈“S”形或“U”形走势。令人叹奇。登高鸟瞰,左江在群山峰林之间回旋环绕,如绿绸飘舞;几缕炊烟,袅袅升腾;孩童牧牛,漫步田园,宛若桃源世界。

花山又称画山,因悬崖峭壁上有岩画而得名。据文物工作者考证,始作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历代有增补。花山岩画作于上覆下收、陡立外倾的岩壁上。绝壁高250米、宽230米,岩画长221米、高40米,覆盖面9240平方米,计1800多个图像。古代文献中对此有记载,宋代李石《续博物志》记:

“二广深溪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岩画图像高0.3~3米不等,一般在0.6~1.5米。图像多为男子,也有女子。甚至有身怀六甲之妇,还有像狗一样的动物以及壮族特有的铜鼓等。作者以剪影的绘画手法,描绘人们两手上举、两腿下蹲,似蛙跳状。有的男子腰佩环柄大刀,可能是首领人物。妇女身姿婀娜,发型各异,手舞足蹈,动感极强。画面粗犷有力,线条简洁大方,以精练的笔墨反映了丰富的内涵,世所罕见。壮族先民因何要冒着攀登悬崖峭壁之危险,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去创作岩画呢?现在还是未解之谜。有的说是欢庆丰收,有的说是庆祝胜利,有的说是宗教祭祀,有的说是祖先崇拜,也有的说是兼而有之,正是这千古之谜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探索。

德天大瀑布位于大新县硕龙乡沁天村炮台山脚下与越南接壤的归春河上。归春河发源于云南,流经越南,在这里又回到广西。大瀑布分为三级,总高度49米,弧形平面宽209米,纵深达60米,年平均流量为每秒62立方米。瀑布高度一般,但瀑布极宽,纵深可观,流量大,层次丰富,气魄宏伟,足以与我国各大名瀑相提并论。有人为瀑布气势所感,作诗咏之:“奇峰万千似画图,幽谷深处藏飞瀑。气势如虹撼尔心,白浪激天荡尘浊。”硝烟散去,边境安宁,德天大瀑布亦将抖擞精神,向人们展示其雄雄英姿。

小石林在崇左县,虽规模比不上云南石林,但小巧玲珑,另有一番情趣。

徐霞客曾游历此景。小石林约3平方千米,石峰高10米,皆平地拔起。峰丛间有开阔的草地,蜿蜒于峰林间的小径,人仅能侧身而过。穿过低矮的山洞,不得不躬身而行。峰巧、石奇、山秀、洞幽、径曲、水清,这就是小石林的特点。

归龙塔崇左县的另一奇观。归龙塔始建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初为3层,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加建两层,成为5层八面形砖塔,直径5米,高18米。归龙塔选址大胆。左江江水在该处有一90毅急转弯,江心挺立一块巨石,名鳖头峰。秋冬水位低落时,石峰高出水面两丈;春夏江水高涨时,鳖头峰没于洪流之中。归龙塔就建在鳖头峰上。归龙塔奇就奇在它是一座斜塔,而且是一座人工建造中有意倾斜的斜塔。而不像意大利比萨斜塔那样因地基沉陷所致,也不像有的斜塔是因地震造成结构破坏而使塔身倾斜。塔身西面为迎水面,底层西面砌砖43块,东面砌砖45块,相差两块砖,故而塔身斜向西面,即上游方向。水平偏位1.42米。归龙塔倾而不倒,斜而不危,结构稳固,抗洪冲击力强,历经380多个春秋仍巍然屹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