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远古的霸主——恐龙
4874200000012

第12章 摇蜥脚类恐龙

板龙

板龙意为“平板的爬行动物”,食植物的板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恐龙。

板龙是生存于2亿年前的古老恐龙,分类上属于古蜥脚亚目(即原蜥脚类),科学家认为它们是蜥脚亚目的雷龙、腕龙、梁龙等恐龙的祖先,外形与雷龙近似,但体格较小,而且前肢矮小,也许有时候可以用后肢站立。从外表看,它像是介于用二足与四足步行的杂食性恐龙,属于初期的草食恐龙,好像也吃肉,但有关这点尚无确切的资料作为证据。

板龙全长约7米,站立时头部高约3.5米,是最早的高大食素性恐龙。头细小,口中有齿,颈长尾长,躯体粗大。后肢粗长。前肢短,有5个指头,拇指有大爪,爪能自由活动,用利爪赶走敌人,也能抓摘食物。

在板龙出现以前,最大的食草类动物的身材也就像1头猪那样大。而板龙要大得多,它的尺寸有1辆公共汽车那样长。有时候,它用四肢爬行并寻觅地上的植物,但当需要时,它可以靠2只强壮的后腿直立起来,寻找其他可觅食的地方。板龙与在它之前生存的任何一种恐龙都不同,它可以够到最高的树木的树梢。板龙的牙齿和上下领的结构都不大适合于咀嚼。因此,板龙大概是通过吞下各种石头,让它们储存在胃中,像一台碾磨机5卩样滚动碾磨,把食物碾碎成糊状。板龙很容易地向后弯曲它的指爪。平时,按在地上像脚趾,但如果它想抓住什么东西的话,它就会弯曲自己的5只指爪,向前紧紧地攥成一个拳头。板龙直立行走是不容易的。它灵活的脖子使它过于头重脚轻,不可能总是以两脚着地的姿态行走。而四肢朝地的爬行方式对板龙来说,才更为舒服自然。

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们喜欢群体活动,一起在树丛中寻找食物。

身体硕大的板龙,由于体温升高时散热不易,常在旱季缺乏食物时,作集体往海边迁徙的行动,而也因须横越沙漠、忍受酷暑和口渴,所以万一在中途迷路,常会发生集体灭亡的惨事。

鲸龙

鲸龙是发现得最早的恐龙之一,生存在侏罗纪中晚期。

1841年,人们以零星发现的牙齿和骨头命名。1870年,一具不完整的骨骼在英国牛津附近被发现。1979年在摩洛哥发现的1根鲸龙的股骨竟有2米长,相当于一个高个子男人的高度。鲸龙在某些方面还很原始:它的背骨是空心的。而后来的蜥脚类恐龙的背骨有了空腔一用来减轻重量。

外形

鲸龙庞大的身躯靠柱状的四肢支撑着,其前后肢长短差不多,大腿骨约有2米长,背部基本保持水平状态。鲸龙的牙齿可能像耙子一样,可以扯下植物的叶子。生物学家目前还未发现完整的鲸龙头骨化石。根据其牙齿化石推测,鲸龙的头部较。

脊骨

鲸龙的脊骨几乎是实心的,与后期的腕龙等蜥蜴类恐龙相比显得结实厚重。

脚类恐龙

而且鲸龙的脊骨在中枢椎体中还存在一些没有用处的部分,其神经脊和椎关节也不如腕龙的目卩样长和强健。但是其脊骨上有许多海绵状的孔洞,有点类似现代的鯨鱼。

生活形态

鲸龙生活在中生代海滨低地。当时这片海域主要分布在现代的英国。鲸龙的颈部并不灵活,可以在3米的弧线范围内左右摇摆。所以,鲸龙只可以低头喝水或是啃食厥类叶片和小型的多叶树木。

梁龙

梁龙是有史以来陆地上最长的动物之一,比雷龙、腕龙都要长,但是由于头尾很长,身体很短,因此体重并不重。梁龙脖子虽长,但由于颈骨数量少且韧,因此梁龙的脖子并不能像蛇颈龙一般自由弯曲。腕龙、雷龙、梁龙的鼻孔都是长在头顶上的。捕食脖子最长的恐龙是马门溪龙,尾巴最长的恐龙一定就是梁龙了。梁龙全长27米,是恐龙世界中的体长冠军。由于背部骨骼较轻,使得它的身躯痩小,只有十几吨重,体重远不如马门溪龙。它的牙齿只长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细小,这样它就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了。鞭子似的长尾巴可以帮助它抵御敌害,也可以赶走所到之处的其他小动物。可以想象得出,梁龙在吃食的时候,尾巴在不断抽打的情形。梁龙是个巨大的恐龙,它脖子长7.8米,尾巴13.5米。尽管梁龙体型巨大,脑袋却是纤细小巧。

的在头上。的前着扁平的牙齿,嘴的侧面和后部则没有牙齿。它的前腿比后腿短,每只上有5,其的1趾长着爪子。梁龙成群活动,它们走路非常的慢。

梁龙不做窝,它们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因此恐龙蛋形成一条长长的线。它们不照顾自己的孩子。梁龙的脑袋非常小,所以它不聪明。梁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咀嚼,而是将树叶等食物直接吞下去。一些大型食肉恐龙会捕食梁龙,如果让20位10岁左右的小朋友头脚相接地躺在地上,他们组成的长度基本上同梁龙的体长差不多。梁龙的脖子又细又长,尾巴像鞭子,4条腿像柱子一般。梁龙的后腿比前肢稍长,所以它的臀部高于前肩。从其纤细、小巧的脑袋到其巨大无比的尾巴顶稍,梁龙的身体被一串相互连接的中轴骨骼支撑着,我们称其为脊椎骨。

它的脖子是由15块脊椎骨组成,胸部和背部有10块,而细长的尾巴内竟有大约70块!尽管梁龙身体庞大,但它完全可以用脖子和尾巴的力量将自己从地面上支撑起来。梁龙能用它强有力的尾巴来鞭打敌人,迫使进攻者后退;或者用后腿站立,用尾巴支持部分体重,以便能用巨大的前肢来自卫。梁龙前肢内侧脚祉上有一个巨大而弯曲的爪,目卩可是它锋利的自卫武器。就像人类的鞋后跟一样,梁龙的脚下大概也生有能将其脚趾垫起来的脚掌垫。有了它,梁龙在行走时就不会因为支持沉重的身体而使肌肉感到太吃力。

在恐龙家族中,个子最大的要属梁龙了。它们又高又长,简直就像一幢楼房。按说身躯如此庞大的梁龙,体重也应该不轻,可是实际上它们只有10多吨重,那些比它们个头小许多的恐龙倒往往比它们重上好几倍。那是因为,梁龙的骨头非常特殊,不但骨头里边是空心的,而且还很轻。因此,梁龙这样的庞然大物就不会被自己巨大的身躯压垮啦。

圆顶龙

圆顶龙英文名(Camamsaurus)的含义是“带着小房间的爬行动物”。植食性,生活在侏罗纪晚期,体长可达到20米,体重可达20吨,主要分布在北美。

圆龙的而,是的。

脚类恐龙

牙齿长得像勺子一样!当磨损坏了时,它还能长出新的牙来代替原来的旧牙。圆顶龙的腿挺粗,每只脚有5个脚趾,中趾长着锋利的爪子。它的前腿比后腿略短一点儿。圆顶龙是群居动物。它们不做窝,而是一边走路一边生小恐龙,生出的恐龙蛋形成一条线。圆顶龙还照看自己的孩子。它们的脑袋很小,所以不太聪明。

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吃东西时,它不嚼!而是将叶子整片吞下。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圆顶龙有个非常强壮的消化系统,它会吞下砂石来帮助消化胃里其他坚硬的植物。食植物的圆顶龙腿像树干那样粗壮,可以稳稳地支撑起它全身巨大的体重。圆顶龙的脖子比其他蜥脚类恐龙(如腕龙)要短很多。它可能是靠吃树低矮处的枝叶为生!而把树顶部的嫩树叶留给了身材高大的亲戚们。

在圆顶龙短而深的头骨内,包藏着很小的大脑。但它的嗅觉却极为灵敏,这有助于它躲避危险。在它的眼睛前部,长着2只巨大的鼻孔,耸在头顶上。圆顶龙的大牙齿长得像凿刀,用来大量地啃断树叶树枝。它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吃,从一个灌木丛挪到另一个灌木丛,因为它庞大的身躯需要许多食物来补充养料。圆顶龙的大脚分担了它的体重。在每只前脚上长着一个长而弯曲的爪。它就是靠着这对长爪砍杀攻击它的敌手,以保护自己。

圆顶龙是腕龙的一个分支,身材虽然比腕龙小很多,但是体格极为粗壮、结实。与前面几种巨型长脖恐龙相比,

它的脖子要短得多,尾巴也要短一截,所以显得更加敦实。头骨较大,有浑圆的头顶,吻部短钝。嘴里的牙齿排列得较密。鼻孔长在眼眶的前上方,鼻腔巨大,肯定有良好的嗅觉。脊椎骨空腔,

大大减轻了体重。看似笨拙,却能用尾巴帮忙支撑身体!站立起来,采食高处的树。

雷龙

迷惑龙可能是所有恐龙中最受宠的一群,曾经广为人知的名字是雷龙(Brontosaurus),今天它失掉这个熟悉的名字,主要因为古生物学家在命名上如此的严谨与吹毛求疵。迷惑龙(Apatosaurus)的得名是因发现一个非常大的恐龙胫骨,令研究者十分迷惑,而于1977年命名为Apatosaurus,原意就是“迷惑”的意思。之后,1883年另一群研究者发现几个零碎的恐龙骨骼化石,推测这个恐龙体型巨大,行进时可能如雷声隆隆,故取名雷龙(Brontosaurus)。然而根据后续发现的其他化石说明迷惑龙与雷龙是同一种生物。

在1.4亿年前的北美洲丛林,午后时分,翼龙和始祖鸟在树上歇着,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林中时而传来几声昆虫的鸣叫。突然,传来“轰”、“轰”的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响,好像雷声一样沉重。然而,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一碧如洗,毫无变天的迹象。晴天打雷,岂不是咄咄怪事!原来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丛林里走出了一只大型蜥脚类恐龙。因其脚步沉重,声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龙,意思是“打雷的蜥蜴”。

晰脚类恐龙

雷龙体躯庞大,重约40吨,体长可达24米。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雷龙自发现以后!便“身世”不凡,起初人们把它视作最重的恐龙。尔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耗费巨资,用它的复原形象做广告,使其普及至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其实,当初的雷龙复原像并不准确,长脖子的顶端生着圆顶龙似的头骨,这是因研究疏忽大意而失误,错将圆顶龙的头骨装到了雷龙的骨骼上。

后来,经进一步的调查核实,新一代的恐龙专家们终于弄清楚了雷龙头骨的真相。雷龙的头骨与梁龙的头骨相似!较为低长!侧面看上呈三角形,吻端很低,只有1个鼻孔!且位于头的顶端;口中的牙齿较少!生在颌骨的前部!牙齿呈棒状,恰似铅笔头。

它们喜欢群体活动!当一大群雷龙从远处走来时!一定是尘土蔽日响声如雷—这就是它名称的由来。这种像肉山一样的大个子,长着一条长脖子和一个很相称的小脑袋。头小身子大的雷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吃东西,而且还很狼吞虎卩目。食物从长长的食管一直滑落到胃里,在S卩儿,这些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雷龙及其“姊妹”一梁龙等动物,代表了蜥脚类的另一演化方向,这类动物不仅颈长,而且尾巴更长,尾的末端变细,呈鞭子状。由于它们也是进步的蜥脚类恐龙,脊椎骨上的坑凹构造也相当的发育,就连椎体的内部,都还有孔洞,这是大恐龙适于陆地生活而减轻自重的适应性变化。

鸟脚类恐龙出现于侏罗纪早期,I直延续到白垩纪晚期,在地球上生活了I亿多年。由于它们用强壮的后技奔走,有的地方很像鸟’所以叫鸟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