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将任务落实到底
48741700000021

第21章 视任务为使命,用行动去落实(3)

某公司老板要赴国外公干,且要在一个国际性的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身边的几名工作人员于是忙得头晕眼花,要把他所需的各种物件都准备妥当,包括演讲稿在内。在该老板出国的那天早晨,各部门主管也来送机。有人问其中一个部门主管:“你负责的文件打好了没有?”对方睁着惺忪睡眼,道:“今早只睡4小时,我熬不住睡去了。反正我负责的文件是以英文撰写的,老板看不懂英文,在飞机上不可能复读一遍。待他上飞机后,我回公司去把文件打好,再以电讯传去就可以了。”

谁知,老板到后,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位主管:“你负责预备的那份文件和数据呢?”这位主管按他的想法回答了老板。老板闻言,脸色大变:“怎么会这样。我已计划好利用在飞机上的时间,与同行的外籍顾问研究一下自己的报告和数据呢!”闻言,这位主管的脸色一片惨白。

在当今职场上,有许多这样的员工,对于老板布置的工作,觉得可能做不完,或是觉得今天太疲劳了,不如明天早上来了再做,那时可能精神更好,可是你要知道,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与昨日的事不同,而明天也有明天的事。所以今天的事应该在今天做完,千万不要拖延。

遇事不果断、犹豫不决,是惯于拖延的人最大的弱点。优柔寡断的坏处,不只是在你反复考虑之间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它给人最大的负担是精神上的压力。在谨慎行事的同时,少一分犹豫,就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1983年,时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的王光英看到一份工作人员为他准备的报告。他从报告中得知,智利一家倒闭的铜矿由于急于还债,需要处理一批二手矿车。这批矿车都是倒闭前不久矿主为加快工程进度采购的,几乎没怎么用。矿车均为名牌车,总共有1500辆。

王光英一拍大腿,认为机会来了。他火速派人与矿山老板取得了联系,表示愿意买车。与此同时,一个负责购车的专家与工作人员派遣组火速成立了。临行前,王光英告诉他们,要有勇气,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不要事事请示,只要认为车好、价格合理,就果敢拍板成交。

这位矿主虽说已破产,可他对即将出手的1500辆车保护得很好。这些卡车载重7吨到30吨不等,矿主包租了一个体育场,将这些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这里,而且他让工人将所有的车都细心地涂抹了防锈油。专家组人员看到这些车时,不禁齐声赞叹。他们一丝不苟地验车,各项指标确实令人满意。派遣组人员丝毫不敢耽搁,马上开始了与矿主的讨价还价。矿主由于还债心切,最后双方很快以原价八折的价格成交了。协议刚达成,一位美国商人就听闻消息来到了铜矿,欲购买这批车。

王光英的这次果敢决策,为国家净赚了2500万美元。试想,要是他面对信息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那批车肯定就被那位美国商人捷足先登了,2500万美元也会进入别人的腰包。

可见,速度就是效率,拖延只能导致失败!

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弊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行动之前,要反复冷静地思考,给自己充分思考主题和问题的时间。

2积极行动,迟疑是最大的禁忌。

3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去主动完成任务,并清楚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重要性。

4克服拖延的恶习,现在就去做。不要放着今天的事情不做,留到明天或以后去做,其实在拖延之中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就足以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5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工作中碰到问题时,能当场解决就当场解决,切忌犹豫不决。

有人说,栽一棵树的最好时间是20年前,但工作任务的落实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要有效地落实,“现在就做”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秘诀。无论做什么事情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如果我们接受了一项工作任务,并且认准了它是一项有益的工作,我们就应该马上着手去做。

使命必达:向联邦快递学习完美执行

联邦快递有一个紫色承诺:不论付出任何代价,也要确保客户对公司的服务称心满意,即对客户赋予的使命做到使命必达。在使命必达精神的激励下,联邦快递员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协助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推动联邦快递从举步维艰走到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个过程中,使命必达这个紫色承诺,已经深深融入联邦快递每一个员工的生命里。

一个周五的傍晚,印第安纳州某个宁静的小镇,飞机的轰鸣声响起,一架塞斯纳公司的飞机降落在该镇RCA工厂后面的草坪上。不明就里的村民拥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位“不速之客”。这时,一位身穿紫色制服的人走下机来,手中拎着带有联邦快递标志的邮包,高声询问琳达小姐是否在人群中。琳达小姐惊讶道:“天哪,莫非你就是来给我送结婚礼服的?”来人笑着点头,把包裹递到她的手中。直到飞机离开,琳达小姐在惊叹:“上帝啊,竟然坐飞机专程给我送礼服!”

联邦公司建立之日起,联邦快递人就把“使命必达”这一信念深深烙印在心中,为了做到“使命必达”,他们不顾成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所以无论寄送地多么偏僻,无论包裹价值高低,只要接过客户的包裹,就必须做到使命必达,即使运送成本远远高于客户给予的费用。坐飞机专程送包裹就是其中一例,而且,这架飞机也是租来的。

事情的发生是这样的:

那天下午,联邦快递印第安纳州分公司的包裹跟踪员黛比接到了一位小姐的电话。

“我想知道我的结婚礼服在哪。”那位自称是琳达的小姐伤心地说,“昨天它在佛罗里达州,今天中午你们就应该把它送到我的手中。可现在还没有送到,都下午三点了。我不知道联邦快递是做什么的,我只知道明天我就要结婚了。我们的镇子比较小,我的婚礼是镇上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一生中的大事,你能帮我吗?”

放下电话,黛比立刻利用公司的跟踪系统查找,挨个给取送站打电话,询问是否有错放的包裹。终于,第六个电话打通后,她找到了那个包裹,它在300里之外的底特律。

在黛比看来,公司既然承诺了,就必须在当天下午把包裹送到琳达小姐手中。当时,底特律及其附近所有的运输机都在运货途中,无法调借。于是,黛比租用了塞斯纳公司的一架飞机和一名飞行员,把包裹空运到琳达所在的印第安纳州的小镇。

租专机和飞行员运送一个包裹,黛比真是敢想敢做!但黛比清楚送达这个包裹,对琳达意味着什么,而且这也完全符合公司“使命必达”的服务理念。客户遇到问题,公司一定要尽力解决,虽然当时公司处于艰难的境地,但为了兑现对客户的承诺,仍可以不计代价。

黛比租飞机运送包裹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两天以后,琳达小姐打来电话对黛比表示衷心的感谢,她不厌其烦地向黛比描述婚礼的盛况以及接到结婚礼服时的惊愕。最后,她说道:“我很高兴你们提供的服务,但是,高兴的同时也有坏消息。”

听到“坏消息”三字,黛比心里一紧。“我的婚礼都被这件事破坏了。”琳达小姐继续说道,“在婚礼聚会上,我把坐飞机专程送结婚礼服的故事告诉了几位朋友,没想到这个故事立刻就传开了。大家都在纷纷议论这家荒唐的公司如何用专机运送一件包裹,以至于把我这个新娘子都给忽略了。”说到这儿,她禁不住笑起来。

放下电话,黛比感到很高兴,为自己帮助顾客解决了困难,为自己做到了“使命必达”。然而,让她更高兴的事还在后头呢。两周之后,RCA工厂开始使用联邦快递的服务,每天都有20件包裹需要邮递。原来,RCA工厂的几位领导也参加了琳达的婚礼,听到了这个故事后,其中一位领导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的运输经理,不妨试用一下联邦快递公司的服务。运输经理照做了,很快他们对联邦快递的服务感到了满意,此后,RCA工厂开始经常使用联邦快递的服务。

黛比租飞机和飞行员的壮举塑造了公司良好的信誉,获得了RCA工厂这个大客户(当时公司正处于艰难的境地),并打开了这个镇及其周围的服务市场。

对于复命,联邦快递的员工有着深刻的理解,在他们看来,“货物本身对寄件者和收件者而言是极具时间价值的,他们愿意为节省时间付出额外费用。我们说服客户把货物交给我们,就必须做到使命必达,并保证货物在运抵前绝不会离开我们的手”。这是他们的承诺,也是他们在落实工作任务中的行为准则。

发生在联邦公司员工身上的类似事例数不胜数,因为联邦快递所推崇的责任感、使命意识和复命精神已经渗透到他们的心中。无论是办公室的职员,还是司机,送货员,实现对客户的承诺,完成自己的使命高于一切!从公司建立之日起,联邦快递人就把使命必达这一信念深深烙刻在心中,为了做到使命必达,他们不顾成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包裹送到收件人手中。所以无论寄送地多么偏僻,无论包裹价值高低,只要接过客户的包裹,就必须“使命必达”!即使有时候运送成本远远高于客户给予的费用。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递送的不是包裹,而是他们对于客户的承诺!

作为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完美的操作方案,如果不能强有力地执行,最终只能是纸上谈兵。联邦快递在与其他快递公司做着同样的事情,只是比别人做得好,落实更到位,执行更有效果,所以它更受顾客的认同,所以它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为自己建立“无借口月”

通用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在工作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工作,而不是耗费时间去寻找借口。因为公司安排你在某个岗位上,是为了让你解决问题,而不是听你那些关于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他的话表达了很多老板对自己的员工的最基本的要求。

在美国西点军校里,凡是遇到军官问话,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在这四句话中,每一句话都简单明了,每一句也都有它深刻的含义。在回答问题时,西点要求每个学员只能用这种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方式回答,其实强化的是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去寻找借口。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是不推卸责任的一种基本要求。

但是,“没有任何借口”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落实起来还是很难。事实上,很多人在落实责任的时候都喜欢找借口:

“我本来可以,但是……”

“我也不想,可是……”

“是我做的,但这不是我的责任。”

“我本来以为……”曾有一个被下属的借口搞得不胜其烦的经理在办公室里贴上了这样的标语:“这里是‘无借口区’。”

他宣布,9月是“无借口月”,并告诉所有人:“在本月,我们只解决问题,我们不找借口。”这时,一个顾客打来电话抱怨该送的货到晚了,经理说:“这是我们的失误,下次再也不会发生了。”随后他安抚顾客,并承诺补偿。挂断电话后,他说自己本来准备向顾客解释迟到的原因,但想到9月是“无借口月”,也就没有找理由。

后来,这位顾客向公司总裁写了一封信,评价了在解决问题时他得到的出色服务。

他说,没有听到千篇一律的托辞令他感到意外和新鲜,他赞赏公司的“无借口”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运动。

设立“无借口月”,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一年中的某个月设为“无借口月”,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彻底摒弃借口,借口对我们害而无一利。

找借口的习惯塑造了一批平庸的人。如果让他们承担责任,他们就只限于承担那些容易控制的因素和事情,比如接受命令、填充表格或者按照书本操作,只是被动负责而不是主动负责,这样又怎么能把自己的责任落实到位呢?

借口、悲观主义和无助感总是相伴而行。找借口也许是一种症状,悲观和无助则是潜在的习惯和感觉。无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些要素总是一起出现,它们是个人责任感的敌人,也是落实责任的敌人,不找借口就是要敢于落实责任。在工作中,我们的上司通常会布置给我们一些任务,有时候这些任务并不明确,这就需要我们去把它们搞清楚,不要等到该交任务的时候说:“老板,你的任务布置得不清楚,所以很抱歉。”不找借口是无数商界精英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众多企业奉为圭臬,它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落实精神,一种务实、主动的落实态度,一种完美、积极的落实能力。拒绝借口的用意就在于:倾注全部的心血于你的事业中,抱定任何阻碍都不能使你向后转的决心,并抱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把一年中的某个月设为“无借口月”,可以有效地帮助组织管理者和员工彻底摒弃借口,培养勇于负责的职业精神,让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

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没有纪律,就没有一切

制度是落实任务的必要条件

大自然的一切,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独特的精神。沈括曾说:“天地之变,寒暑风雨,率皆有法。”无论是何种组织,只要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离不开一定的规范和制度。在企业管理中也要有一定的制度可依,这样企业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才能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