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将任务落实到底
48741700000010

第10章 执行到位才能落实有力(6)

老子曾言:“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工作之中无小事。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充分重视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唯有细节到位,把小事做好成功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把事情做细,把细节做透

坐过上海地铁的人,一定都知道上海地铁2号线的故事。上海地铁1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直到中国的设计师设计的2号线投入运营,才发现1号线中有那么多的细节在设计2号线时被忽略了。结果2号线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1号线,至今尚未实现收支平衡。地铁1号线在设计施工上和2号线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细节上的区别:

1三级台阶的作用

上海地处华东,地势平均高出海平面就那么有限的一点点,一到夏天,雨水经常会使一些建筑物受困。德国的设计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细节,所以地铁1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出口都设计了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必须踏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就是这三级台阶,在下雨天可以阻挡雨水倒灌,从而减轻地铁的防洪压力。事实上,1号线内的那些防汛设施几乎从来没有动用过;而地铁2号线就因为缺了这几级台阶,曾在大雨天被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对出口转弯的作用没有理解

德国设计师根据地形、地势,在每一个地铁出口处都设计了一个转弯,这样做不是增加了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施工成本吗?当2号线地铁投入使用后,人们才发现这一转弯的奥秘。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家里开着空调,同时又开着门窗,你一定会心疼你每月多付的电费。想想看,一条地铁增加点转弯出口,省下了多少电,每天又省下了多少运营成本?

3一条装饰线让顾客更安全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都知道,当你距离轨道太近的时候,机车一来,你就会有一种危险感。在北京、广州地铁都发生过乘客掉下站台的危险事件。德国设计师们在设计上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他们把靠近站台约50厘米内铺上金属装饰,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这样,当乘客走近站台边时,就会有了“警惕”,停在安全线以内。而2号线的设计师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地面全部用同一色的瓷砖,乘客很难意识到已经靠近了轨道,地铁公司不得不安排专人来提醒乘客注意安全。

4不同的站台宽度给人的舒适度不同

许多人在进入上海地铁的时候,都体会到两条地铁舒适度的巨大差异。1号线的站台设计宽阔,上下车都很方便,而当你转入2号线后,就感到窄窄的让人难受,尤其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在上海这种大都市,2号线站台显得非常拥挤。

5为什么省掉站台门

德国设计师在设计1号线时,一是为了让乘客免于掉下站台,二是为了节省站台的热量,每处都设计了相应的站台门,车来打开,车走关上。而中方的施工单位可能是为了“节省成本”,居然没安装站台门,当然,更不可能理解德国设计师的用心了。

这就是经典的“把事情做细,把细节做透”。再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是一个追求完美的公司,设计上每一个细节的产生都力求让人感动。比如,在新一代iMac的设计中,iMac所增加的两种新的颜色,是设计师们耗费18个月的时间精心创造的。iMac的底盘里每一颗螺丝都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而不仅仅是个机械的物件。苹果能在别人都忽视的地方还保持着对细节的追求。在追求外观“细节”的同时,它的设计还体现在操作系统等很多实用方面,因为任何设计都不应离开实用这两个字。比如,新一代的iMac就是一个实用设计的范例:以往的电脑都是人去迁就机器,而新一代的iMac可以随意调整屏幕的高度、距离和角度,给了用户在电脑前任意选择坐姿的自由。

无论什么工作,只有具备一种科学的精神和踏踏实实把细节工作做透的工作态度,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来看看如今家喻户晓的沃尔玛。其成功秘诀就是靠细节方面的执行力。百货业在美国是个十分成熟的产业,按照以往的观点,那应该是无利可图的产业。但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开始就从农村包围城市,一点一点地做大、做强,逐渐拉开与竞争者之间的差距。这一点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每一年仅是偷窃的损失,沃尔玛就比竞争者少了一个多百分点。这样的成果和3%的净利润相比,真是非常可观。这就是执行力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沃尔玛还利用集中发货仓库,每天都提供低价商品,还有全国卫星联网的管理资讯系统,等等。

沃尔玛就是以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管理手法,从细节着手,最终超越微软,破天荒成为世界500强之首。在过去的40年中,没有任何公司能成功地模仿沃尔玛。所以说,成功之道无他法,唯有把事情做细,把细节做透。

卓越来自平凡小事的超凡落实

美国的迈克尔·戴尔当初创办的一个攒电脑的小公司发展到2001年,一举取代康柏而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计算机制造商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戴尔公司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戴尔对执行力的看法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完全是由于公司的员工在每一阶段都能够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

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中都有这样那样的琐事,而多数人都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成功的总是那些对待小事仍然“斤斤计较”的人。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好员工,细化工作,把每个环节都做到完美是至关重要的。

“我干工作不求干大事,只求把每件小事做好。”小徐常常这样说。

20多年里,小徐把车间当作自己的家,踏实认真地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清炉扫雪,查线排污,巡检巡查……然而,对这些小事他总是毫不马虎,用心地做。他常说:“安全上的事,只能从小处做起,才能把安全工作做好。”别人巡检几分钟,他巡检时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仔仔细细。车间里哪个“小地方”出了问题,小徐总能找得出来。正是因为这“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的精神,小徐才有了“闻味都能闻出问题”的本领,才有了多次查出问题,杜绝隐患的真功夫。就是做好了这一件件小事,使小徐成长为一名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也成了单位里数一数二、不可或缺的人才。

工作中的细节看起来毫不引人注意,却恰恰是—个人工作态度的最好证明。那些超常关注现在工作的员工,总能认真对待工作中的任何细节,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态度,才使他们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别就表现在工作的细节之上。如果一位与你同时进入公司、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同事比你更受器重,他总是拿更多的薪水,得到更快的升职,这时你千万不要心怀怨恨,不要怀疑上司与他的关系,也不要认为他的实力或能力非比寻常。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他的业绩都是源于对工作细节的更多关注。

一位工作中十分注重细节的工程师被派往一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企业考察一个项目。为了能够将项目的全景拍下来,他不惜徒步走了两公里山路,爬到一座山的山顶上拍摄,连项目周围的风景都拍得很清楚。其实,他站在公司会议室的楼上完全可以拍到项目的情况。那家合作公司的领导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我回去后要向董事会汇报整个项目的详细情况,周围的风景也是项目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要带回去给领导和设计师看。我要把这整个项目的情况告诉他们才算完成任务,不然就是工作没做到位。”

这位工程师的座右铭就是:“我要做的事情,不会让任何人操心。任何事情,只有做到100分才是合格,99分都是不合格。60分就是次品、半次品。”

哪怕是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也不要错过,否则工作做得再出色也不算完成任务。一个如此细致缜密,把工作做到如此完美的人得到提升自是理所当然的。

约纳斯·奇科林开始给一个琴行老板工作的时候,就以他的一丝不苟、吃苦耐劳著称。对他来说,每个环节都不是小事;他不在乎花多少时间和精力,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到位。很快他就自己开了家琴行,从此,他决心要造出最好的钢琴,使其旋律更丰富、饱满,演奏起来更有力,同时又能保持音色的纯正。因此,他每制作一架钢琴,都要求质量能够超过原来的成品,他要的就是质量上的完美。在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中,他所制造的全部乐器最后都由他把关,这项工作他从来不交给任何人。他不能容忍生产或者销售中出现的任何违反规定的做法。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在于他是不是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都力争做到位,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成功者总是在工作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力争第一、追求完美。而正是将一件件的小事都做到了位,积累起来便是成功。

追求产品零缺陷

曾经有位法国商人来拜访中国的质量监督部门,他提着自己工厂生产的手提箱和中国厂商做的仿制品,要求处理。接待人员问他:“哪一个是真品?哪一个是仿品?”这位商人自己看了半天,却分不出来。这时,一位质量专家说:很简单,只要检查手把和衬里的细微部分,真伪立现。为什么?因为中国厂商不是做不出来好的产品,只在观念上一直存在着“差一点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好了!那个地方不会有人注意”这样质量意识。

被誉为“全球质量管理大师”、“零缺陷之父”和“伟大的管理思想家”的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BCrosby)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零缺陷”思想,并在美国推行零缺陷运动。后来,零缺陷的思想传至日本,在日本制造业中得到了全面推广,使日本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高,并且领先于世界水平,继而进一步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让每个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把工作做到位就是要把工作做到“零缺陷”,这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做到的事情。在工作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必须不打折扣地把自己的职责承担起来,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才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才不会对大局产生不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