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48741300000027

第27章 生活中,学些小动作,享受大健康(2)

动作要点:耳垂采取捻压手法,而不是挤压和按压手法。转动眼球时,头部不动。

第六步,揉捻合谷穴,远眺景物。

合谷穴位置:位于拇、食指掌骨间,微偏食指侧凹陷处。

动作要求:第一、二个八拍,右手拇指压于左手合谷穴,食指垫于掌面,与拇指呈对应位置,每拍揉捻1次。第三、四个八拍,双手轮换,每拍揉捻1次。与此同时,双眼远眺景物。

动作重点:合谷穴采用揉捻手法。远眺景物与揉捻合谷穴同时进行,但必须注意,远眺时应背向阳光,尽量望远处的目标。

经常按摩眼部,让你明眸善睐

有健康的人,便有希望;有希望的人,便有了一切。

——阿拉伯谚语

眼睛既是视觉器官,又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们传递情感的信使。明亮而幽深的眼睛,可以增加女性的风韵和气质,是女性人体美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女性,整天对着电脑,这样会使眼睛感到疲劳、干涩,长期下去不但会影响视力,还会使眼睛失去往日的光彩。我们不妨用简便的按摩法来拯救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恢复昔日的美丽和明亮。具体步骤如下:

1.指压、按摩眼周

(1)在眼睛上方,从眼角朝眼尾处缓缓移动手指。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摩太阳穴处,每按一处深呼吸一次。

(2)将中指放在眼尾处,朝外侧轻轻地提拉按摩。

(3)将手指放在眼睛下方,从眼尾向眼角慢慢移动,用食指和中指(或中指、无名指)指腹按压眼睑。

2.按摩脸颊及眉头

(1)在眉头上方附近用中指和无名指以画圆圈的方式,稍微用力按摩。

(2)在颧骨上方处以画圈的方式按摩,这个步骤再加上一步眉头按摩,平均约按3分钟即可。

3.让眼睛做操

眼睛过于疲劳时你需要做些眼部运动进行缓解。

(1)将双眼闭上约2~3秒。

(2)尽量睁大眼睛,停约2~3秒。

(3)眼球分别向左、右移动,各停约2~3秒。

(4)眼睛向上看约2~3秒。

(5)眼睛向下看,约停2~3秒。

总之,眼部按摩对保护眼睛视力、缓解视力疲劳都有很大作用,是简便、行之有效的措施,必须持之以恒。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要自然,按压穴位要正确,手法要缓慢,旋转幅度不宜过大,由轻到重,速度要均匀,以感到酸胀、略痛为宜。

伸懒腰、打哈欠,把辛苦疲劳都赶跑

没有什么比健康更快乐的了,虽然他们在生病之前并不曾觉得那是最大的快乐。

——柏拉图

很多人在公共场合,例如在办公室中,常常因为怕显露疲态而不好意思伸懒腰、打哈欠。长期如此,不但会影响血液循环,使人容易疲劳,还会脑部的活动能力减退,使身体细胞呈现衰老的状态。

一个姿势坐久了,不妨起身伸伸懒腰,将头后仰,深深地打一个大哈欠,对于疲劳的人来说它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促进新陈代谢,使细胞获得更多的氧气,并且打哈欠时会张口大大地吸一口气然后再快而短地呼气,这可以有效地将胸中的废气吐出,并且增加血中氧气的浓度,对于大脑中枢有消除困倦感的作用。

伸懒腰、打哈欠也是有方法的,最好的方式是起身站立(如果不方便站立,坐着也行),将双臂张开尽量向外扩,向后伸展。将头后仰,身体挺直,让上半身的肌肉绷紧,张嘴深深地打一个大哈欠。然后再吸一口气,闭气一会儿再慢慢地吐气。这样可以增加呼吸的深度,使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各部位,这时大脑也同时吸收了大量氧气,更能提神醒脑,对于用脑过度或是工作疲劳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抗衰老运动。

你的呼吸未必正确

如果确有神圣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人的躯体。

——惠特曼

据美国健康学家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呼吸方式不正确。其典型表现为:呼吸太短促,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很多人因为坐姿的局促和固定,只采用通过肋间肌和肋骨运动的胸式呼吸,这样的胸式呼吸受制于伏案工作,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正常呼吸频率下,通气不足,使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加上长时间用脑工作,机体的耗氧量很大,更容易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症状。

其实正确的呼吸方法是:

处于坐姿时,呼气的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两倍。多用鼻而不是用嘴来呼吸。

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指以膈肌的上下运动来扩大和缩小胸腔为主,肋间肌运动为辅而进行的呼吸。

在东方传统养生法中还有静坐禅定,强调一定程度的腹式呼吸,这样不但能够使呼吸深沉,还可以放松中枢神经。研究认为,正常的胸式呼吸一次约5秒钟,吸入约500毫升空气;而腹式呼吸,一次约为10~15秒钟,吸入1000~1500毫升空气。

据研究,一旦改变了呼吸方式,许多常见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头痛病、忧郁症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甚至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慢性疲劳、月经紊乱及各种过敏反应,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改善。

图书当器械,做做保健操

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巴甫洛夫

在学习或工作生活中,可以忙里偷闲用书做器械进行锻炼,可以锻炼胸部、背部,有益于身体健康。

1.两手拿书,手臂放松。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屈膝,然后左臂向前,右臂向后,用力振臂。

2.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两脚分开站立,两腿伸直,两臂侧平伸。

3.两手拿书,两腿分开站立与肩同宽,挺胸,收腹,抬头,两臂侧平伸。

4.两臂向下摆动,利用惯力在体前交叉。

5.两臂向下摆动,在体前交叉后,两臂向斜上方用力伸展,做扩胸运动。

6.上体前屈,挺胸,同时两臂体前交叉,再用力向上摆。

7.两臂向前平伸,两腿直立。

8.手臂放松下垂,自然低头弯腰,膝略前屈。

9.利用膝部弹力,伸直两腿,同时两臂向后摆,头仍向前低。

10.挺胸抬头,两臂向上高高扬起。

11.两臂高举,挺胸,低腰,抬头,两腿略前屈,恢复预备势。

七个小动作帮你甩开“鼠标手”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影,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

——斯宾塞

电脑整天“霸占”着人们的手,这使得“鼠标手”(医学上称为腕管综合征)的人越来越多。新加坡最新资料表明,女性是腕管综合征的最大受害者,她们的发病几率大约是男性的3倍,好发年龄多在30~60岁。这是因为女性的骨骼要比男性小,手部的腕管发育先天较男性细,腕部的正中神经更容易受到压迫性损伤。

以下就是防治“鼠标手”的七个小动作,只要每天抽出几分钟,就能有效地防治“鼠标手”:

动作1:用手表做辅助器械,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手腕25次。

功效:缓解手腕肌肉酸痛的感觉。

动作2:手握带有负重的水瓶,首先手掌向上握水瓶,做从自然下垂到向上抬起动作,然后是手掌向下握水瓶,做从下向上的运动,各25次,锻炼腕屈肌。

功效:防治腕关节骨质增生,增强手腕力量。

动作3:舒展身体各部位时,也要用力展开双手的五指,每次20~30秒钟,做2~3次。

功效:增强关节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

动作4:吸足气用力握拳,用力吐气,同时急速依次伸开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左右手各做10次。

功效:锻炼手部骨节,舒缓僵硬状态。

动作5:用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的手指,从大拇指开始,每指各做10秒钟,平稳呼吸。

功效: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

动作6:双手持球(如网球),或持手掌可握住的食物(如水果等),上下翻动手腕各20次。球的重量可依自己力量而定。

功效:增强手腕力量,锻炼肢体协调能力。

动作7:双掌合十,前后运动摩擦至微热。

功效:促进手部的血液循环。

上班族,几个小动作赶跑午间“瞌睡虫”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

——德谟克利特

研究表明,上班族的工作效率在中午12点会达到高峰,接着便走下坡路。3/4的受访者在午餐后昏昏欲睡。尤其下午2~4点时,他们感到极度疲乏、沉闷,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容易犯错。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应对呢?其实很简单,只要做下面的几个小动作,就可以把午后“瞌睡虫”赶跑。

1.指压内关(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合谷穴(以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每次每穴按120下,每天早晚各1次。

2.手指交叉: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扣在一起。某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就可以使大脑功能提高,从而达到提神的目的。

3.做两条腿下蹲运动:两脚并拢,周身中正,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彻底蹲下后再缓缓站起。每次50个,每天早晚各1次。

4.做腹式呼吸5分钟,每天早晚各1次。晚上临睡前做效果最好。

另外,可辅助下面的按摩:在困倦袭来时,反复按揉位于中指指尖正中部的中冲穴,或用中指叩打眉毛中间部位(鱼腰穴),反复数分钟。

还有一个绝妙的办法就是不捶胸,要顿足,因为足底有很多穴位,站起来,使劲跺几下脚可以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