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飞天的神话——航空航天
4874000000019

第19章 人类的航天史(4)

在2006年10月年和2007年6月,“信使号”两次经过距离水星最近的行星——金星,尤其是第二次到达距离金星表面300千米的上空。这一过程为科学家更好地调整“信使号”的飞行方式和倾斜角度打下基础,从而顺利地进入水星轨道。

据悉,2008年1月和10月以及2009年9月,“信使号”3次接近水星运行轨道,拍摄下日光照射下的水星图像;同时科学家借这几次机会对“信使号”

的工作方式做最后的测试和调整。最终在经过近7年的漫长飞行旅程之后,“信使号”在2011年3月正式进入水星的运行轨道,开始为期一年的观测和记录工作。

根据计划,“信使号”的探索工作于2012年3月正式结束,而科学家对于“信使号”搜集的所有数据的分析和结论,将要等到2013年才能完成。

虽然人类至今对水星还知之甚少,但“信使号”的发射,以及其他正在进行中的水星探索计划让我们相信,对水星的深入了解已经指日可待。

人类探索火星的进程

人类使用空间探测器进行火星探测的历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航天史。几乎就在人类刚刚有能力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空的时候,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也开始了它的旅程。最早期的探测器几乎都失败了,而对火星的探测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不断前进。

苏联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5年以后,就开始了火星探测。1962年11月,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探测器,1963年6月13日飞跃火星,获得了太阳风、行星际磁场和流星体的探测资料,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的火星探测飞行,揭开了人类探测火星的序幕。但是当1963年3月21日它飞行到距离地球1.06亿千米的距离时,却与地面永远失去了通信联系。3天以后,苏联的又一枚探测器升空,这枚探测器同样面临着失败的命运,仅仅到达环绕地球轨道,此后火箭未能再次成功点火,两个月后坠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1964年,美国也先后向火星发射了两枚探测器“水手3号”和“水手4号”。“水手3号”于12月5日发射升空,是美国发射的第一枚火星探测器,然而探测器的保护外壳未能按预定计划成功与探测器分离,导致探测器偏离轨道,最终导致失败。“水手4号”于12月28日发射升空,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枚成功到达火星并发回数据的探测器。

“水手4号”是八角柱形,装有四块太阳能电池板和摄影装置等,全重261千克。“水手4号”从地球出发安全飞行了8.5亿千米,于1965年7月14日从距离火星9650万千米处飞过。它拍摄了22幅火星表面的照片,用无线电遥传回地球。“水手4号”拍摄的地带是火星北半球的普罗彭蒂斯地区,并在亚马逊沙漠越过火星赤道,广及南半球的锡伦海、奎登奇斯海等。在“水手4号”发回的照片中,科学家发现了与月球表面类似的密布的大小环形山,发现的仅有300座。以后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考察,火星上的环形山总数大概有数万座。

也就是说,火星的地形不及地球平坦,更近似月球。

此后,“水手4号”又在环绕太阳轨道上花费3年时间对太阳风进行探测。

“水手4号”发回的数据表明火星的大气密度远比此前人们认为的稀薄。

“水手4号”拍摄了火星照片之后,就形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人造卫星,它携带的太阳能电池能把阳光转变为电能,今后仍能与地球保持联系。

1967年9月14日,美国宣布,在7分钟里,“水手4号”至少被17颗陨石击中,探测器机体上被撞开几个洞,但并未发生严重故障。

1971年12月,苏联的“火星3号”飞船的登陆舱在火星上软着陆。1976年7月20日和8月7日,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飞船的登陆舱分别在火星上着陆成功。登陆舱主要进行了生物探测试验,两个登陆舱的着陆点都选择在估计水分较多,生命存在可能性较大的地方。

美国的“火星探路者”飞船代表了火星探测的重要阶段。火星在地面工作人员的遥控下在火星上行驶,实现了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考察。

“火星探路者”于1997年7月4日在火星上名为“战神谷”的地区着陆,7月6日凌晨1时59分,“漫游者号”探测车驶下飞船的坡道,踏上火星表面。

这是人类的车辆首次在火星大地上行驶。数小时后开始传回火星表面的彩色图像。1997年11月4日,“火星探路者”飞船正式结束使命,它总共传回有关火星地貌、日出和日落的9669幅照片,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成果。

1999年3月,美国发射的“火星全球勘探者”飞船开始对火星绘图,并收集火星形态、地貌、重力、天气和气候、表面和大气层以及行星际磁场的数据,每7天完成一次对火星全球的绘图。至2001年4月,“火星全球勘探者”飞船围绕火星运行了1万多个轨道周期,发回的探测数据已经超过了此前历次火星探测成果的总和,仅NASA在网上公布的火星全球勘探者飞船拍摄的照片就已超过6.7万张。

2001年4月7日,美国发射了“火星奥德赛”飞船,于2001年10月24日到达火星,绘制了火星表面化学元素和矿物的分布图形,寻找火星的水源。

2003年6月2日,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火星特快”飞船,同样将探测火星是否有水作为重要目标。

2003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先后发射了两个火星探测车“机遇号”和“勇气号”,并在2004年1月在火星安全着陆后,就不断地向地球发回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火星大地图片。当初预定这2台探测车的工作时间为3个月。但是过了三年半,现在它们仍然顺利地在继续执行观测使命(虽然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最终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火星探测中做出的最精彩的表现是分别发现和确认火星过去曾经有液态水,而且可能是大洪水。

如“勇气号”于2005年3月20日(第431个火星日)拍摄了被它碾压过的沙地,沙地呈白色,是一种含硫酸盐较多的物质,这是曾经有过水的有力证据。“机遇号”同样发现和拍摄了火星上曾经有过液态水的图片,如在2005年11月23日至12月5日拍摄的多幅图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岩石表面具有明显的沉积岩特性,属于水成岩,因此,可确认火星在过去有过液态水。“机遇号”

发现火星上过去存在过水或大洪水的证据还有多处:如“机遇号”拍到的一些图片显示,其着陆地周围的岩石上嵌有球形颗粒“蓝莓果”,经过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它们可能是被水浸泡过的多孔岩石中所溶解矿物的凝结物等。

精彩表现之二是“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在高低起伏的火星表面行走,在驶过一个又一个沙丘时,曾一度被陷在两个沙丘之间的洼坑里动弹不得,困在那里长达一个多月。但最终还是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工程技术人员的几度努力下,找到脱身的方法,终于被解救出来,一直工作到现在。据有关资料介绍,“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探测车至今“筋骨”硬朗,仍在执行观测、拍片的使命。

精彩表现之三火星上多尘埃、沙土。“勇气号”探测车在一处名为“丈夫山”的地方“抓拍”到火星上的龙卷风。因此,作为火星探测车动力源的太阳能电池板上必然会留存大量的沙尘而导致电池板失效,届时,探测车就“无能为力”了。但结果正相反,龙卷风把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吹干净了。这应该是两架探测车能够如此超长期服役的原因之一。

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凤凰”号启程前往火星,并在经历将近一年、6.75亿千米的旅程之后,已在2008年5月25日成功登陆火星北极。主要任务是寻找火星土壤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于2011年11月25日启程前往火星,它于2012年8月6日在火星表面着陆,有6个轮子,拥有前所未有的机动性能,并且使用核能提供电力,至少在火星表面工作一个火星年的时间。同时,火星科学实验室还携带各种先进的仪器,它配有200万像素的主照相机,配合10倍光学变焦镜头和三色真彩色感光能力,将可以拍摄到超高清晰度的全景照片,同时这部相机还将内置MPEG-2硬件影片压缩能力,可以拍摄每秒10画格的高清晰影片,相机本身将配有至少256MB内存和8GB闪存以暂时保存拍摄的照片和影片,配合火星通信轨道器提供的基于激光通信的超高带宽支持,火星科学实验室将会使现在正在火星上工作的双胞胎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相形见绌。

美国的火星样本取回任务计划将于2013年实施,计划于2016年将半千克左右的火星土壤和岩芯样本送回地球作进一步研究。这个计划包括一个环绕火星轨道运行的返回装置和一到两个着陆装置,着陆装置可能配备有可以小范围移动的火星车,如果那时火星科学实验室仍然可以工作,可能也会利用火星科学实验室在大范围内提前采集样本,或者再发射一枚类似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火星探测车用于这个目的。采集样本以后,样本将会被一枚小型火箭发射到火星轨道,与返回装置对接,这个对接也可能不只一次,然后由它将样本一次性送回地球。

2018年的火星任务将是一个着陆器,用于寻找火星上可能存在生命的证据。

2020年将会有更多的样本返回任务实施,用于将火星样本送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