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飞天的神话——航空航天
4874000000010

第10章 军事航空器的发展(5)

相比起来,如果使用坦克炮从上面攻击坦克最为脆弱的顶部装甲,作战的效果要好得多。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斯图卡G型飞行员,只用一二发炮弹就可以摧毁一辆坦克。在Ju-87G服役的期间,击毁了数千辆苏联各种坦克,很大程度上帮助德国人抵抗了红色装甲洪流。

英国“兰开斯特”轰炸机

“兰开斯特”轰炸机是“二战”期间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主战机种,在性能上能与美国的B-17轰炸机相媲美。这是一种可对区域目标进行密集轰炸,而不是对点目标进行精确轰炸的夜间轰炸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空军实施夜间进攻最成功、最着名的轰炸机。兰开斯特轰炸机的最大载弹量达22000磅(约10吨)。在实施区域空袭时,可以投掷巨型圆柱体重磅炸弹,巨大爆炸当量可以产生无比的破坏威力。“兰开斯特”累计出击156192架次,高居全英之首!累计投弹608612吨,占英国皇家空军战时总投弹量的2/3!

兰开斯特轰炸机于1941年开始服役,配备了1280马力的劳斯莱斯“梅林-20”发动机。后期改进中,除了对发动机功率和个别细节有所提高外,兰开斯特系列并无其他大的改进。整个服役期间,兰开斯特系列累计生产量达到7377架。

“兰开斯特”飞机采用梯形悬臂中单机翼常规布局,4台发动机均安置在相对较厚的机翼上。

近矩形断面的机身前部,是一个集中了空勤人员的驾驶舱,机身下部为宽大的炸弹舱,椭圆形双垂尾和可收放后三点起落架。“兰开斯特”弹舱内可灵活选挂各式航空炸弹,除250磅常规炸弹外,还可半裸悬挂4000磅、8000磅、12000磅直至22400磅(1磅抑0.45千克)的各式大型炸弹,用于对特殊目标的打击。自卫武器是8挺7.7毫米口径机枪,分别装在机头和机背的双管炮塔以及机尾的四管炮塔上。兰开斯特必须应付德国的高射炮火和战斗机,它面对的是装备雷达的德国夜间战斗机。

作为战时英国最大的战略轰炸机,以夜间空袭为主要作战手段,几乎包揽了全部重要的战役、战斗任务,以意外少的损失,赢得了巨大战果,为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美国波音B-17轰炸机

波音B-17又被称为“飞行堡垒”,它也许是“二战”中美国制造的最着名的重型轰炸机,它的声望远超过了生产数量更多的同胞:联合公司的B-24解放者。美国一共生产了12677架B-17,到1944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军至少已有33个B-17轰炸机大队部署在海外作战。

1943~1945年间,美国陆军航空军在德国上空进行的规模庞大的白天精密轰炸作战中,B-17由于优异顽强的表现而声名大振。“飞行堡垒”具有优良的高空性能与出色的抗损能力,往往在遭到巨创后仍能继续飞行,而且在后期的改进型号中,B-17装备了更强大的防御武器,安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些因素都增加了飞机在战斗中的存活率,挽救了许多机组成员的生命。

B-25轰炸机

B-25是北美公司在“二战”期间研发的产品,被誉为“二战”全球战场中最为优秀的中轻型轰炸机之一。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25主要是在太平洋战场发挥作用。虽然B-25的航程依旧很短,但是猛烈地扫射使它成为一种令人生畏的武器。

B-25的改进型B-25G拥有对地面的强大攻击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其机鼻里安装的77毫米口径加农炮。这是“二战”实战中最大口径的机炮,用来对付运输船和登陆艇等移动迅速的小型船只非常有效。同时,B-25G机头还装有4挺(机身两侧各装有2挺)12.7毫米口径的机枪,使得B-25具有了强大的扫射能力。

B-25的成名还因为在1942年执行了轰炸东京的任务,虽然这次轰炸并未对日本形成大的实质性的伤害,但是其战略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当时日本偷袭珍珠港得手,并且在太平洋战场上屡屡取得胜利,成功地控制了西太平洋。经过太平洋战场上的屡战屡胜,日本军队士气高昂,美军则因屡受打击而士气低落。在这样的背景下,轰炸东京的计划就应运而生了。因此这个计划从制订出来就表明了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旨在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美国航母上的舰载机作战半径较小,如果采用舰载机作为轰炸主力,必须让航空母舰驶近日本本土达到作战半径才能进行空袭。而航母驶近日本本土,又会遭受日军本土上的轰炸机的威胁,一旦航母遭受损失,则会得不偿失。经过精心策划后,美国军方决定让“大黄蜂”号航母载着空军的16架B-25轰炸机前去完成这项任务。经过测试,B-25轰炸机恰好能够从航母上起飞,但是无法降落在航母上。这意味着轰炸东京是一条“不归之路”。美国军方策划轰炸机完成任务之后径直往西飞行,在中国内地降落。

计划制订之后,军方开始召集志愿飞行员。

1942年4月18日,载着16架B-25的“大黄蜂”号航母从旧金山起航,向目标地——离日本本土800海里的北太平洋驶去。途中航母被一艘日本渔船意外发现,轰炸编队不得不提前起飞。16架B-25起飞之后,“大黄蜂”航母立刻返航。轰炸机则扑向东京、神户、横滨和名古屋四座城市。

这次轰炸对日本造成的损失非常有限,而且这16架轰炸机在完成任务之后全部损毁,但是这次轰炸对日本人士气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同时,这次轰炸促使日本在准备不足的情形下发动抢夺中途岛的战役,并最终在中途岛惨败,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局势。

B-29轰炸机

波音B-29是美产四引擎涡桨轰炸机,号称“超级空中堡垒”,是整个“二战”中最杰出的重型轰炸机,在“二战”期间多次重大战役中大显神威。B-29轰炸机在当时创下了多个轰炸机之最:最大载弹量9吨、最远航程6000千米,在万米升限的高空还能以60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航。

B-29不单是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空军中最大型的飞机,同时也是当时拥有各种最新科技的武器之一。在B-29上使用的新科技包括加压机舱、中央火控、遥控机枪等。B-29是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对日本城市进行焦土空袭的主力,很好地完成了美国陆军航空军“让战火在敌国的领土上燃烧”的战略轰炸意图,摧毁了日本的战争基础,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同时,在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也是由B-29轰炸机完成,日本对B-29的称呼因此变成了“地狱火鸟”。

B-29设有10个乘员座位,机身长度为30.2米,翼展为43.1米,高度为8.5米,翼面面积为161.3平方米,空载重量可达33800千克,满载重量可达54000千克,最高起飞重量为60560千克。B-29的动力装置为4个莱特R-3350-23超级增压星形发动机,每个发动机的功率可达2200匹马力(1600千瓦)。B-29的最大速度为574千米/小时,作战续航距离为5230千米,实用升限达10200米。主要型号有B-29A、B-29B、B-29D、XB-29、YB-29、B-29“生产型”等。

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

B-52轰炸机又名B-52“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是美国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亚音速远程战略轰炸机。它由美国波音公司研制,主要用于执行远程常规轰炸和核轰炸任务。B-52从1948年10月开始设计,1952年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55年6月生产型B-52B开始装备部队,先后发展了A、B、C、D、E、F、G和H等8型。B-52于1962年10月停产,共生产744架。现在仍在服役的是B-52H。

外形尺寸:翼展56.4米,机长48.5米,机高12.4米,机翼面积371.50平方米;机翼后掠角35毅;主轮距2.41米,前主轮距15.48米;武器舱容积23.53立方米。重量及负载:空重832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219600千克,可携带约31500千克各型弹药。

最大时速:在6313米时为每小时639英里(1028千米)或为0.91马赫;巡航速度:525英里/小时(845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5151米;最大航程:14080千米(无空中加油);带4540千克弹药时作战半径是4880英里(7854千米);机组:5人。

作为美军第一种真正的洲际战略轰炸机,B-52沿袭了B-47的气动外形。B-52采用大展弦比后掠上单翼、低平尾、单垂尾、翼下成对吊装8台喷气发动机的布局形式。

机翼采用悬臂式上单翼布局,大展弦比,平面形状呈梯形,机翼蒙皮是变厚度的,挠性较大。机翼后缘装有富勒襟翼,放下的最大角度为50毅。机翼为抗扭盒形结构,左右翼根固定在穿过机身并与之等宽的中央翼段上。机翼前、后大梁根部用大螺栓与机身加强框连接。

固定前大梁的机身框。

B-52采用细长的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结构,侧面平滑,截面呈圆角矩形。前段为气密乘员舱,中段上部为油箱,下部为炸弹舱。后段逐步变细,尾部是炮塔,其上方是增压的射击员舱(在G、H型上取消)。射击员舱与前机身乘员舱有一条通道。机身挠性很大,因此停机时机身两端分别下垂大约25毫米,同时蒙皮出现斜向皱纹,升空后方消失。

B-52翼下装四组八台涡轮喷气发动机,两台发动机间装有防火隔层,每台发动机都装有马鞍形滑油箱。两个外挂点和两个副油箱外挂点。机头下的两个突起物是红外夜视仪器,用于夜间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低空突防和确定目标。B-52H装8台普惠公司的TF33-P-3/103涡轮风扇发动机,分4组分别吊装于两侧机翼之下,单台推力7650千克。H型机内装油量为174130升。空中加油受油口在前机身顶部。

B-52不同型号飞机的尾部装有不同的机枪,G型机装备有AN/ASG-15防御火控系统,控制4挺0.50毫米口径的机枪。H型机使用AN/ASG-21防御火近代系统,控制M61A1型20毫米机炮。

B-52载弹量非常大,可携带31500千克各型核弹和常规弹药。核弹有空射巡航导弹、斯拉姆导弹、高级巡航导弹、航空核弹。多种常规弹药以及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风力修正弹药布撒器等精确制导弹药、AGM-84鱼叉、AGM-86C空射巡航导弹、AGM-142突眼、联合空地防区外武器等。

为了在美国战略要求和军费收缩中取得平衡,美国对B-52H战略轰炸机进行了多次改进。近年为使其能在21世纪之初继续保持战斗力,或使其能够多服役40年左右,美空军计划进一步对该飞机进行改进。

B-52的主要作战任务一般包括常规战略轰炸、常规战役战术轰炸和支援海上作战。轰炸攻击范围大,空中加油后可飞抵地球任何一点轰炸。作战使用灵活,可挂载各种常规炸弹和精确弹药飞临目标上空实施轰炸,又可在离目标1000千米以外处发射空射巡航导弹对目标打击。

飞机自身没有隐形能力,在攻击设防目标时需要大量飞机护航或支援。

B-52的作战方式在几十年内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最初的高空高亚音速突防核轰炸,到越战时的中高空地毯式常规轰炸,再到20世纪80年代的低空突防常规轰炸,以及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战略巡航导弹平台概念,体现了军事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为B-52增加了使用JDAM等先进廉价制导武器的能力,使得B-52的作战能力倍增。到了阿富汗反恐怖战争期间,为对付大量的低价值面目标,B-52重执地毯式轰炸方式,但辅助以地面特种部队的精确定位和实时通报,有效地打击了原本难以压制的塔利班地面部队。

B-52在战争中的表现

B-52第一次使用是在越南战争中,它是当时进行大面积轰炸的主要工具,曾对越南南北方目标以及老挝、柬埔寨等地区目标进行过126615架次轰炸(1965年8月至1973年1月15日),投弹量为250万吨。整个越南战争中,B-52出动量占各种作战飞机总量的1/10弱,但却投下近1/2的炸弹重量(三百多万吨)。在作战全期,有17架B-52被北方地空导弹或战斗机击落,另有12架非战斗损失。

在海湾战争中,B-52同样大显神威。据统计,在整个海湾战争中,B-52共飞行了1624个任务,投施72000枚弹药,总25700吨,占美国投空弹药总量的29%,空军投放弹药总量的38%。B-52所投炸弹震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使伊拉克军队晕头转向,大大削弱了伊军的士气和战斗力。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B-52H投掷大面积杀伤武器,攻击南斯拉夫大型目标,使许多机场、工业区等遭到巨大破坏。

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了对塔利班基地组织的军事行动,以B-52为首的战略轰炸机起到了极大作用。

美国从陆地空军基地出动的战术战斗机,包括F-14、F-15和F-16的投弹量仅占总投弹量的5%;从航母上出动的使用率更高战术飞机(占整个出动架次的75%),其投弹量也只占总投弹量的25%。相反,载弹量巨大的B-1、B-2、B-52的轰炸机,尽管其出动架次只占空袭行动的10%,其投弹量却占到了总投弹量的70%。美国凭借着强大的战略轰炸机,不仅可从数百千米外的空军基地或航空母舰出动飞机来实施打击任务,更可从本土以远程轰炸机发起攻击,且一次攻击取得的效果更大。

2003年3月起,B-52又参与了对伊拉克的猛烈空袭,攻击的目标是总统官邸、通信指挥机构和地空导弹发射场,同时对伊拉克周围的共和国卫队阵地,进行了“地毯式轰炸”。这种强大的轰炸力能够形成巨大的战略威慑,是美国在对外军事行动中的利器。而且美国军方不断地提升B-52的命中精度,不断地在B-52上挂载新型炸弹,使得轰炸的破坏力更加巨大。

美国B-1B“枪骑兵”战略轰炸机B-1“枪骑兵”超音速战略轰炸机是美国洛克维尔国际公司1974年研制的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执行战略突防轰炸、常规轰炸、海上巡逻等任务,也可作为巡航导弹空中发射平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