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家庭幸福经济学
48739400000004

第4章 构筑你的幸福模型(2)

选择影响幸福的第二个要义是:边际效益时刻存在。边际效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大体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效益,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

用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概念。假设你三天没有吃饭,肚子很饿,你一口气买了5个馒头吃。在经济学上来讲,第一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大——因为你那时候最饿,最需要,你多花一点钱也愿意买;第二个的边际效益就递减了,因为有1个馒头进肚了,你已经不那么饿了。以此类推,第五个馒头的边际效益最小,因为那个时候你已经吃饱了。这就是典型的边际效益递减。

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经典小品:《吃面条》。在小品中,扮演导演的朱时茂一声“开始”,陈佩斯扮演的陈小二就风卷残云般把一碗面条吞下去了,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啦,这一碗面条的效用自然应该是10;接下来重新开始吃,虽然还能吃下去,但是效用就会递减为5;当第二碗也不算,需要从头再来的时候,第三碗的边际效用就变成了0。如果继续吃下去,撑得难受,边际效用递减为负值。

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再好的美味佳肴让你天天吃,你也觉得没有味道。我们还可以用边际效用递减来解释偷情现象:为什么许多男人明明有如花似玉的老婆,却还要出去“泡妞”呢?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整天和老婆耳鬓厮磨的边际效用递减,想寻找点新鲜刺激。

有人开玩笑说可以用爱情为例来证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初恋在人生中往往是最美好的,初恋对象在我们眼里不是人而是神。如果假设我们已经挨三天饿了,那么暗恋的那个人绝对是第一个馒头,或者香喷喷的烧鸡。我们可以认为她的效用是最大的。

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我们从高中进入大学——初恋对象到武汉念书,而我们来到了北京;在大学里,我们又遇到了喜欢的人;后来,我们参加了工作,在办公场合又碰到了心仪的对象。我们发生了多次恋爱,但每谈一次恋爱,我们热情、激情都有所减弱,并与恋爱次数成反比。于是,我们用恋爱证明了这一规律。

同样,边际效益在职场也并不鲜见。假设你是公司的老板,如果你有几个好消息要宣布,你是把它们一起宣布,还是分开宣布?也许你为了图省事,选择一起宣布。但按照边际效益理论,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答案应该是分开宣布。经济学家分析的结果是:人在“得”的时候是边际效用递增的,所以分两次听到两个好消息等于经历了两次快乐,这两次快乐的总和要比一次性享受两个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更大。

我们再假定一个场景。假设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宣布,你是该一次宣布,还是分开宣布呢?经济学认为:把几个“失”结合起来,它们所引起的边际效用递减会使各个坏消息加总起来的总效用最小。答案显然是一起宣布。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每个人都会讨厌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做法,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对于接受坏消息而言还是快刀斩乱麻更爽快一些。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别人一同把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自己时,只会给自己造成一天的不快乐;如果对方把两个坏消息分两天告诉自己,自己绝对是两天都不快乐。

几乎所有的选择都是在边际上进行的,边际效益的概念揭示了成本与决定之间的微妙关系。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的切身体会:成本越大,我们获得幸福的难度越大(这是只有极少数人攀登喜马拉雅山的经济学原因:虽然登顶的幸福难能可贵,但潜在的成本有可能是以生命为代价);而受益越大,我们获得的幸福感会越充分(这揭示了中100万元要比中100元高兴的原因)。我们要想从我们所占有的资源中获得最大收益,就必须只在边际收益大于或等于边际成本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幸福离我们最近,直至获得。

互利是幸福的源泉

互利理论起源于亚当·斯密的自利原则。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誉为政治经济学的第一部伟大著作,“自利原则”是该书的核心思想。所谓“自利”,即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交换倾向,人的自利行为就是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过程,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增长。

自利积累到一定量就会出现他利,而自利与他利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互利。承认自利,尊重他利,发展互利,构筑了整个西方经济学经济发展原则的基础。

经济学上的互惠互利原则,又称对等原则,多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的国家与国家之间——世界贸易组织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给予对方以贸易上的优惠待遇,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综合平衡。即任一成员方在享受其他成员方的优惠待遇时,必须给其他成员方以对等的优惠待遇。事实上,在多边贸易谈判的实践中,只有遵循平等、互惠互利的减让安排,才能在成员间达成协议,维护成员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

很多学者认为互利是社会关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原则,基于互利基础上的关系是最稳妥、最牢固的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银行总经理和他作为大学校长的妻子离婚了,再和他的女秘书结婚,因为他受不了妻子这么优秀,现在跟自己的秘书在一起,秘书不管是学识,地位,还是聪明度,都不如自己,他得到了安全感和自我优越感,而秘书也因为和总经理结婚,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

有人断言这样的爱情容易长久,因为他们之间实现了互利,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爱情》一文中说:“事实上,爱情能持久多半是因为两人有一种‘互利’的基础。没有‘互利’的关系,爱情是不会持久的。”古代社会强调婚姻关系缔结要符合门当户对原则,这个要求的潜台词就是:门当户对构成了互利基础,而互利产生的良性循环为婚姻的稳定提供了最大保证。

很多人曾被小说或者影视中浪漫、唯情至上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乍一听这种“俗气”的互利理论,肯定会觉得不认同。可是生活和现实就是这么崇尚实用主义,互利理论已经嵌入我们精神和物质生活的每个部分。不管是爱情,还是职场,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生产他所需要的一切,而要想获得幸福感,就必须使自己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无法在孤立的世界里获得幸福感,幸福感需要在与人交往中获得。

互利关系的第一要义是为别人增加收入。2004年2月,微软中国前总裁唐骏高调加盟网络新秀公司盛大。有媒体撰文称,唐骏加盟盛大,是皆大欢喜的“绝配”。

首先,盛大对唐骏一点不委屈:中国互联网崛起最快、势头最猛的互联网公司,上市在即,“钱景”无限。盛大CEO这个职位对于唐骏而言,无论是经济利益,注意力,还是工作本身的刺激性,都肯定比夹在微软中国受气好得多。

其次,唐骏对盛大价值也显而易见:盛大今天的成功,当然是陈天桥一手创造的奇迹,从多次是是非非和惊险中走出,自有独到之处。但是,盛大登录纳斯达克在即,陈天桥要从容老到地面对美国的投资者,可能会勉为其难。美国投资者要了解陈天桥,也需要时间。因此,此时此刻,“微软中国前总裁”这张名片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果然如媒体所料。在盛大正式上班后,唐骏带领10余人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给盛大增加了近13亿美金的市值,唐骏凭借被西方认可的思维和气质,打动了华尔街。

而支撑唐骏如此卖力气的又是什么呢?

唐骏自己撰文说是盛大丰厚的分配激励。这就是盛大老板陈天桥的过人之处。陈天桥正是看中了唐骏的品牌价值和职业经理人谋求回报的本质。所以,陈天桥最终量体裁衣用好了唐骏。在陈天桥与唐骏的这次职场交易中,创造的结果是双赢:盛大获得较高了市值,唐骏使自己成为打工第一人。

这就是互利带来的结果。只有使老板增加收入,唐骏才能成就数亿元的身价;只有和老板互利,唐骏才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互利是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职场上的行为作为经济行为,也符合互利要求。高薪的员工从来不是和老板对着干,而是和老板“合着干”,在公司搭建的平台上,合作互利,共同赢利,协同创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