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48734400000017

第17章 迷茫:岔路口,停下来问问心(1)

净慧法师茶语:无所事事,与坐牢无异

很多现代人都在为工作而苦恼,他们向往无所事事的悠闲生活,但事实是,无所事事非但不能带给人快乐,反而是非常有害的。

小和尚总是埋怨生活太辛苦,每天烧水、做饭、打禅,琐碎的事太多。

无德禅师就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死后,去了阎殿。到了那里,看到那里生活非常安逸,这个人心想:“我活着的时候生活太辛苦了,现在我死了,终于可以享受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没有别的事情,也不用辛苦地工作,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好了!这里简直就是天堂!”

然后,他向负责的人问道:“这里是地狱吗?我实在难以想象地狱居然这样好!”负责人说:“没错,这里就是地狱,在这里你什么都不用做,好好享受吧!过一段时间你就知道这里为什么是真正的地狱。”

对负责人的话不以为然,整天吃了睡,睡了吃,快乐得像个神仙。可是时间长了,他开始觉得十分寂寞和空虚,于是他去找负责的人,说道:“我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睡觉,和猪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你还是给我找一份工作吧,辛苦点我也愿意。”负责人答道:“这里从来就没有工作,想要什么马上就能得到,只有工作得不到!”

那个人没有办法,只好回去了,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又去找那个负责人,说道:“我不想在这里住了,这种生活实在是难以忍受,你还不如让我下地狱!”

负责人说:“已经告诉过你了,你以为这里是天堂吗?实在是太笨了!这就是真正的地狱。”

如果我们仅仅视工作为一种谋生手段,我们就不会去重视它、喜欢它;如果我们把它看做是禅者自我完善的必经途径时,我们就会得到一种全新的体验,工作将不仅仅是工作,而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选择,你会从中得到类似童年游戏般的单纯快乐。

工作从来都是人类生活的第一要义,正如奥地利著名心理分析专家威廉·赖克所说的那样:“爱工作和知识是我们的幸福之源,也是支配我们生活的力量。”

工作让生活富有生气,工作才能体现你活着的价值。劳动是上天赋予人类的快乐,身体不运作,就会像铁铜一样生锈,懒惰空闲的身心就会生出许多杂念和说不出的烦恼。

盏茶铭心

净慧禅师告诫世人说:“人要懂得‘惜福’。”人的福分是有限的,如果无限地享受,肆意地浪费,则可能给自己的未来带来负面的影响。每个人都向往安逸的生活,经过长途跋涉,短暂的安逸生活可以使我们得到休息和宁静,但是长期的安逸,会磨灭人的理想,摧毁人的斗志,最终毁掉其一生。一开始就选择享受的人和一开始就执著奔波、千锤百炼的人,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后者成了珍品,前者成了废料。

星云大师茶语:承认自己伟大,便是认同自己愚蠢

很多人都会因为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其实,骄傲自满是我们前进中的绊脚石,它就像有色眼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让我们变得自以为是,因而止步不前。骄傲自大的人会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城墙”,使自己与外界产生隔膜,从而变得狭隘、自私、目中无人,如井底之蛙,看不到更广阔的世界。

苏东坡在湖州做了三年官,任满回京。想当年,因得罪王安石,落得被贬的结局,这次回来应投门拜见。于是,苏东坡便往宰相府去。

此时,王安石正在午睡,书童便将苏轼迎入东书房等候。

苏轼闲坐无事,见砚下有一方素笺,原来是王安石两句未完的诗稿,题是咏菊。苏东坡不由笑道:“想当年我在京为官时,此老笔数千言,不假思索。三年后,却已江郎才尽,起了两句头便续不下去了。”

他把这两句念了一遍,不由叫道:“呀,原来连这两句诗都是不通的。”

诗是这样写的: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在苏东坡看来,西风盛行于秋,而菊花在深秋盛开,最能耐久,随你焦干枯烂,却不会落瓣。一念及此,苏东坡按捺不住,依韵添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将诗稿放回原处,便告辞回去了。

第二天,皇上降诏,贬苏轼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任职将近一年,转眼便已深秋,这几日忽然起了大风。风息之后,后园菊花棚下,满地铺金,枝上全无一朵。苏东坡一时目瞪口呆,此时方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不由对友人道:“小弟被贬,只以为宰相是公报私仇,谁知是我错了。切记啊,不可轻易讥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呀。”

苏东坡心中含愧,便想找个机会向王安石赔罪。想起临出京时,王安石曾托自己取三峡之中的水用来冲阳羡茶,现在便想趁冬至送贺表到京的机会,带着三峡水给宰相赔罪。

时间已近冬至,苏东坡告了假,带着因病返乡的夫人向四川进发了。在夔州与夫人分手后,苏轼独自顺江而下,不想因连日鞍马劳顿,竟睡着了,及至醒来,已是下峡,再回头取中峡水又怕误了上京时辰。此时,当地老人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一般样水,难分好歹。”苏东坡便装了一瓷坛下峡水,带着上京去了。

到达京城,苏东坡先到宰相府拜见宰相。王安石命门官带苏东坡到东书房。苏东坡想到去年在此改诗,心下愧然,忙向王安石谢罪。

王安石原谅了苏东坡。待苏东坡献上瓷坛,书童取水煮了阳羡茶。

王安石问水从何来,苏东坡道:“三峡。”

王安石笑道:

“又来欺瞒我了,此明明是下峡之水,怎么冒充中峡?”

苏东坡大惊,急忙辩解道:“误听当地人言,三峡相连,一般江水,但不知宰相何以能辨别?”

王安石语重心长地说道:“读书人定要细心察理。我若不是到过黄州,亲见菊花落瓣,怎敢在诗中乱道?三峡水性之说,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太急,下峡水太缓,唯中峡缓急相伴,如果用来冲阳羡茶,则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苏东坡敬服。

王安石又把书橱尽数打开,对苏东坡道:“你只管从这二十四橱中取书一册,念上文一句,我若答不上下句,就算我是无学之辈。”

苏东坡专拣那些积灰较多,显然久不观看的书来考王安石,谁知王安石竟对答如流。

苏东坡不禁折服:“老太师学问渊深,非我晚辈浅学可及!”

苏东坡乃一代文豪,诗词歌赋,都有佳作传世,因恃才傲物,口出妄言,竟三次被王安石所屈,从此再也不敢轻易讥笑他人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不可能对万事万物都了如指掌,不妨低下头来听听他人的见解。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见识都是有限的,他人总有你意想不到的见识,低下头来,用谦虚的姿态虚心请教,你能学到知识、拓宽眼界、增长阅历,同时还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赞美。头颅不是高高昂起才尊贵,颔首微笑的姿态才最让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