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4873300000014

第14章 气象灾害之台风(4)

近年来的飓风“卡特里娜”也是美国有史以来很罕见的飓风,对美国的影响也非常大。2005年8月28日飓风“卡特里娜”气势汹汹地扑向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沿海,地势低平的路易斯安那州首府新奥尔良正处在这场史上罕见的飓风“虎口”之下,数十万居民28日开始惊恐大逃亡。

在美国,通常把飓风从强到弱分为五级:一级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18~153千米,风暴引起的海浪高度为1.5米;五级飓风风速超过每小时249千米,风暴引起的海浪高度在5.5米以上,建筑物楼顶会被掀翻,近岸建筑物结构会被完全破坏。预报飓风后,新奥尔良市政府28日正式下达了强制撤离命令。路易斯安那州南部高速公路上,撤离车辆排成了长龙,一些路段出现严重交通堵塞。

许多在新奥尔良度假的游客不得不提前结束在这个“世界爵士之都”的行程。

更糟糕的是,还有10万人缺乏撤离的交通工具。市政府下令将市内最大的圆形体育中心辟为避难所,并提醒前往那里的人们带上足够吃3~5天的食物。

但是,事情远比预料的严重,在飓风登陆的几小时内,新奥尔良的防洪堤决堤,大水涌进城市的街道,很多人没有逃出去,死掉了。新奥尔良整个城市几乎成为空城,在灾后还出现了哄抢风潮,暴力事件也不时发生。

一场“卡特里娜”飓风让新奥尔良市变成一片泽国,也让世界陷入震惊与哀伤之中,更让美国人意识到,在防御洪灾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台风“桑美”

据气象专家介绍,台风“桑美”是近40年来登陆中国最强的一次台风,也是第一次没有任何阻挡直接登陆浙江和福建沿海的台风,根据中国最新发布的热带气旋等级标准来看,这个热带气旋一共分为6个级别,分别是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这个“桑美”正是超强台风。

2007年8月10日下午,台风“桑美”已经一路狂奔到了中国的东海,“桑美”狂奔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270千米,相当于波音飞机起飞的速度,而它的目标就是中国东海之滨福建省福鼎市的沙埕港。

福鼎市沙埕镇的沙埕港,本是一个天然条件极好的避风港,大约有9000个渔民就日夜生活在渔排上,渔排里养的鱼就是他们全年的收入,要不是出了天大的事情,渔民是绝对不会离开渔排的。此刻,台风“桑美”一直按直线路径飞奔,它在聚集袭击的最大能量。政府迅速把渔民聚集上了岸,还派专人把守要塞,防止渔民偷偷下海,福鼎市防汛抗旱办公室进行了各种周详的准备。沙埕避风港成了台风“桑美”与人们对决的最前线。“桑美”没有丝毫犹豫,在与狂风、暴雨以及天文大潮会合之后威力大增,它的边锋已经扑到福鼎市,它要撕裂这个港口、粉碎这个城市。而对“桑美”这个对手,沙埕港似乎并没有什么恐惧,福鼎人在静静地等待决战的时刻。

8月10日深夜,“桑美”向福鼎市沙埕港发动了正面袭击,“桑美”的中心风力达到了19级,比预报的17级还要高。“桑美”所过之处,到处都是墙倒屋塌,一片狼藉,大树被连根拔起,人都快被吹走了,那些漂在海上的渔船,此刻的处境更是岌岌可危。“桑美”来临前,暂时来不及回港躲避的渔民弃船逃生,他们穿着救生衣跳海,游到岸边,只剩下远处的渔船孤零零地留在海上。

在“桑美”登陆前的福建泉州港,回港避风的渔船紧紧地拴成一排,渔民们希望靠这种办法抵御即将到来的大风大浪。

台风“桑美”登陆前,在沙埕港避风的船只达到了12000多艘,其中外地船只就占了9000多艘,它们在避风港里静静地等待着台风的到来。8月10日深夜,台风“桑美”席卷整个福鼎市,在这里躲避风暴的渔民吃惊地发现:沙埕港并不安全。当天深夜,一只又一只的船像乒乓球一样在海面上弹起来又狠狠地砸下去,那个漆黑的夜晚,原本用来避风的沙埕港变成了死亡之港。

台风过后,沙埕港湾的海滩上到处都是被砸坏的船只,就连上百米的大船也都被台风掀翻,经不完全统计共有600多艘船只沉没,它们有的只在水面上露出一根桅杆。更为可怕的是,由于相信沙埕港是安全之港,这些躲避风暴的船只当时都有人看守,船只遇险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再也没有上过岸。

台风“纳尔吉斯”

每年4月的孟加拉湾已开始迈入盛夏,热烈的阳光让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明亮、灿烂,此时正是孟加拉湾的季风转换时期。

水温高达32益的北印度洋蕴涵着丰沛的水汽,季风的退却造就了微弱的风切变,再加上良好的高空辐散,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个热带气旋正在这片海面上慢慢孕育成形。

2008年4月27日,印度气象局注意到孟加拉湾西部海域的云团系统,数小时后它增强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称为“01B”。受北方高压脊的引导,01B一面缓慢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一面迅速加强。4月28日早上,01B升级为热带风暴,并由此获得了它的正式命名——“纳尔吉斯”。

台风正在形成,而孟加拉湾地区的人们此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尤其是缅甸人。大家依然过着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完全不相信自己的命运会因为一场台风而发生什么改变。他们有理由这样自信:虽然身处全世界台风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的孟加拉湾,缅甸却已有大约40年没有受到过台风的侵袭,灾难总是降临在不幸的邻国孟加拉,没有人认为这一次会轮到自己。

4月28日,“纳尔吉斯”陷入分别位于其西北和东南方向的两个高压之间,移动速度减缓至几乎停滞。与此同时,对于较高的海水温度,风暴还在继续增强,当天下午便由热带风暴升级为强热带风暴。4月29日,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估计“纳尔吉斯”的最高持续风速达到每小时160千米,“纳尔吉斯”由此升级为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

尽管连续几天“纳尔吉斯”一直安然地守在孟加拉湾西部海域,静若处子,但作为台风,巨大的风眼已经形成。它冷冷地看着四周沿海地区一连数日在它的意念之下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这是《魔戒》中魔王索隆(Sauton)的眼睛。

4月29日的晚些时候,在位于东南方向高压的引导下,“纳尔吉斯”起身向东北方向移动。4月30日,“纳尔吉斯”继续向东北移动。这一天,受较干燥空气的入侵,“纳尔吉斯”由台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5月1日,“纳尔吉斯”

重新增强为台风,移动方向由东北转为正东,并开始显着加速,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向缅甸中部沿海靠近。5月2日,“纳尔吉斯”再次加速,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逼近缅甸,并在登陆前急剧增强至巅峰状态,最终在16时30分前后(缅甸时间)以超强台风登陆海基岛,登陆时速为每小时192千米,中心风力16级,伴随而来的风暴潮高达3.5米。

缅甸的夏季非常炎热,尤其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人们需要海面上的台风为自己带来降雨和降温,而在持续数日的7~8级大风和愈演愈烈的大暴雨之后,三角洲忽然重新安静下来,没有风,也没有雨,只有阴霾的天空和异常闷热的天气。

这是台风外围的下沉气流在发出最后的警告,然而人们并没有领会。即使在政府已经发出台风警报之后,三角洲地区的人们仍然不相信厄运将会降临。

他们以为2008年将和过去的40年一样波澜不惊,毕竟眼下正是水稻收割的好时节,没有人愿意离开富庶的家园。

但“纳尔吉斯”已决意摧毁人们这种顽固的自信。它张开直径19千米的巨大风眼,裹挟着暴风骤雨和惊涛骇浪,以登陆前最高持续风速每小时215千米进入三角洲,所过之处樯倾楫摧、浊浪排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带来海水倒灌,3万平方千米的整个三角洲几乎被海水完全淹没——在强风、海潮、暴雨的三重打击之下,数万人民根本无处逃生。风暴过后这里已成人间地狱:地上积水严重,尸横遍野。

5月3日,“纳尔吉斯”在登陆数小时之后迅速由超强台风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同时以每小时15~20千米的速度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于凌晨时分与仰光市擦身而过。随后它继续快速移动并快速减弱,途经仰光省、勃固省、孟邦和克伦邦,当晚接近泰缅边境的高原地区时已减为热带低压。5月4日,“纳尔吉斯”最终在泰国北部彻底消散。

尽管“纳尔吉斯”登陆后已迅速减弱,并且其中心没有正面袭击仰光市,但11级狂风夹杂暴雨的扫荡已足够让仰光市民一辈子牢记。

台风过后,缅甸政府清点受灾人数。截至5月11日,官方公布死亡28458人,失踪33416人,并指出这仅仅是两个受灾最严重地区的数字,仍有大量灾区因为交通、通信中断而难以统计。5月9日,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员约翰·霍姆斯(JohnHolmes)计算缅甸的死亡人数应在6.3万~10万人。联合国救灾机构称,大约有200万人无家可归,而全部受灾人数估计达2400万,约占缅甸总人口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