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你不了解的气象季候
4873300000012

第12章 气象灾害之台风(2)

热带辐合带附近,有一种名为“赤道偏东风”的风。赤道地方的海水被阳光加热蒸发成水蒸气,这股气流往对流层上层及北极方向移动,来到北纬30°附近下降。在此流动过程中,部分的风会朝赤道方向吹。但不论往北极方向还是赤道方向吹,这两股风都会受科氏力影响往右偏。其中,往北极方向的气流变成偏西风;往赤道方向的气流变成赤道偏东风。至于“信风”,就是指赤道偏东风之中较接近地表的部分。

赤道偏东风会产生名为“偏东风波动”的气压高低波动。这种波动速度不快,平均时速只有20千米,周期则是3~4天,波长大约200千米,由东往西前进。因为有这种波动,热带辐合带形成的众多积雨云,逐渐团化,形成愈来愈大的云簇(积雨云的集合体)。这种直径达数百千米且缓慢旋转的热带低气压,就是台风的雏形。

如前述,热带海面上产生空气旋涡,会吸引更多热空气卷进来,上升力量加强,并且相互碰撞产生更强大回转气流。当风速愈来愈快,台风就形成了。

热带辐合带附近的云簇只有一小部分会发展成台风,比例可能还不到5%。

另外,赤道偏东风高度有时达到8~10千米,特别是上层风变化很激烈,水蒸气吐出来的热被横向带动,上升气流就无法形成烟囱效应,即使出现旋涡也会被打乱。

有些台风形成之后继续成长甚至变成超级飓风,但也有一些始终保持小型状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科学界至今还没办法提出明确解答。

台风的是怎样靠近大陆的

北半球热带辐合带产生的台风形成后要发生移动,移动路径基本上沿副热带高压外缘,自东向西移动。

台风的移动路径

台风生成后的移动路径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简称副高)外围气流影响,所以副高的位置和范围基本上决定了台风的路径,以北太平洋西部地区台风移动路径为例,其移动路径可分为4类:西移路径、西北移路径、转向路径、特殊路径,如打转、蛇行、停滞、突变等。

台风的行进路线是固定的

台风看起来很像载着一大片“积雨云风帆”的帆船,每个月各自有差不多固定的行进路线。

基本上,北半球热带辐合带产生的台风,受热带偏东风气流吹拂,会以时速几十至两百千米的速度往西前进,沿途接收温暖海域产生的水蒸气能量,从轻度台风一路变到中度台风甚至强烈台风。

然后,台风一面往西前进,受地球自转形成的科氏力影响,会往右偏转离开热带辐合带,有的甚至往北直走。这些往北走的台风,因季节不同又有不同走法。其中,12月到隔年5月发生的台风,会被太平洋高气压挡住无法北上。

原因是,这个季节西伯利亚高气压扩张,压迫太平洋高气压往南发展,此时台风受到太平洋高气压压迫,只好往菲律宾或中国南部前进,无法北上。

进入6月,西伯利亚高气压减弱,太平洋高气压逐渐北移,台风会变成沿着太平洋高气压边缘抛物线状前进。在低纬度时朝西北方向行进,来到中纬度时,搭上偏西风改变成为东北方向继续前进。可见台风是会“转向”的,转向的地点称为“转向点”。台风在转向点附近达到最盛,风雨最大,然后速度慢慢降低。

台风寿命短的只有几小时,寿命长的达2周左右,但一般平均约5天。

台风驾到的征兆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台风动向。还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报或紧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同时,当接收到当地气象台预报有关台风伴随大海潮登陆时,应及时做好所有人员的安全转移(撤离)工作,把台风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在台风将到的前两三天,可以由若干现象来研判台风正逐渐接近中,兹说明如下。

(1)高云出现:在台风最外缘是卷云,白色羽毛状或马尾状甚高之云,当此种云在某方向出现,并渐渐增厚而成为较密之卷层云,此时即显示可能有台风正渐渐接近。

(2)雷雨停止:台湾夏季,山地及盆地区域每日下午常有雷雨发生,如雷雨突然停止,即表示可能有台风接近中。

(3)能见度良好:能见度转好,远处山、树皆能清晰可见。

(4)海、陆风不明显:平时日间风自海上吹向陆地,夜间自陆地吹向海上,称为海风与陆风,但在台风将来临前数日,此现象便不再明显。

(5)长浪:台湾近海,因夏季风力温和,海浪亦较平稳,但远处有台风时,波浪将趋汹涌,渐次传至台湾沿海,而有长浪现象。东部沿海一带居民,都有此种经验。

(6)海鸣:台风渐接近,长浪亦渐大渐高且撞击海岸山崖发出吼声,东部沿岸亦常可闻,约3小时后台风就会来临。

(7)骤雨忽停忽落:当高云出现后,云层渐密渐低,常有骤雨忽落忽停,这也是台风接近的预兆。

(8)风向转变:台湾夏季常吹西南风,也较和缓,但如转变为东北风时,即表示台风已渐接近,并已开始受到台风边缘的影响,此后风速并将逐渐增强。

(9)特殊晚霞:当日落时,常在西方地平线下发出数条放射状红蓝相间的美丽光芒,发射至天顶再收敛于东方与太阳对称之处,此种现象称为反暮光。

(10)气压降低:根据以上诸现象,如果再发现气压逐渐降低,显示将进入台风边缘了。

怎样应对台风来袭

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只不过是因为它们产生在不同的海域,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称谓而已。一般把在太平洋上生成的热带气旋称作台风。台风给很多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台风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灾害。全世界每年因气象灾害死亡的人数占到了因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44.9%。台风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人类已将其列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那么,台风期间人们该如何防范呢?

沿海居民怎样防范台风

常备食品

受台风影响,居民家里很可能遇上停电停水,准备些方便面、饼干等干粮和饮用水绝对没错,如果自家地处低洼,还可能被困上一两天,这时候,这些东西就能派上用场了。

具备临时照明工具

家里最好能准备一些诸如手电、蜡烛或蓄电的节能灯,因为万一遇上停电或是房屋进水,照明将成问题。如果夜晚出行,可能会有什么被吹倒的东西横在你前面,备用的照明设施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手上最好有后备的干电池。

保持下水管道的疏通

地势低洼的居民区,积水带来的麻烦和危险还是能避则避,趁暴雨来临之前,先检查自家的排水管道,如果有条件最好疏通一遍。

特别是住在一楼的住户,更要把一些浸不得水的电器、货物以及衣鞋,尽可能转移到高处,万一房内进了水,损失不至于太大。

清理房屋周围易坠落物品

遇台风时,折断的树枝、楼顶的广告、阳台花盆都会扛不住大风从天而降。

台风来临之前,大家应清理自家阳台窗口的花盆衣架,检查楼道窗户,如果有破碎,应在第一时间修补完整,以免大风刮起时坠落伤人。

检查私家车的状况

出门前,要检查一下自己的汽车,雨刮器、刹车、各种灯光一个也不能出现问题,关键时候出问题就糟了。

留意气象报告

多留意媒体报道,拨打气象电话或通过气象网站等了解天气的最新情况,如有台风,请尽量调整出行时间。

台风来临前的防范

(1)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必要时加钉门板;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2)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特别是要将楼顶的杂物搬进来,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3)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4)如果您居住在山坡地或土石易崩落之处要尽快离开该区域。

(5)随时收听(看)台风消息,了解最新台风动向,做好各项防台准备。

(6)如果您正在郊外登山露营应尽早返家,预定登山、露营但尚未出发者,则应取消行程。

(7)沿海地区居民应注意潮汐,防止海水倒灌。

(8)在河边工(耕)作者,应尽早离开,防止被洪水围困,应避免到海岸、溪流观浪、戏水、捡拾石头、捕鱼、钓鱼。

(9)遇到危险时,请拨打当地政府的防灾电话求救。

台风来到后应该怎么做家中居民(1)台风来临时,将门窗关严,特别应对玻璃门窗和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

(2)如遇玻璃松动或有裂缝,请在玻璃上贴上胶条,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

(3)不要在玻璃门、玻璃窗附近逗留。

(4)千万不要在迎风一侧开窗门,避免强气流进入后吹倒房子。

(5)如果老人或孩子单独在家,一定要提醒他们不要随便打开紧闭的门窗,也不要接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户玻璃片弄伤。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要把家用电器关掉。

外出行走居民

(1)台风期间,尽量不要外出行走,倘若不得不外出时,应弯腰将身体紧缩成一团。

(2)一定要穿上轻便防水的鞋子和颜色鲜艳、紧身合体的衣裤,把衣服扣扣好或用带子扎紧,以减少受风面积,并且要穿好雨衣,戴好雨帽,系紧帽带,或者戴上头盔。

(3)行走时,应一步一步地慢慢走稳,顺风时绝对不能跑,否则很难停下,甚至有被刮走的危险;要尽可能抓住墙角、栅栏、柱子或其他稳固的固定物行走。

(4)在建筑物密集的街道行走时,要特别注意落下物或飞来物,以免砸伤。

(5)走到拐弯处,要停下来观察一下再走,贸然行走很可能被刮起的飞来物击伤。

(6)经过狭窄的桥或高处时,最好伏下身爬行,否则极易被刮倒或落水。

(7)如果台风期间夹着暴雨,要注意路上水深,10岁以下儿童切不可在水中行走,应用盆或桶之类东西载着幼儿渡过水滩。

(8)万一不慎被刮入大海,应千方百计游回岸边,无法游回时也要尽可能寻找漂浮物,以待救援。

骑自行车居民

不少居民出门骑自行车,台风一来,雨披、雨伞等雨具自然必不可少。不过,骑车带雨具也有讲究。

有些年轻人骑车技术好,喜欢一手把车头,一手拿雨伞。这种做法本来就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台风天气更加不可以。要是风一大,雨伞一受力,很容易摔跤。

喜欢用雨披的居民也要小心,出门时最好把雨披的前摆用夹子固定在车筐上,这样一来,就不会有风一吹,雨披盖住脸的尴尬了,也少了一分危险。

自驾居民

行车时应减速慢行,不要与前车距离过小,减少频繁并线。转弯时放慢速度轻转方向盘,涉水时不要与前车同时下水,防止前车因故停车。

司机在选择停车位置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一下周围的情况,比如是不是贴近露天广告牌,楼上有没有花盆、杂物。此外,锈迹斑斑的空调外机也要敬而远之。如果你的车子停在地下车库,一定要事先确定车库的排水系统是不是完善,免得台风过后,要到水里去寻找车子。

注意力要集中。有情况时不要猛踩刹车,以防车辆侧滑跑偏。下大雨、暴雨时,要开启雾灯。路面有积水时,要探明深浅后再驾车通过。在山区公路行驶时,要时刻注意山体滑坡。

出航居民

船舶在航行中遭遇台风袭击,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弄清船只与台风的相对位置,还应尽快动员船员将船只驶入避风港,封住船舱,如果是帆船,要尽早放下船帆。

游客

野外旅游时,听到气象台发出台风预报后,能离开台风经过地区的要尽早离开,否则应备足罐头、饼干等食物和饮用水,并购足蜡烛、手电筒等照明用品。

由于台风经过岛屿和海岸时破坏力最大,所以要尽可能远离海洋。在海边和河口低洼地区旅游时,应尽可能到远离海岸的坚固宾馆及台风庇护站躲避。

以上情况都要注意:强台风过后不久,一定要在房子里或原先的藏身处待着不动。因为台风的“风眼”在上空掠过后,地面会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但绝不能以为风暴已经结束。通常,这种平静持续不到1个小时,风就会从相反的方向以雷霆万钧之势再度横扫过来,如果你是在户外躲避,那么此时就要转移到原来避风地的对侧。

台风后的注意事项

灾后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与食物、水的消毒工作。

在飓风过后出现的停电和洪水期间,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人员健康和安全。

暴风雨过后,人们可以遵照FDA给出的如下建议,以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飓风过后出现的停电或洪水期间,FDA认为消费者面对的最大食品安全挑战将是食物保存,应冷藏食物于或低于华氏40度(4.4益),冷冻食物于或低于华氏0度(零下18益)。

易腐食物,如肉、禽、海产品,牛奶和蛋类等,若冷藏或冷冻不当,即使完全煮熟,在食用后也可能引起疾病。

FDA认为如果出现洪水,人们还须考虑所存食物和饮用水的安全性。

台风记忆

1906年香港强台风

1906年9月18日21时,一股强台风袭击了香港港口,造成9艘轮船翻沉,22艘轮船被撞毁,数千只舢板和帆船倾覆,估计有1万人被淹死或被横飞的木块致死或被倒塌的房屋压死。九龙的死亡情况更为惨重,这次台风造成的损失达2000万美元。

1906年9月14日,维多利亚的主教霍尔博士,与他的4名学生,一起登上他宽敞舒适的游艇“先锋”号,在蓝天白云下驶出香港港口,准备到中国的沿海地区去传播基督教的福音。4天后,大海风平浪静,霍尔主教透过水平仪一看,急忙在自己身上画十字。原来,他的眼前正有一股巨大的台风移动。他的一个学生用颤抖的手指指着说:“白马。”所谓“白马”,是指向前奔腾的白帽巨浪,它所到之处,对任何人和任何物来说都意味着毁灭。白帽浪奔腾而来,转瞬间便将“先锋”号的船舱和船身撞断。当台风把主教和他的4名学生吞噬时,他们正紧紧地抓住船壳。

香港气象台发现了这股正在逼近的台风,并于下午8时40分施放了台风信号枪。20分钟后,台风从西面刮进海湾,刮翻了11艘大船,22艘中型船只以及2000多只舢板和帆船。这些船上的人,估计有8000人被淹死。1698吨的德国轮船“波特拉奇”号被台风掀翻,压在“埃玛·露易肯”号和“蒙特埃格”

号上,后来又被刮到了九龙码头。从纽约开来的2000吨美国邮轮“稀奇科克”

号,也被台风刮离水面,从空中越过海湾,落在海滩上。

当时停泊在港口的法国舰队,大部分船只遭到了破坏。水雷驱逐船“弗龙德”号被巨浪推上海滩后,又被时速高达160千米的大风刮翻,造成了6名船员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