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2014版初级会计电算化(1CD)
48723700000007

第7章 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1)

计算机一般知识★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安全★★★

考点归纳解读

考点一计算机一般知识

(一)计算机

计算机,又称电脑,英文名称是Computer。计算机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地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1.计算机的产生

1946年2月,美国,名为ENIAC,用于弹道轨迹计算(军事目的)。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这个阶段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用途。

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这个阶段出现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程序的编制方便了,通用性增强了,从而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从军事研究、科学计算扩展到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并开始进入商业市场。

第三代(1965—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突出特点是可靠性高、功耗低、体积小、存储量大、速度快等,并且更加广泛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1年至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发展方向

未来计算机将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4.计算机的特点

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容量大、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

(二)计算机的种类

1.根据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可分为:数字电子计算机、模拟电子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分为通用机和专用机。一般的数字电子计算机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个人机、PC)。

4.根据用户的使用角度可分为微机、服务器、终端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字长:是计算机信息处理中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字长越长,数据的运算精度和计算机的运算功能就越强,它的行使空间就越大,处理速度也就越快。

2.主频:是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即CPU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操作次数,是决定计算机速度的重要指标,频率越高处理速度就越快。

3.内存容量:内存容量越大,计算机处理时与外存交换数据的次数就越少,因此处理速度就越快。

4.存取周期:存取周期越短速度越快。

5.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钟能执行的指令数,一般以每秒所能执行的百万条指令数来衡量,单位为每秒百万条指令。影响计算机运算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中央处理器的主频和存储器的存取周期。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使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大致可以分为数值处理和非数值处理两大类。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是计算机应用的三个传统领域,近20年计算机又在许多新的领域大显身手,主要是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和网络等方面。

1.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类、加工、利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数据处理是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的基础,各类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都需要数据处理的支持。会计数据处理是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处理的一个典型实例。利用计算机完成原来由人工所做的大部分会计核算工作,如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另外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核算、销售管理、应收/应付账款管理等与会计系统相关的工作。

2.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指用计算机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等领域中涉及的复杂的数据运算。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应用的领域。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在生产过程中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数据、监测数据,进行判断、分析,并按最佳值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自动调节或故障预报等。这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完成一些特殊环境、特殊要求下的工作。例如,会计电算化中利用某些指标对企业库存量进行的报警和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帮助人们完成某项任务的系统。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工作,包括产品设计和工程设计两大类。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后,降低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设计质量。

(2)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控制与操作,从而改善制造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CAM在飞机和汽车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3)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指功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形象化,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特别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推动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5.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应用领域,把计算机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便形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通信应用领域的典型代表。

6.人工智能(AI)

人工智能简称AI,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如判断、理解、学习、问题求解等,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已经开始进入实用阶段。

考点二计算机硬件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只有硬件而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硬件系统包括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外部设备(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一)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指计算机输入各种信息(程序、文字、数据、图像等)的设备。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条形码输入器、光笔、触摸屏等。在会计电算化领域,会计人员一般用键盘和鼠标来完成会计数据或相关信息的输入工作。

1.键盘

键盘是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它是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机电转换设备。键盘可分为主键盘区、小键盘区、功能键区、光标/编辑键区四个部分。主键盘区包括字母键、数字键和各种符号(如“;”、“,”、“=”、“*”等),是键盘操作的主要区域。小键盘区位于键盘的右下角,主要由数字键和光标/编辑键组成。功能键区位于主键盘上方,主要有Esc、F1~F12等。这些键在各种软件中分别被定义为特定的功能,如将F1定义为帮助键,Esc定义为终止(中断或退出)程序键。光标/编辑键区位于主键盘和小键盘之间,主要用于在编辑文件时控制光标的移动和进行文字的删除和插入操作等。

(1)字母键

键盘上大小写字母是同一个键。开机后,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键默认处于“小写”状态。此时,按任一字母键,输入的均为小写字母。输入字母时,大小写字母之间的转换方式有两种:

①大小写状态转换键。在“小写”状态下按Caps Lock键,转换为“大写”状态,此时键盘右上角的Caps Lock指示灯亮,并且输入的字母均为大写字母。同样,在“大写”状态下按Caps Lock键,将转换为“小写”状态。

②转换键。在“小写”状态下,按住Shift键同时按住一字母,输入的将是大写字母;同样在“大写”状态下,按住Shift键的同时再按下字母键,输入的便是小写字母。

(2)双符号键

在主键盘区,数字键及符号键均在一个键上显示两种符号。按下这些键,输入的是该键下方的数字或符号,按住Shift键的同时再按下这些键,输入的将是该键上方的符号。

(3)控制键

回车键(Enter):或称换行键。

空格键:空格是一个符号,并不是真正为“空”。

退格键(Backspace):使光标左移一格同时删除光标左边位置上的字符。

组合键:通常不能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键配合使用。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中,分别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专门的定义。

2.鼠标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鼠标可以通过光标的定位快速地完成操作,是现在微机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输入设备。

(二)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指用来输出计算机处理结果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把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字符、图像、表格、声音等)或能为其他机器所接受的形式。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1.显示器

显示器是用于显示计算机输入输出信息的屏幕设备,又称监视器或显示终端。微机的显示系统由显示器和显卡构成。显示器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显示器的质量,更要看显卡的质量。

2.打印机

打印机是从计算机获得硬复制的输出设备,它将计算机的信息打印到纸张或其他特殊介质上,以供阅读和保存。常见的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3.绘图仪

绘图仪是一种可以输出图形的硬复制设备。一般分为笔式、喷墨式和发光二极管三大类。笔式绘图仪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

一台计算机必备的输入输出设备是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计算机的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称为计算机的外围设备。而外存储器和触摸屏既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又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三)运算器

运算器是指在控制器控制下完成加减乘除运算和逻辑判断的计算机部件。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装置之一,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算器不断从存储器中获取数据,经计算后将结果返回存储器。

(四)存储器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它的基本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按照指定的地址存入和取出各种信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元是字节(简称B),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的总和称为这个存储器的存储容量。描述存储容量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别有B、KB、MB、GB、TB。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TB=1024GB=1024×1024MB=1024×1024×1024KB=1024×1024×1024×1024B

按照存储器在计算机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存储器

内存储器也称主存储器,简称内存,它直接与CPU交换信息,在计算机系统内部是仅次于CPU的重要器件之一。中央处理器加上内存就是通常所称的计算机主机。内存按其功能,又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ROM、RAM和Cache。只读存储器(ROM)存放重要的、固定的并且反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ROM中的内容只能读出、不能写入。ROM依靠电池供电,关闭计算机电源后,其中的信息并不会丢失。

随机存储器(RAM)可以随时读出和写入,用来存放计算机工作时所需要的程序和各类数据,RAM依靠计算机电源供电,当切断计算机电源之后,RAM中的信息就会完全消失。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微机内存指的是随机存储器(RAM),它有较高的读写速度,但存储容量小且价格较贵,不能永久地保存程序和数据。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CPU和RAM速度不匹配的矛盾而产生的。

(2)存储容量和存取时间。这是内存性能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内存容量越大,则程序运行速度相对就越快。存取时间越短,则性能越好。

2.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又称为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主要用来存储大量的暂不参加运算或处理但需要长期保留的数据和程序,它是内存的后备和补充。常用的外存储器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移动存储设备与移动硬盘等。

(1)磁盘存储器。常见的有软盘存储器和硬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简称软盘,目前常用的软盘是3.5英寸软盘,容量1.44MB。软盘容量较小,读写速度也比较慢。硬盘存储器简称硬盘,通常固定在主机箱中,存储容量较大,目前微机上的硬盘容量一般在几十GB,而且读写速度较快。

(2)光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简称光盘,是一种大容量的辅助存储器。它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可靠性高、保存时间长、价格低和便于携带等特点,是现在使用很多的一种存储设备。普通用户使用的光盘大多是只读光盘(CD-ROM),容量一般在几百MB。要使用CDROM,微机上必须配备CD-ROM驱动器,简称光驱。其读取速度比软盘快,比硬盘慢。

(3)磁带存储器。磁带存储器容量大、卸载方便,经常用来作为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磁盘上数据的后备介质,是计算机用来保存数据文件的大容量存储器,其速度比磁盘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