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循环经济
1.创新产生价值——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
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特征是实现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
循环经济体系是以产品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废物高效回收和绿色消费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体系。由于它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程度,并且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因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背景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社会的发展历程。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与此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控诉。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200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决定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并制订行动计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是按生态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的循环网络型工业,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又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与和谐的生态功能。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量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
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为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资源再生”的封闭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并非仅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
3.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人类对发展认识深化的标志。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经济、人文、自然诸要素的整体协调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
当代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着生存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既对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综合国力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在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要增强本国或地区的综合国力,都无法回避科技、经济、资源、生态环境同社会的协调与整合。因此,详细考察这些要素在综合国力系统中的功能及相互适应机制,进而为国家或地区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十分重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在9%左右,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经济增长达到两位数,能源与环境的压力日益突出。有资料表明,2003年中国消耗了世界钢铁总量的27%,水泥总量的40%,煤炭总量的31%,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世界的4%,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11倍,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在一些地方已经远远超过了极限。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目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也是在生态环境成为经济增长制约要素、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公共财富阶段的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是建立在人类生存条件和福利平等基础上的、以全体社会成员生活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的本质是对人类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追求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从源头关闭污染的闸门——清洁生产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具体措施包括: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2.清洁生产的产生背景
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应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和地区政府的极大关注。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兴起。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并逐渐发展为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正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及其实践的逐步形成与不断发展的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末端治理”的环境污染控制实践的反思,清洁生产应运而生,并成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战略措施。
3.清洁生产——历史的必然
清洁生产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控制模式,强调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源、能源转换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努力还可使破坏了的生态环境得到缓解和恢复,排除匮乏资源困境和污染困扰,走工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清洁生产是人们思想和观念的一种转变,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一种转变。清洁生产的出现是人类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一项迅速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是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所制造出的有损于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发展这种负面作用逐渐认识作出的反应和行动。自1989年联合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以来,全球先后有八个国家建立了清洁生产中心,推动着各国及地区清洁生产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4.新化学婴儿——绿色化学
在现今社会中,一提起“化学”,很多人都要紧皱双眉,因为他们都认为“化学”是引起环境污染的根源。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家的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离不开化学的发展。
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
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从开始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绿色化学对化学本身而言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到来。
绿色化学的实施可以同时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它是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与技术支持。
第三节有益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的新型消费——绿色消费
1.颜色带来的革命——绿色消费
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21世纪是绿色世纪,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
绿色消费,也称可持续消费,是指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
国际上公认的绿色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废弃物的处置;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绿色消费要求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要符合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的要求。绿色消费的重点是“绿色生活,环保选购”。
2.消费观念的绿色嬗变
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与传统文化中健康合理的生态观和消费意识具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础,那就是勤俭节约。
但是绿色消费观念又不同于勤俭节约,它力图改变以往只关心个人消费,很少关心社会生活环境利益的传统消费观,将消费者利益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抵制购买和消费那种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环境污染的商品。
当人们购买一切商品都乐于选购绿色产品时,表明人们的消费观已升华到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新阶段。
目前,在我国倡导绿色消费,内容主要包括: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例如:节水、节纸、节能、节电,多用节能灯,外出时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汽车,减少尾气排放等等。
(2)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选择那些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像无磷洗衣粉、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绿色食品,以扶持绿色市场,支持发展绿色技术。
(3)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尽量自备购物包,自备餐具,少用一次性制品。
(4)垃圾分类,循环回收。在生活中尽量使垃圾分类回收。像废纸、废塑料、废电池等,使它们重新变成资源。
(5)救助物种,保护自然。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和使用野生动物制品,制止偷猎和买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3.绿色消费十条建议
购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愈加严峻的环境危机,人们正确的环保意识将直接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这里有十条建议,它能让你的购物更加环保,会促使人们的行为变成一种美德。
(1)购买(大量)散装的物品。购买大量的能用到的商品,可以减少在包装方面的浪费。
(2)购买可循环使用的产品。如果没有购买可循环产品的市场,那就没有可循环利用的动力。
(3)少购买一次性产品。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杯和塑料碟子,都是我们贪图方便而破坏环境的例子。
(4)使用可充电的电池。普通干电池含有镉和汞,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可充电电池寿命更加长久,花费更少且造成的环境污染少。
(5)买二手的或者翻新的物品。当你购买在线拍卖品或者在Windows在线展览中购买二手商品,你就通过使物品最大化的利用而为减少污染出了一份力。
(6)购买水流小的淋浴喷头。节约阀门和低流量的淋浴喷头可以减少50%家庭用水。
(7)使用节约家电。当你购买洗衣机、电视机、空调、冰箱或者其他家电的时候,一定要购买节能产品。这样做不仅做到了节能、环保,还可以节省电费。
(8)购买节能灯具。这是你所能做的节约能源和节省钱的最简单的事之一。
(9)用天然的、无公害的物品代替化学制品和杀虫剂。因为化学制品和杀虫剂留有不可预知的残留物,它们不仅对环境无益,而且还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10)买轮胎要选寿命长的或者翻新的。当你买轮胎的时候,要尽你所能买那些最耐磨的,并且保证胎的气要足,这样可以减少磨损和节省汽油。
还有上百种方法可以帮你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和抵抗全球气候变化,它的好处是无穷的,无论是当代人还是将来的子孙后代都会因此获益。
第四节节约资源的法宝——循环再利用
1.实用主义——循环再利用
循环再利用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一种保护,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循环再利用是指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进行使用。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2.为什么要循环再利用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持续发展,它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而可以利用的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尽管技术进步可以开拓新的资源,但从总体上不能改变地球资源的有限性。资源是有限的,对于这一点,人类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如果认识不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随意浪费、破坏,无节制地耗用,资源枯竭的危机就会发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