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探究式科普丛书-古老的脊椎动物:鱼
48709800000007

第7章 千姿百态的鱼类世界(3)

4.喜欢接吻的鱼和能够变性的鱼

(1)喜欢接吻的鱼

有一种接吻鱼,又名亲嘴鱼、吻鱼、桃花鱼、吻嘴鱼、香吻鱼、接吻斗鱼等,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一带。通常,接吻鱼的体长为20~30厘米不等;身体呈长圆形,头大,嘴大,尤其是嘴唇又厚又大,并有细的锯齿;眼大,有黄色眼圈;背鳍、臀鳍特别长,从鳃盖的后缘起一直延伸到尾柄,尾鳍后缘中部微凹,胸鳍、腹鳍呈扇形,尾鳍正常;身体的颜色主要呈肉白色,形如鸭蛋。

通常,接吻鱼贪吃,主要的食物是冷冻卤虫,也喜食蚯蚓,对鲑鳟鱼卵尤其爱好。一般来说,接吻鱼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1℃~28℃,最适生长温度是22℃~26℃,喜偏酸性软水,能刮食固着藻类,刮食时上下翻滚,极为活泼。接吻鱼性情温顺,好动,宜与比较好动的热带鱼混养。

此外,接吻鱼还有一种呈淡青色的品种,不过并不多见,而水族市场上销售的另一种呈心形的种类则是它们的人工改良品种,使其形体更具吸引力。通常,接吻鱼既有观赏价值又有食用价值,属于经济价值极高的一种鱼类。与其他热带鱼类比,接吻鱼没有鲜艳动人的色彩,可是仍然受到热带鱼爱好者的青睐。这是因为接吻鱼不仅具有“接吻”的绝活,而且游泳技术相当高超,它们能在水中翻腾跳跃,犹如优秀体操运动员表演翻筋斗一样精彩,令人拍手叫绝。

通常,当两条接吻鱼相遇时,双方都会不约而同地伸出生有许多锯齿的长嘴唇,用力地相互碰在一起,如同情人“接吻”一般,可以整整一下午都保持接吻的动作,用力地接触,丝毫不顾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过,你有所不知的是,这种“热吻”,事实上并不是“求爱”,而是在打斗。由于接吻鱼具有保卫“领地”的习性,两者相遇时,用长嘴唇相斗来解决“领地”争端,直到有一方退却让步,“接吻”才宣告结束。但这种争斗并不激烈,一方若退让,胜利者并不会继续穷追猛打,而是继续埋头它的清洁工作,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接吻鱼喜欢亲嘴的习惯对于鱼缸的生态十分有利。接吻鱼经常用嘴不停地啃食水草上和水族箱壁上的藻类和青苔,这样能使水草鲜绿,箱壁保持清洁,对清洁水族箱起了很大作用。

接吻鱼在啃食箱底藻类和青苔时,常常头朝下,呈倒立状,十分有趣。虽然接吻鱼是大型鱼种,但它对一般的大型水蚤并不感兴趣,而经常是张开大嘴去“喝”一些小型水蚤才能吃饱,可以说,这也是热带鱼的一种特殊的取食方式。由于养接吻鱼一举两得,很多人会在热带鱼箱里放几条接吻鱼做“清道夫”。

事实上,尽管接吻鱼如此忙碌,但依旧不是良好的“水族清道夫”,因为它们虽然喜欢啄食藻类,但这些却并不是它们的主食。

通常,接吻鱼的食量很大,可以接受任何饵料,啃食藻类不过是它的自然天性以及补充它习性好动而大量消耗的体能,随着生长发育,它的排泄物也会大量增加,几乎比它“清扫”的脏物还多!

总之,接吻鱼温和的习性不会对其他任何鱼类构成威胁,因而适宜混合饲养。

(2)能够变性的鱼

鱼有雌有雄是尽人皆知的,但也有某些鱼类会发生性别转换,却是很少为人所知的。

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背鳍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通常,成鱼体长在20~30厘米。石斑鱼为雄雌同体,具有性转换特征,首次性成熟时全系雌性,次年再转换成雄性。因此,雄性明显少于雌性。

另外,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生活着一种蓝条石斑鱼。这种鱼的性别可每天变换数次,若两条鱼交配产卵,则其中一条充当雌鱼,另一条则充当雄鱼,但是,若一旦交配完后,它们则会互换雌雄,再进行繁殖。

通常,石斑鱼喜栖息在沿岸岛屿附近的岩礁、砂砾、珊瑚礁底质的海区,一般不成群,栖息水层随水温变化而升降。它属于肉食性凶猛鱼类,一般以突袭方式捕食底栖甲壳类、各种小型鱼类和头足类。

此外,生活在红海的红稠鱼,性喜群居,每一群红稠鱼中只有一条雄鱼,其余都是雌鱼。一旦雄鱼死亡,雌鱼中最强壮的一条就要发生变化,从外表的生殖器官开始慢慢向雄性转变,最后成为鱼群中的新头领。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见的黄鳝,也会出现变性的情况。

黄鳝是热带及暖温带鱼类,是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在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除西北高原地区外,中国各地区均产此鱼,特别是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更是盛产黄鳝的地区。

黄鳝在国外主要分布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印度、日本、朝鲜也产黄鳝。这种鱼日间喜欢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它的鳃不发达,而是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黄鳝也能生存。

一般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这种鱼也不会死亡。

黄鳝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不会死亡。通常,黄鳝生殖季节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

黄鳝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为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一般来说,第一年的幼鱼只能长到20厘米左右,只有2冬龄的雌鱼才能生长为成熟期,体长至少为34厘米。因而,可以说,黄鳝在一生中既当妈又当爹。这一类鱼的最大个体可达70厘米,重1.5公斤。

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一般来说,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5.有毒的鱼

在鱼类的大家庭中,有一些鱼是轻易碰不得的,因为它们是有毒的,如河豚。

据统计,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鱼类至少有1200种,主要有这么几类:①鱼体内有能够制造毒液的毒腺,毒腺能把毒液输送在牙齿和棘刺里;②在鱼的肉、卵或者内脏中含有毒素;③某些鱼类,两类毒素都具有。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有毒鱼类都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水域,以及非洲东部和南部、澳大利亚、玻利尼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日本南部等区域的海岸线附近。

据专家估计,每年约有5万人会成为这些有毒鱼类的牺牲品,中毒主要症状有疼痛、昏迷、灼热感、痉挛和呼吸困难等。此外,最严重的还有可能丧命。

河豚

河豚鱼又名气泡鱼,也称鲀鱼、辣头鱼等,是暖水性海洋底栖鱼类,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大海区都有捕获。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生有毛发状的小刺;头比较方、扁,有的有美丽的斑纹,有些则没有斑纹;眼睛平时是蓝绿色,还可以随着光线的变化自动变色;上下颌的牙齿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块锋利的刀片,这使河豚能够轻易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它的鳃小且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鱼体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一般来说,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有少数几种生活在淡水中。

河豚和其他鱼类一样,也有天敌。一旦遭受威胁,它就沉下水或利用空气使其身体膨胀成圆球,把一片片鱼鳞变成一根根的刺,使天敌望而生畏,很难下嘴。因而,可以说,这是刺河豚鱼的“祖传秘方”。

许多类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有人测定,河豚毒素的毒性可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000多倍。因此,只需要微量就能致人死命。不过,事实上,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

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

一般来说,河豚毒性大小,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实际上,尽管河豚有剧毒,但它的肉鲜美,柔嫩无比。所以,还是有众多贪食的人喜欢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国家是日本。

此外,与蛇毒、蜂毒和其他毒素一样,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从河豚肝脏中分离的提取物对多种肿瘤有抑制作用。目前,人们已经将海豚肝脏蒸馏液制成河豚酸注射液,以用于癌症临床治疗及外科手术镇痛。

另外,还有肥皂鱼、黄蜂鱼、毒棘豹蟾鱼、军刀状鱼、副刺尾鱼、洛氏刺尾鱼等,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对人和其他生物均有一定的危害。

从大体上看,鱼类体内的这些毒素主要是为了进行防御,一些还可杀死隐藏在鱼鳞中的细菌。事实上,人如果被有毒鱼刺伤时,最佳的处理方式是将被刺部位放入热水中并保持30~40分钟。当然,采取这种方法的目的并非为了清洗掉毒素,而是为了加快它们的分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