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48708600000029

第29章 北京奥运与传媒力量(1)

——兼谈《人民日报·奥运特刊》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温红彦

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举国关注,全球两万多名记者同台竞技,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在我国传媒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各家媒体尽其所能,把奥运报道做到了各自水平的极致。

在家门口报道奥运会,对我们多数编辑记者来说,的确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也可能是一生中唯一的机会。它让我们在这场奥运大战中经受了洗礼,给我们的职业生涯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这里仅结合自己作为《人民日报》奥运编辑组副组长、在参与组织编辑《奥运特刊》期间的体会,谈谈奥运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奥运给我们留下什么?

奥运让我们看到什么

——传媒竞争陡然加剧 报纸一展大家风范

北京奥运会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使传媒业的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报纸、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手机,都为全世界了解奥运信息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展示了强大的力量。“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理所当然有媒体的一份功劳。

事实上,现代奥运会一经诞生,就有媒体如影随形。时代不断进步,采访奥运会的媒体规模也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奥林匹克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还是一场传媒大战。

早在1892年,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演讲中,就惊讶于传媒的跟进。他说,一种关心帮助体育界的专业刊物诞生了,无数报刊应运而生!希腊奥林匹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存有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首届奥运会媒体报道的资料,证明当时就有记者做现场采访。我国媒体与奥运的首次接触是在1904年。当时传媒形式只有报刊,几家国内报刊简短报道了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比如当时的《大公报》,曾在一篇关于博览会的报道中提及同期举行的“亚力必嬉赛力会”(即第三届奥运会),这应该是我国媒体对奥运会的最早报道之一。

电视记者是1936年柏林奥运会出现的。他们在场上用摄像机拍摄图像,然后回电视台进行编辑。随着电视转播技术的进步,1956年意大利冬奥会第一次有电视实况转播,不过信号只能覆盖本地区域。直到1964年东京奥运会,卫星技术让发达国家的人们通过卫星电视欣赏到奥运会赛场盛况。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运动员6000人,媒体记者达6800人,首次超过运动员人数,新闻竞争异常激烈。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媒体人员22000多人,电视观众突破40亿人次。

看今天的中国传媒业,每一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如果说电视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那么报纸为读者送上的就是文字大餐。尽管如今几乎人人都能享受电视直播,但许多人仍无法舍弃报纸,因为报纸在提供深度报道的同时,也为喜欢阅读的文化人提供了文字享受,并承担了信息筛选的职能。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使人们获得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对于电视和报纸,网络天马行空,想听就听,想看就看,想说就说。报纸和电视是我说你听,而网络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平台,无论想看想听还是想说,只需敲敲键盘按一下回车。国内互联网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万瑞数据发布《网民奥运媒体选择及网站评估报告》,调查显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超过90%的中国网民把互联网作为获取奥运信息的首选媒体,在网民群体中互联网的奥运传播力超过电视。这个调查也许不一定很准确,但它说明在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网络的作用急剧增强。

还有手机新媒体,也在北京奥运这个平台上武装起自己。手机作为终端的突出优点是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看奥运。于是,手机短信、手机电视、车载媒体等移动传媒纷纷亮出新面孔。特别是奥运期间的手机电视,虽然普及的面不够广泛,但巨大的优势让它的前景一片光明,被业内人士誉为3G时代的“新杀手”。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坚守了自己的领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相对于电视在国际赛事方面的表面化、网络虽海量但难免粗疏而言,报纸选择独家角度,提供专业观点,表现出大家风范。报纸还主动与网络联姻,报网融合搭建的平台使报纸的强项更强。奥运期间,《人民日报》记者将100字内的短信发手机报,300字左右的消息供人民网,分析性报道给自己的主报,使新闻原创力最大限度地辐射出去,将新闻生产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在这次新闻竞争中,不独《人民日报》,其他各类报纸都做得很漂亮,不少文章引人入胜,许多图片精彩纷呈,为后人留下了北京奥运的独特记忆。

可以说,这次北京奥运会全面引爆了多元传播格局下各类媒体的竞争,它对我国传媒市场格局的深远影响,在不久的将来会进一步显现。

我们为奥运做了什么

——全面报道赛场内外风云,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举办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报道好奥运,引导好舆论,是传媒尤其是党报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这在学界和业界已成共识。而舆论引导,首先要解决传播力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中说,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正确导向,在同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总书记这些话,是对新闻传播规律的深刻阐释。报纸是新闻纸,首先要报道好,才能引导好;报道是前提,引导是目的;报道不准确、不生动,就不能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奥运报道期间,也正是全国新闻界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时候。作为《人民日报》,怎样在奥运报道中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奥运报道,提出要具有国际视野,彰显现代风格,增强服务意识,展开立体报道,在内容、形式和运行机制上积极创新,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目标。

早在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0天之时,我们教科文部就推出《全景奥运》专版,集中组织迎奥运的报道,每周1个版。2008年1月起又增加为每周2个版,由体育组的编辑记者承担编采任务,共刊出97期,2008年6月底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7月1日起,报社创办《奥运特刊》,每日2个版,7月21日起增加到每日4个版。8月8日到8月25日,《奥运特刊》扩大为每日12个版,而且这12个版都是彩版,这在《人民日报》历史上是第一次。无论从版面的规模还是到稿件数量,都是《人民日报》前所未有的。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版面安排上,我们努力把握好以下三个关系:

——赛事报道与非赛事报道的关系。奥运报道中赛事报道是重点,但为了对奥运进行全景式记录,全方位展示国家形象,必然要进行大量非赛事报道。《奥运特刊》共12块版,前8块版报道赛事,后4块版报道赛场服务、志愿者等赛外情况,体现我国作为东道主为举办奥运会所做的努力;

——主赛区与分赛区的关系。在报道好北京主赛区的赛事和活动时,也报道了香港、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等分赛区的赛事和活动,保证各赛区均有关注,体现全国共同参与奥运、共享奥运;

——国内报道与国际报道的关系。注意充分体现世界性,《奥运特刊》四版每天整版报道外国运动员参赛情况,特刊8个版更是每天一个主题,集纳式报道外国运动员的方方面面,如8月15日《有些奖牌,足以让一个国家狂欢》等,关注体育小国、角度独特。据统计,奥运会期间,报道了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情况以及国际社会的反响。关注国际奥委会等对北京奥运的积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