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48708600000010

第10章 新媒体格局下媒体的共存与融合

赵晨伃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随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科学技术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变化,自身存在的形态和作用迅速拓展:从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又拓展到网络和手机;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和文化的构成要素,政治和外交的有力武器,新闻媒体已经由过去的国家战略附属地位上升到国家战略主导地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出现、数字传媒的信息传播,由报刊、广播电视的线性结构传播发展成为网状结构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互动传播,使得信息传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

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5年的发展,截止到2008年6月,大陆网民总数达到2.53亿,手机用户突破6亿,移动电话普及率每百人拥有41.6部。这种对传统媒体来说带有颠覆性的变化,说明网络时代的来临,新闻和信息的即时性、互动性改变了媒体的生态,新媒体应运而生。拿2001年和2006年中国内地报纸和网络读者日到达率比较,报纸从70.6%降到65.4%,网络从38.7%上升到72.4%;日读报时间从53分钟降到38分钟,日上网时间从10分钟上升到60分钟,这种状况还在继续。当然,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传播方式,连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都在改变。

近来不断从西方传来百年报馆停刊的消息。怎样看待当今媒体的基本生态?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菲利浦·迈尔教授给出了报纸消亡的时间表,他认为,“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国内也有人计算过报纸消亡的时间等。综合媒体和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现在在中国谈纸质媒体的消亡为时尚早,一个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纸质媒体还有生存空间;再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共存、互补、融合、创新应该是当今媒体基本生态。

当今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传媒生产、存储、传输、接收、使用诸多环节数字化,从而使传媒融合成为可能。各类媒体可以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自由组合、相互渗透;高新技术还在发展,可以继续为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受众从媒体融合中获得好处,又有新的需求被激发出来,又为媒体进一步融合提供受众和消费市场,这就是媒体共存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图。

如果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融合放到整个文化产业大背景下来考量,共存融合应该走以内容为王、科技为先、资本为翼的道路。内容为王,就是内容决定需求,新闻信息采集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完全可以做到内容一次采集、多格式生成、多介质发布、集约化经营。科技为先,就是追随高新技术的发展,实事求是地选择发展道路,选择融合的切入点。媒体不能认为,一切新技术都是适用的,盲目效法、盲目跟进,不考虑实际情况,缺乏对新技术、新媒体运用风险的评估和对新的赢利模式的把握。一定要充分考虑技术的成熟度;考虑世情国情、社情民意、未来可持续发展谋略;考虑受众人群的分布及阅读方式,研究分众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可行性以及市场发展前景;还要考虑资金链等因素来谋篇布局。资本为翼,就是资本决定市场规模,规模决定传播,传播决定影响力。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融合,主要路径有三条,即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传媒终端、传媒生产和传媒机构环节上的共存与融合。

关于传媒终端的融合。高新技术催生的媒体终端,当前主要指的是互联网、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要与之融合。

互联网基本上对目前已有的各种传媒功能进行了整合,有网络报刊、网络电视、网络电影、网络广播、网络出版、网络游戏、网络电话、电子邮件等,还有传统媒体没有的,如搜索引擎、虚拟社区、播客、博客、维客、网上论坛等,以其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和娱乐,以及交互性、便利性等吸引大量用户。宽带接入业务当前每年有20%-30%的增速,业内人士估计,很快将达到800亿元规模。中国的网络游戏萌芽于1995年,2007年玩家达到2600多万人,市场规模已达到上百亿元,到2010年预计将突破300亿元。

移动终端主要包括手机、掌上电脑、便携阅读器、车载楼宇接收设备等,传统媒体与之融合也势在必行。其中,手机已经从通信终端发展成为多媒体终端和多媒体生产工具,无疑是最重要的终端,在伊拉克战争中,手机已经成为战地报道工具。2007年国内手机报付费用户已经超过2000万,但是随着中国内地3G标准商用时代的来临,手机报面临着诸多考验。一是在内容上,与传统媒体趋同,与其他手机报大同小异,信息资源同质化;在形式上,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也未能让受众参与,缺乏互动,没有体现出手机的优势。二是在运作模式上,手机报主要由移动运营商或第三方公司与报社签约,媒体受制于人,内容发送时间比较固定,不能及时刷新。三是随着3G商用时代的来临,传输速度加快,收费下降,移动互联网免费信息资源日益丰富,更有高速无线上网、掌上宽带运用和GPS定位导航技术下的精准信息传播,意味着手机多媒体时代即将来临,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手机上网去获得更多信息,互联网上的门户、搜索、博客、播客等也都会加入到手机媒体市场的竞争中来。因此,当前的手机报正面临用户分流、优势变弱的挑战,急需拓宽思路,整合传播技术,融合传播媒介,变革运营模式。

数字电视,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电视在家庭中发挥广泛的多媒体功能和管家功能将成为可能。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8年是有线数字电视的高速增长年,到2010年整体转换大体完成,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国内数字电视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而机顶盒蕴藏的市场机会将达到上万亿元,可以代为完成现在人们跑银行、跑邮局要办的很费时间的交水电费、电话费等琐事。这两项加起来,市场份额将达到15000亿元。

关于传媒生产的融合。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国内不少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利用自有的信息生产优势,近年来陆续开发了网站、彩信手机报、网络数码杂志、电子报和公共新闻视频等,实行资源共享、做大做强,正在向多媒体传播集团转型。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记者开始成为多媒体、全媒体移动记者,出去采访能摄影、写文章、拍视频,发到网站上,放到电子阅读器上,编发到报纸或手机上等等。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媒体正在把自身一个个独立分散的管理系统,诸如内容生产、广告发行、行政管理、决策分析、客户管理等形成数字软件,整合到一个数字平台上进行综合处理,从技术层面讲,这些已经越来越成熟。

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媒体生产环节的改革创新永无止境。2007年4月15日,《广州日报》在发行电子报、已拥有1.36万用户的基础上,作了一个用微波发送电子报的可行性尝试,这在全国是第一家,据说在世界上也是第一家。他们通过电台,把《广州日报》电子文件6.5兆,发给接收器,与接收器连接的阅读器只用1分50秒就把报纸下载完毕,成本大概就几分钱,很低廉,这是优势。不过这样发送的《广州日报》还不能互动,并且受到微波差转站网布局的限制,有的地方收不到,或信号弱收不全等。但是这种多媒体融合试验很有意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在有的媒体运用数字化优势,将内容分类打包,用电子杂志方式呈现给读者,能够满足个性化、专业化需求,很受人们欢迎。但是由于技术还不成熟,下载比较慢,文件比较大,不够方便快捷,随着技术进步,这种分众化、专业化、人性化的信息发布与获取的市场前景令人鼓舞。

关于传媒机构的融合。传媒机构的融合,包括合作、联盟、合并,应该说,这是一股世界潮流。国外许多传统媒体几年前就开始开展并购策略,试图让传统媒体的优势通过整合转移到新媒体中去,实现产业模式多元化、赢利模式多元化。比如,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通过种种整合手段,业务涵盖了现代传媒所有形态,电影娱乐占25%,电视占22%,有线电视网占11%,直播卫星电视占10%,杂志占4%,报纸占17%,图书出版占6%,因特网等业务占5%,默多克认为他的新闻集团拥有最好的商业资产组合和公司结构,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让资产发挥了最大效用。

对我们来说,新闻集团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因此,我们要着眼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我国文化传播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审视和反思,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差距和不足,大力推动文化传播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生产传播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赵晨伃: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