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妹婿都在考评职称。忙得火上浇油,把个幼小的孩子扔在家中。文化考试不过关还不能参评。文考过了关,还要看指标、领导、专家、周围群众关系,让大家评头论足一番,然后才能决定可否戴上或中或高的职称帽子。好在眼下不再是前几年了,人们仿佛无路可走,全都拥挤到评职称一条道上。眼下四面八方千条道,条条道路通罗马。用人单位仿佛也于某一日开窍,不再戴有色眼睛看人,专盯着怀揣多种金字招牌的人,而更看重真才实学,注重实际能力。这给那些有实际东西而又不屑浪得虚名的人开了一扇天窗,升起了一线希望。只要有真家伙,不愁没人用。因此,职称的光辉正逐渐暗然失色。特别是评职称的“评”字,带有太多的余地和人文色彩,使职称的价值已蒙受扭曲。一度在许多部门,职称几乎成了人们奋斗的唯一目标,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工资待遇的唯一载体,心理平衡的唯一杠杆。有能力、有水平、有贡献的要职称,有功劳、有苦劳、有疲劳的要职称;年轻的年老的生病的要职称;当权的当官的也要职称。处处评职称、事事联职称,人人议职称。得不到职称不甘心,得到了职称也不顺心;得到了低级职称想要高级职称,得到了高级职称又看不惯其他人都有了职称。职称把人的心搞浮了、搞掂了。识几个字的人都跳不出职称的怪圈了。现在改革开放搞得活了,可以发财做事做大事,做乐意做、想做的事的门道多了,终于有一部分人潇洒地从职称这个热气哄哄的澡塘里逃了出来。因此我给妹妹说,要自觉地给职称卸载,不必负担太重。职身本来就无法承载那么多社会的东西,是人为的将其搞沉了。
俗话云:物极必反。可不是吗?现在你说你是高级职称,没有谁觉得你就来劲;你说你没有职称,白板一个,也没有谁会肤浅到认为你就不行。假如你正沾沾自喜喋喋不休地介绍自己并递上名片时,小心没准人家正嗤之以鼻地肚里在说:值几个钱呐?什么玩意儿!瞧那德性!
现实生活中,人们更注重真实的内容,无视虚浪的外在包装。这不能说不是社会的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