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婴幼儿好性格
培养婴幼儿的良好性格
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日成才,除了要进行智力投资外,可别忘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因为孩子性格如何,直接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那么,现代孩子需要如何培养呢?
要有强烈自信心
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项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困难。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首先要尽可能地早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鼓励他们要抱有成功的信心。
要有饱满的热情
一个人如果缺乏热情,任何事业都不能成功。热情,对大多数儿童来说,都是生而有之的。然而,要使其不受伤害,继续把热情保持下去,却不容易。因为热情是脆弱的,很容易被诸如考试的分数、他人的嘲笑或接连的失败等挫伤,以至被摧毁。因此,父母要十分注意保护婴幼儿的热情,千万不要随意伤害他。
要富有同情心
大多数儿童对于有生命的动物所遭受的痛苦是很敏感的。如果一个家庭经常关心他人,那么,自然会在婴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要灵活性强
怎样培养婴幼儿的适应能力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婴幼儿,使他们能早日成熟,避免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
要充满希望
要培养婴幼儿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乐观主义者。如经常教育婴幼儿: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当困难真的来到时,婴幼儿就会敢于面对它,临危不惧,从而建立起坚强的个性和忍耐力,这正是其一生成功的希望所在。
从玩具看婴儿的性格
婴儿的性格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你知道从玩玩具也可以看出婴儿的性格吗?
从玩玩具看婴儿的性格
婴儿对玩具爱不释手,似乎有多少也不能满足他们。偏爱哪类玩具、怎样玩耍,都能反映出婴儿的心理状态,与婴儿的性格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孩子的天性是玩。通过玩,婴儿感触现实、认识世界;而玩的时候是不能缺少玩具的。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不一,选择玩具及玩法自然不同。
如婴儿眼睛喜爱追逐色彩鲜亮的物品,手中摇动能发出响声的玩具。1岁的婴儿不仅看,还要动手去拿,那是想亲自感觉一下物品,体会物品的质地、温度。2~3岁时开始对能活动的玩具感兴趣,似懂非懂之间什么都要摸摸。3岁以后的幼儿更是喜欢自己动手摆弄玩具,摆弄甚至拆毁东西是因为他太好奇了。“这是怎么回事儿?我一定要弄明白。”于是,便出现了在大人看来的“破坏”行为。
喜欢怀抱绒毛类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一些感情丰富、细腻、依恋、温情的人。绒毛玩具常常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既可当做玩具,也可以视为伙伴;可以哄着它玩,也可以用它来发泄情绪,能满足孩子不同时刻的感情需要。另外,绒毛玩具特有的柔软质地,对性格孤独、胆怯,渴望关怀的孩子有安慰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喜欢拼装玩具的孩子,通常好奇心强,容易被吸引,注意力保持较久,做事比较有耐性。拼装玩具需要孩子脑、手、眼配合,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塑料拼装玩具的色彩漂亮、可反复拆装且较安全,是幼儿的必备玩具。3岁以内的孩子随意搭配,到4~5岁时就可以要求他们根据图型安装成一个“命名”的物品,也可以鼓励他们发明创造“自编”图形。
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性玩具,比如说:球、车、枪、剑、棍、棒等。这些孩子从小好动,经常做出踢、跑、跳等动作,被家长认为“不安稳”。他们通常精力充沛、胆量较大,对内心的情绪不加掩饰,动作就是他们的“语言”,是一种表达方式。这样的孩子喜欢简单的玩具,他的快乐源于活动本身,玩具在其中只是一个“饰物”。
还有的孩子喜欢电动玩具,一按电钮开关,玩具就可以让他们开心,但这类玩具的缺憾是只能看到“表面热闹”,无法探知其内部秘密。也有的家长因为电动玩具价钱最贵且易损坏,就只让孩子看着家长操作,而不让他亲手触摸。这样做的结果是只搏得孩子一乐,他对玩具的兴趣不会维持太久,更不要说培养探索精神了。
婴儿也有自己的性格
很多人都认为,初生婴儿是一块“白板”,家庭和社会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任意在这块白板上涂抹,塑造成任何一种家长和社会希望得到的模式。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华生甚至宣称:“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以及我可以用以培育他们的特殊的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其中任何一个,不问他们的才能、倾向、本领、父母的职业和种族,而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小偷。”
实际上,华生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任何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婴儿本身并不是一块可以任人涂抹的白板,他有自己的能力、气质,这些条件都会限制他以后的发展方向。别说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就是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也不是父母一方可以完全决定得了的。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家长对待婴儿的态度和行为完全是由父母一方的个性、价值观念、教育观念和对孩子的期望决定的,然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却表明,这种观点过于绝对。事实上,许多实验已经表明,婴儿本身的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父母对待婴儿的态度和方式。婴儿的气质类型主要有3种: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
容易型婴儿生活有规律、情绪愉悦、容易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实现新要求,因而护理起来比较容易,父母也就更愿意对他提供更多的关怀和爱抚,对待孩子的态度也更积极。这些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婴儿也会因此而感觉到自己被父母关心、重视,因而情绪、行为表现都会更加积极。
困难型婴儿护理起来比较困难,他们的生活没有规律,情绪比较消极,他们很难对环境和父母感到满意,因此往往使父母感到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自己是不称职的父母,或者对婴儿产生讨厌、仇恨等消极情绪。久而久之,父母就会对婴儿失去耐心,他们往往对婴儿施加压力、催促婴儿;或者向婴儿让步,放弃自己的要求;或者干脆埋怨、责怪甚至惩罚婴儿等等,这些都会使婴儿变得不耐烦、困惑甚至对父母产生敌意,从而形成一个消极的循环,这些婴儿护理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迟缓型婴儿和困难型婴儿有些相似,他们同样对洗澡、新事物和陌生人反应消极,但是由于他们的这些消极反应不如困难型儿童那样强烈,因而家长对他们也比较有耐心。但是,如果他们在那些家长认为很重要的方面仍然反应迟钝甚至退缩回避时,父母的宽容和耐心就很难再持久了。
他们会认为婴儿“无能”“胆怯”,因而往往会采取强迫手段,但这种强迫往往只能加重孩子的逃避反应,压力越大,逃避越强,于是导致一种消极的循环。亲子关系日益紧张,并影响孩子心理多方面的发展。还有些父母可能替这种迟缓型的孩子担心,因而采用过度保护的方式,不让孩子去适应新环境和新事物,同样也会影响亲子间的正常关系,妨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人只要一出生,都有渴望跟外界互动沟通的意愿,所以社会性发展不能谈什么时候开始,而是与生俱来,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去促进它。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俱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社交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孩子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孩子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孩子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被传染疾病,情愿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经常和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渐渐地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母亲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的家。所以,父母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里玩,最多只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的方式、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与其他人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正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的成长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测测孩子的社交能力
下面的测试题谈不上“及格”或“不及格”。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龄阶段的6条标准中的一条或两条,甚至一条也“不沾边”,您也不必忧心忡忡。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还很差劲,您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平都会“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1.会说“谢谢”“再见”“晚安”等问候语。
2.能与爸爸、妈妈等亲人表示亲近。
3.能对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老人表示礼貌。
4.至少拥有一个友谊已维持了3个月以上的朋友。
5.能主动欢迎来访的小朋友。
6.能微笑着和客人说话。
培养婴幼儿的智力
关注婴儿成长的6个必经阶段
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情感与智力发育的一些阶段非常关键,不容忽视,这些重要的阶段主要都集中在婴儿3岁之前。
婴儿的成长过程不是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的,他们在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育呈现阶段性的变化。法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布雷泽总结40年儿童教育的经验,通过与2.5万以上的夫妇接触,总结大量的实践经验,有着丰富的临床指导,编写出3岁前儿童情感发育的图表。布雷泽认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几个阶段都是令父母欣喜若狂的时刻,比如婴儿会坐、会站立、会迈步、会清楚地说出第一个字。
婴儿不断地学会新的本领,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其间的经历必定迂回曲折,这是正常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