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生长激素是促进幼儿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22时~2时之间,一般入睡后35~45分钟生长激素分泌量开始增加,每晚保证幼儿有9小时以上的高质量睡眠时间,可让幼儿在睡梦中一天天长高。高质量的睡眠是指睡眠质量好,深睡眠时间足够长,睡眠时肌肉放松,这些都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及生长。
随着幼儿手指的灵活度不断加强,有些父母会发现幼儿做什么都喜欢用左手,一些父母担心幼儿成为“左撇子”,总是随时纠正,其实在幼儿这个年龄段,最好还是任由幼儿的喜好为主。如果父母经常提醒幼儿使用右手,会减少幼儿挑战新事物的兴趣,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现代社会不强求人们一定要用右手,因此无论是习惯左手或右手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幼儿可以自由健康快乐地生活。如果父母还不放心,可在幼儿开始对写字产生兴趣时,有意识地诱导幼儿用右手写字。
虽然幼儿已经1岁多了,但有些父母会发现自己的幼儿突然不喜欢用小匙吃饭,而是喜欢像以前一样用手抓饭吃,喝奶也不再喜欢用杯子而喜欢用奶瓶,走路也喜欢让父母抱着,仿佛回到了婴儿时期。其实幼儿的成长就是在反复不停中进行的,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父母对幼儿的成长要求也在逐渐变化,而过于期待幼儿的快速成长也会使幼儿“消化不良”,一旦幼儿失去了某些兴趣后就会出现反复,因此父母要为幼儿提供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的环境,这样幼儿才会对外界产生不断的兴趣。
幼儿的很多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所以此阶段要加强良好饮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如:严格按食谱安排幼儿每日的饮食,尽可能选择多样性的食物,保证宝宝的饮食多样化,摄入更全面的食物。
饭桌上不要讲话,不要呵斥幼儿,应注意桌面清洁,餐具齐全、卫生,饭菜的冷热要适度,并根据进餐人数适当分配,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不独自享用的好习惯。
要加强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开始时,可给幼儿在他的专用小碗中装小半碗饭菜,要求幼儿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如果幼儿能独自吃饭,要对其进行表扬。当幼儿吃得差不多时,大人再帮助他把饭喂完,保证幼儿吃饱,切忌粗暴处理或包办代替。
幼儿偶尔进食量较少时不要勉强,进餐时不能催促幼儿,要让幼儿细嚼慢咽,可给幼儿准备一条干净的餐巾。
2~2.5岁幼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幼儿腹泻是父母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在幼儿腹泻时要注意给幼儿补充适当的营养。腹泻通常会引起脱水,而且也会导致体内钾离子、钠离子的流失,因此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蔬菜汤,如胡萝卜汤等,腹泻较轻时可不用刻意补充水分。在饮食上可吃比平时软一些的食物,含糖较多的水果要少吃些。由于腹泻时分解牛奶、奶粉等含乳糖的消化酶减少,因此腹泻严重时可适当补充乳糖分解酶。如果幼儿的食欲正常,与平时一样的饮食也不会造成幼儿的困扰,如果幼儿吃饭后腹泻加重,则需及时就医。
肥胖对身心都会有影响,幼儿也不例外,肥胖会成为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诱因,如果幼儿的肥胖程度较重,就需要减少热能的摄入,肥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热量摄入过多,在控制热能摄入的期间,要保持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的热量在10千卡以内,食欲旺盛的幼儿,就需要摄入低热量的食物,如蔬菜等。此外还要增加热量的消耗,陪着幼儿多玩游戏多做运动,养成多运动的好习惯。
每个人都有耳垢,幼儿的耳垢究竟是掏还是不掏,耳鼻喉科与儿科的医生也有很大的分歧。从儿科医生角度看,如果幼儿安静地让父母掏耳朵,且仅仅是用掏耳勺掏耳朵入口处的耳垢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安静地让父母掏耳朵,就不要给幼儿掏耳垢。如果用棉签或棉棍给幼儿掏耳朵就容易损伤幼儿的外耳道,或将耳垢不断的推到耳朵里,甚至如果掏耳朵时幼儿不安静地呆着,有可能会损伤鼓膜。从耳鼻喉科医生角度看,耳垢较多特别是油耳,耳内进水,耳垢膨胀,就会堵住外耳道,因此每年可以掏1~2次。
此外,如果是经常游泳的幼儿,1年内应该到耳鼻喉科检查2次,若听力正常,可以到3~4岁时掏耳朵也是可以的。
2~3岁幼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当幼儿患病时,睡觉会出现许多异常的现象,只要父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幼儿的正常睡眠通常是呼吸均匀、安静、舒适的,如果幼儿在睡觉之前烦躁,睡着后易被惊醒,面部较红,且呼吸较以前加快,心率加快等,说明幼儿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要适当的多给幼儿补充水分,如果测体温发现幼儿已经发热,且体温没达到38℃时,可给幼儿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高于38℃时,应及时就医。
若幼儿发热的同时伴有睡觉时哭闹,蹬被子、摇头、抓耳朵,则说明幼儿可能患上了中耳炎,也需及时就医。若幼儿睡着后经常突然大声啼哭,则说明幼儿可能是白天受到惊恐等刺激,或者是白天玩耍得过于劳累所致。
许多父母为了避免幼儿经常生病,多给幼儿吃维生素等营养品,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抵抗力,其实作用不大。通常人们说的抵抗力,是来自白血球和抗体的,除先天的免疫缺陷疾病,绝大多数的幼儿都没有免疫缺陷方面的问题。
幼儿患病是由于接触到了从未接触过的病原体,体内又没有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时才会感染发病。多给幼儿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品并不能保证幼儿具有良好的抵抗力,而维生素等营养品一旦补充不均衡,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健康。因此只要幼儿在膳食营养上保持均衡摄入,身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所以需要在平时多注意幼儿的饮食营养,少带幼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幼儿与患病的家人直接面对面接触。此外,幼儿还要定期打预防针,患病后需及时就医。
幼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发育差,血管丰富,因此幼儿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或吸收中毒。新生儿时期,为避免接触性皮炎,切忌不要使用胶布、氧化锌软膏等硬膏剂敷贴皮肤。幼儿患上皮疹等皮肤病时,不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这样可尽量避免皮肤出现水疱、脱皮、腐蚀等症状。
如疾病需要而必须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使用浓度低的药物,一旦出现刺激症状就要立即停药或换药。且涂药物的面积不可过大,一旦涂的面积过大,药物通过创面吸收,易发生急性中毒。
此外,酒精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某些幼儿吸收中毒,如高热用大量酒精擦浴时,可引起某些幼儿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贴士
幼儿的骨头在整个儿童期一直都很软,所以幼儿不容易发生像大人一样的骨折,也就是说孩子的骨头不容易断裂。最常见的伤害就是幼儿的骨头弯曲,临近组织受到轻微伤害。如果幼儿的骨头受到了伤害,医生可能让幼儿做X线摄片检查来确定受伤的情况和受伤的范围。
护理婴儿的习惯禁忌
包裹新生儿常见的错误做法
准备一床薄薄的包被是有必要的。新生儿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尤其神经髓鞘尚未形成,当受到外来声音、摇动等刺激后容意发生全身反应,好似受到“惊吓”而影响正常睡眠。另外,新生儿一个人睡觉,像成人那样盖被子会感觉冷,不保暖会使睡眠不沉或经常哭闹。
再说,新生儿身体柔软,不能抬头,不易将新生儿抱起来,尤其是在喂奶时,很不方便。因此,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既可使新生儿有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又方便母亲抱起来喂奶。因此,正确使用包被非常重要。
但是,有一些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如用一个包被将新生儿包起来,外面再用布带子将新生儿结结实实地捆起来,像一根蜡烛一样,俗称“蜡烛包”。这样抱起来是挺容易,但是对新生儿来说有害无益。这样的“蜡烛包”对新生儿是一种束缚,限制了胸部的活动,从而影响肺和横隔膜的活动和功能,不仅影响肺的发育,也影响新生儿的呼吸,使肺部抵抗力降低,而发生肺部感染的机会增加。同时也会压迫腹部,影响胃和肠道的蠕动,使消化功能降低,而影响食欲,使新生儿经常发生溢奶、吐奶。由于四肢活动受限,更不利于四肢骨骼、肌肉的发育,影响新生儿的动作发育。尤其是有的母亲用一床小的棉垫子,将伸直的双下肢包起来,再结结实实地捆上带子。认为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罗圈腿”。其实这样做并不起作用。因“罗圈腿”发生的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和钙。相反地这样做倒可引起新生儿髋关节脱位,因为将双下肢硬拉直,并用力捆绑后,使大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而使股骨头从髋臼中脱出来,并且也可影响髋臼的发育。另外包裹太紧,容易出汗,刺激皮肤,使汗腺口堵塞,发红,严重时发生皮肤感染。
正确使用包被的方法很多,在市场上购买的睡袋,较宽松柔软,睡袋的下方是开的,便于换尿布,而且保暖。白天可以给新生儿穿上内衣、薄棉袄或毛线衣,再盖上棉被就可以了。特别容易惊醒的新生儿,可以用包被将新生儿包裹起来,但不可太紧,这样可使新生儿的睡眠更好一些。
婴儿洗澡的禁忌
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婴儿永远是干干净净的,所以天天给婴儿洗澡就成为了母亲们的习惯,但是您知道吗?处于以下6大状况时千万别给婴儿洗澡。
打预防针后不宜洗澡
打预防针后暂时不要洗澡。婴儿打过预防针后,皮肤上会暂时留有肉眼难见的针孔,这时洗澡会容易使针孔受到污染。
呕吐、腹泻时不宜洗澡
遇有频繁呕吐、腹泻时暂时不要洗澡。洗澡时难免搬动婴儿,这样会使呕吐加剧,不注意时还容易造成呕吐物被误吸。
发热时不宜洗澡
发热或热退48小时以内不建议洗澡。给发热的婴儿洗澡,很容易使婴儿出现寒战,甚至有的还会发生惊厥。不恰当的洗澡有时会使皮肤毛孔关闭导致体温更高,有时又会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致使婴儿身体的主要脏器供血不足。另外,发热后婴儿的抵抗力极差,马上洗澡很容易遭受风寒引起再次发热,故主张退热48小时后才给婴儿洗澡。
皮肤损伤时不宜洗澡
当婴儿发生皮肤损害时不宜洗澡。婴儿有皮肤损害,诸如脓疱疮、疖肿、烫伤、外伤等,这时不宜洗澡。因为皮肤损害的局部会有创面,洗澡会使创面扩散或受污染。
喂奶后不宜马上洗澡
喂奶后马上洗澡,会使较多的血液流向被热水刺激后扩张的表皮血管,而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这样会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其次由于喂奶后婴儿的胃呈扩张状态,马上洗澡也容易引起呕吐。所以洗澡通常应在喂奶后1~2小时进行为宜。
低体重儿要慎重洗澡
低体重儿通常指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的婴儿。这类婴儿大多为早产儿,由于发育不成熟,生活能力低下,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功能差,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出现体温波动。所以对这类特殊的婴儿要慎重决定是否给以洗澡。
另外要注意的是,给婴儿洗澡除了宝宝本身的因素外,还应该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给婴儿洗澡时的环境温度以26℃~28℃为宜,水温在40℃~42℃。如果父母没有把握,或者家里没有条件的话,应该去医院找专业医护人员帮忙清洗。
护理婴儿的8个误区
喂母乳还常喂水
不少新手母亲认为婴儿吃母乳会口渴,时不时给婴儿喂点白开水。
点评:由于母乳中含有蛋白质和淀粉,婴儿喝完奶之后嘴巴周围有点干,母亲就以为婴儿口渴了,其实母乳中80%的成分是水,喂母乳就不必再给婴儿喂水。否则婴儿喝了太多的
水,把胃撑得饱了,就没有食欲了。
产后奶水少干脆喂牛奶
不少分娩后1~2天的产妇奶水较少,婴儿没有足够的奶喝,妈妈非常着急,于是干脆就给婴儿吃牛奶,这样母亲就更没有乳汁分泌了。
点评:产妇产奶需要一个过程,刚生完婴儿的几天里,乳房的确还不能完全分泌乳汁。这个时候母亲不必担心婴儿不够吃,因为,虽然母乳少,但新生儿需求也不多,只有经常让婴儿吮吸乳头,刺激乳房,让乳腺管通畅,3~4天后母亲的乳房就会很充盈了。否则,不喂母乳会致使乳腺管堵塞,发生乳房胀痛。
婴儿一哭就抱
点评:如果婴儿一哭家长就去抱,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父母就辛苦了。一般来说,给婴儿喂奶、换尿布、洗澡,母亲有很多时间与婴儿身体接触,所以剩下的时间就应该让婴儿自己睡觉、玩耍,不要总抱着他。其实,哭也是一种运动,有利于加大婴儿的肺活量。
怕婴儿着凉,多穿点
点评:婴儿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很多家长只担心婴儿冻着,却从不担心婴儿怕热,冬天里把婴儿裹得严严实实,结果捂出一身痱子。其实,只要手暖、脚暖、不出汗,对婴儿来讲就最舒服了。
婴儿打嗝是肠胃有问题
点评:横膈膜是人体内与呼吸密切相关的一块肌肉,如果那里发生痉挛,就会打嗝。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里,经常频繁打嗝,最大的可能是喂奶时吸入过多的空气造成的,那是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造成的。喂母乳时应将奶头整个放在婴儿舌头上面,喂牛奶时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满奶嘴处,婴儿才不会吸入太多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