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039

第39章 老将行

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2]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3]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4]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5]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6]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7]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8]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9]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10]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B11]

【注释】[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2]射杀句: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数:让,亚于。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竞大奇也。”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3]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4]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而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与偶相对,指不吉,不顺当。[5]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柳,借作“瘤”,且“杨”“柳”通假,这句意思是说,老将久不习武,肘上肌肉松弛下垂,如长肉瘤一般。[6]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7]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在今新疆疏勒县。颍川:指汉景帝时将军灌夫,家住颍川,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8]贺兰山:又名阿拉善山,在今宁夏中部。[9]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10]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鸣:这里是惊动的意思。[B11]云中守:指汉文帝时的云中太守魏尚。魏尚深得军心,匈奴不敢犯边,后因事被削职为民,得冯唐鸣不平,始官复原职。取功勋:一作“立功勋”。

【鉴赏】此诗主要采用叙事手法勾勒了一位老将的一生,写他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此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作者连用李广、周处和曹操次子曹彰的典故,说他少年之时便智勇双全,步行夺过敌人的战马,射杀过凶猛的白额虎。而“一身转战三千里”是说他征战劳苦;“一剑曾当百万师”是说他战功显赫;“汉兵奋迅如霹雳”是说他用兵神速;“虏骑奔腾畏蒺藜”从反面写他布阵破虏。作者在这里从四个方面一再渲染老将征战之苦,战绩之大,是在为后文写老将未得应得之赏作一个反面衬托。“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李广战功显赫,不但未得封侯之赏,反而最终得罪自尽,实在是命运不济呀。作者感慨老将的命运,也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用人惟亲,赏罚不明。全诗至此一下子急转而下,由前面的豪气勃发转而写老将的不幸遭遇。

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在诗人概要的笔墨中,老将年华老去,业已白头。“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昔日有后羿射雀的本领,但久不习武,双臂如生疡瘤,很不利索了。仍是用了对比手法,让人一看之下,顿生惋惜感慨之念。“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作者写老将被弃后的清苦生活,用了秦东陵侯召平和陶渊明的典故,并用“古木”、“穷巷”、“寒山”、“虚牖”四种景物组合成一个清冷萧条的环境。但是,在这样的境遇下,老将仍想着“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想像耿恭一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终出绝境,决不像灌夫一样,一味的借酒使气。

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先写边关战事又起,告急文书不断送往京城。次写朝廷在三河一带招募青年入伍,奔赴边关。在这样的形势下,老将再也坐不住了,他开始“试拂铁衣”让铠甲现出雪亮的颜色,“聊持宝剑动星文”,他又开始练起武功。他希望得到燕弓“射大将”,消灭敌人的头目;决不止“越甲鸣吾君”,让外敌惊动朝廷。末句“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借用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表明只要朝廷肯用老将,他一定能再上沙场,立功报国。

此诗大量用典,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诗的容量,而且使全诗显得含蓄典雅,在展现老将的沉沦抑郁的内心世界和他那慷慨激昂,以身许国的壮志的同时,又指责了统治者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诗人仕途失意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