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320

第320章 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1])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2],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3]。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雨颦眉黛[4],柳拖烟堆鬓丝[5],可喜杀睡足的西施[6]。

【注释】[1]卢疏斋:元曲家户挚(1235-1300),字处道,又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他与姚燧、白朴、马致远等均有交往。现存散曲一百余首。《西湖》,户挚曲名,共二首,见《阳春白雪》前集卷二。其一云:“湖山佳处那些儿,恰到轻寒微雨时,东风懒倦催春事。嗔垂杨袅绿丝,海棠花偷抹胭脂。任吴岫眉尖恨,压钱塘江上词,是个妒色的西施。”其二云:“朱帘画肪那人儿,林影荷香雨霁时,樽前歌舞多才思。紫云英琼树枝,对波光山色参差。切香脆江瑶脍,擘轻红新荔枝,是个好客的西施。”[2]五陵:指咸阳附近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为西汉五个皇帝陵墓所在地,后代指京都繁盛之地。五陵儿,汉代的豪门大户多居于五陵附近,后以五陵儿代指京城的豪门子弟。[3]管弦触水:指丝竹管弦演奏出来的乐曲像是与水相激,在水面上飘荡。[4]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颜料。[5]柳拖烟:柳条飘拂,远望如绿烟簇簇。[6]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勾践败于会稽,范蠡取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吴王耽溺女色,后为越国所灭。

【鉴赏】作者(1250?-13247)号东篱老,大都人,曾任江浙行省省务官。《阳春白雪》前集卷三《拨不断》小令自称“九重天,二十年,龙楼风阁都曾见”,可见其曾热衷于功名,长期生活在大都,但仕履不详。晚年归隐杭州。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所著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黄梁梦》等七种。他的散曲以豪迈为经,又不乏清丽,被推为元曲之冠。

本曲是诗人曾在晚年时所写,这时诗人早已脱离了嚣尘,心境比较平和。他的生活内容,除了文墨之外,主要是交友与闲游。本首曲子,恰是融交友、闲游与文墨三者为一。本曲用语清淡婉丽,又或多或少地带出一些历史沧桑感。“春风骄马五陵儿”说的是曾在京城大都的所见所闻,下一句则是说如今已经隐于西湖之畔,这二句对照来写,首先是粗粗勾勒了自己从年轻到老年的经历,再次表达出年轻、老年不同年龄节段对社会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正因为有这样的对比,才有下面“不知音不到此”的感慨。再次揭示出自己对名利追逐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三月的西湖,管弦触水,莺花成市,实在让人感到惬意,如此良辰美景,自然“宜歌宜酒宜诗”。末三句化用苏轼“若将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语,又将苏诗具体化,把经雨的远山比成西施的秀眉,把如烟的绿柳比做西施的鬓发,不仅透出作者对杭州山水的喜爱,同时也透露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