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303

第303章 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

倪瓒

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1]。鹧鸪啼处[2],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青山故国,乔木苍苔[3]。当时明月,依依素影[4],何处飞来

【注释】[1]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筑,相传为越王点兵之台,故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卧龙山西。[2]鹧鸪:鸟名,其声甚哀,若云:“行不得也哥哥”。[3]乔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后因以“乔木”代称故国。[4]素影:指明月。相传月中有桂树,其影婆娑,故称素影。

【鉴赏】诗人(1301-1374)字元镇,号风月主人,又号云林子、沧浪漫士、净名庵主,初名珽,无锡人。善作诗,不事雕琢,又精音律,与虞集、张雨等甚为相知。元末泛舟五湖,自称懒瓒。明太祖平吴,诗人迹于编氓以终。所著有《清闯阁集》。

本首吊古的曲子,是古代文人墨客常写的题材。作品的开篇极为平常,没有脱出咏史以伤心直挂主题的窠臼。全曲胜人之处在于最后三句,“当时明月”虽仅四字,含义却十分丰富,从形式上来看,它字字与开篇相应和:“当时”与”“前朝”呼应,这个前朝究竟是指元代之前的宋王朝呢,还是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呢?诗人没有明言,读者也只能自己去领悟。其实前朝具体所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当时凄凉落寞的心境,他孤身一人站在长满苍苔的古点兵台上,一种人生如梦、岁月如烟的历史沧桑感油然而生,正所谓“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又“明月”与“残照”呼应,从残照过渡到素影婵娟,暗示了诗人在此台伫立之久。久久伫立,又显然不是游山逛景所应有的心情,这就加重了内心的伤感。从内容上来看,后三句可理解为对前此数句的总结,那前朝的月光跨越了漫长寥廓的时空,如今依然静静地洒在人间,这种动与静的结合,把作者方寸之间无尽的愁思囊括殆尽。它所蕴含的深意,在经过鹧鸪啼、春草绿、怅然孤啸、乔木苍苔的反复铺垫后,变得更加凝重,更加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