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256

第256章 石州慢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1],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2]。犹记出关来[3],恰而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4],顿成轻别[5]。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6]。欲知方寸[7],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8]。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9]。

【注释】[1]长亭:古代驿道上供人休息、送别的地方。十里一亭的叫长亭,五里一亭的叫短亭。[2]龙沙:塞外的通称。[3]关:此指河北临城。[4]红泪:指佳人胭脂沾满了离别的泪水。[5]轻别:不经意的离别。[6]音尘:音信。[7]方寸:指心。[8]这句是化用李商隐《代赠》里的诗:“巴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巴蕉不展,丁香花蕾丛生,常用来比喻人愁心不解。[9]厌厌:愁苦的样子。风月:指风景。

【鉴赏】本首是一首伤别词,是宋词中最早以“石州慢”为词牌的作品,又称“石州引”、“柳色黄”,属商调。商者,伤也,词调与所抒之情正相吻合。以景衬情,比喻言愁。词作感情沉郁,笔势手法变化多样。

上阕主要以北国初春景色来衬托思乡之情。首先概括出冬去春来的依稀氛围。“薄雨”、“斜照”给人些许暖意,特别是“弄”字给人万物复苏的感觉,但“空阔”一词将北国边地一切春归伊始的气象变得淡然了。“长亭”以下具体描述客乡春景,紧承“空阔”,写柳色微黄,才显淡淡春色,整装归乡的人已经急不可耐地折下一枝柳条。古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先”暗示出游子思归心切,不等春天完全来到就要离开此地。思归未归,于是写远看所见。只见远处苍茫的暮气笼罩着一片春水,傍晚的天幕下一队大雁披着夕阳的霞辉归来了。这里将人与雁相比,更写出归思难禁。“东风销尽龙沙雪”一句将所有的景物都纳入特殊的地域环境边塞中,并给前文的景色描述以特定的征人视角,交代了所见所感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下阕回忆当年的离别场景。“将发”与“犹记”紧密连接,引出当年春光依旧里的饯别场面。雕梁画栋的酒楼里酒香扑鼻,美貌的歌女唱着伤感的歌曲。“轻”字写出诗人当年不知人间悲欢离合之苦的年轻幼稚,暗示如今深刻的悔恨。特别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断绝的孤寂更加深了这种悔意。由“轻别”而思,而悔,而愁。离愁日积月累地加重,诗人不禁以设问领起加以强调。“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共”字写出愁苦是两心相知的,并非我一人所有;“新”字是谓愁苦不断之意。再巧借李商隐的诗句以比喻加以形容,用未展芭蕉、丁香花蕾比作郁结于心的愁思,于形象生动之中写尽相思的愁苦不堪。词到此,一切好像皆已道尽,但作者又补上末两句。“两”字与“共有”相呼应。天各一方,两心相悦,音信全无,无数愁苦,对景难排,再美的风光在诗人眼前也是愁情一片。茫然之境,足以使人为之伤感。

本词上阕淡远空阔,下阕浓丽热烈。笔势由现今而过去,再由过去而眼前,末了展望未来,“愁情”的意脉流畅连贯。关里关外,一种愁情;天地“方寸”之间,多有照应。结构精巧,善于炼字亦为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