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201

第201章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2]。玉勒雕鞍游冶处[3],楼高不见章台路[4]。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5]。

【注释】[1]蝶恋花: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曾有不同意见。但宋人李清照、黄异等人一致认为是欧阳修作品,应可相信。[2]帘幕无重数:帘幕重重数不清楚。[3]玉勒雕鞍游冶处:游冶的地方放满了富豪贵族的车马。玉勒雕鞍,镶玉的马笼头,雕花的马鞍,指华贵的马车。游冶处:歌楼妓院。首句“庭院”当指此等处所。[4]楼高不见章台路:在高楼上也看不见丈夫寻欢作乐的游冶之所。章台路,汉代长安有章台街在章台下,为歌伎聚居之听。后常以章台代指妓女集中的游冶之所。[5]乱红:零乱落花。

【鉴赏】这首词重点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同时也,通过对上层妇女苦闷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张惠言在《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上阕通过写景为“闺怨”作了铺垫、蓄势。起句叠用三个“深”字写尽怨妇所居庭院的幽深寂寥,独到奇妙而又贴训自然,曾受李清照赞赏,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同时,起句以“深几许”设问,继以形象准确的描述作答,写出“深闺”的压抑和幽深的具体特征——“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无重数”与“深几许”隔句互答,相映成趣,表达效果奇佳。“玉勒”二句写“怨妇”的对方(处于上层社会的丈夫)寻欢作乐的情景,与寂寞痛苦的怨妇的处境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怨妇之“怨”在“楼高不见章台路”句昭然若揭。

下阕重在抒情言志。雨横风狂,青春易逝,如同囚徒般被困在深闺中的女主人公留春无计、以泪洗面,无限的悲哀、无限的苦痛溢于言表。“泪眼”二句是本词最为历代词评家和读者赞赏、推崇的名句。毛先舒在《古今词论引》中赞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竞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孙麟趾在《词径》中亦赞赏有加:“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对这两句中的“秋千”这一意象应留意,它是童年好时光的承载物与见证物,故“乱红飞过秋千去”在幽怨中平添一份迟暮的苍凉,令人扼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