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191

第191章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1],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2],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3]。巧笑东邻女伴[4],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5],笑从双脸生。

【注释】[1]“燕子”句:社,古时祭祀土地神之礼。新社,指春社。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古人尤重春社,此时邻里大聚会,将祭祀的酒肉分餐,并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春秋两社时江南一带恰值燕子来去之日,故古人称燕子为社燕,以为它是春社来,秋社去。[2]碧苔:此指水边绿苔。[3]絮:指柳絮。[4]巧笑:美丽的笑容。[5]斗草:一种游戏,以两根韧性较强的相同的草茎头部相缠,一人捏一根,断头者输,未断者赢。

【鉴赏】此词是一首清明即景词。上下阕平均用力,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郊外嬉春图。上阕着力写自然景物。首两句写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正是一年中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分过后到清明,标志春已中分。梨花落尽,新燕将来,此时恰值春社节日也将到来。社礼过后,大酒大肉,人们尽情欢乐,连闺中少女也可出门“踏青”。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她们一个个呼姊唤妹,外出游观。这是首两句精神所指,并为下阕埋下人物出场的伏笔。后三句写当此时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转清音。春光荏苒,所谓“日长飞絮”,正应了古语“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写景状物,闲情婉致。下阕着力写人物活动。值此良辰美景,两个相邻的少女出现了。在往日的采桑路上,她们正好迎面相遇,西邻女微笑着问东邻女:“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怕是昨天夜里做了什么好梦吧?”东邻女回答说:“不要胡猜,人家刚才和她们玩斗草赢了彩头呢!”“疑怪昨宵春梦好”句,揣摸少女心理细致入微,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宋词中确为罕见。尾句“笑从双脸生”精当准确,实在再难找到一句更能描绘少女笑吟吟的神态的句式来替换。

这首词的美,美在风景和人情。古代词曲,写妇女多,写少女少;写少女而似此明快活泼、天真纯洁者更少。作者运笔清丽秀润,所描天时物态、人事心情,在乎神力,而无收奇猎艳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