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150

第150章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

【注释】[1]寒食:《荆楚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3]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五侯:东汉桓帝时的五名把持朝政的大宦官。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人。登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曾两度为节度使幕僚(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官至中书舍人。为“大历(766-779)十才子”之一。据孟綮《本事诗》载,唐德宗曾赏识其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亲自提名任命他为皇帝的秘书知制诰。韩诗多为送行赠别之作,在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鉴赏】寒食是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流传下的一个传统节日,大约在清明前两天,是晋文公为了思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代人很看重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止生火三日,只吃糕团等现成食物,至清明始准举火,故名寒食。按唐制由皇帝传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宣示皇恩。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寒食节那天,作者在长安街头闲游,被眼前的暮春景物所迷住了,一直到傍晚的到来。晚上,皇宫里闪出一团团烛光,一片亮亮堂堂。而宫外却是一片漆黑,埋在深深的暮色里。作者感慨万分,想到杨贵妃和她的哥哥,倚仗皇帝的恩宠,作威作福,提笔写下《寒食》。

本首借古讽今的讽刺诗。作者写道:暮春的长安城热闹繁华,到处都飞舞着雪一样的柳絮,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苑中的柳条。太阳落山,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那袅袅的轻烟啊,首先飘散进入了五侯的家中。汉宫,暗喻唐宫。五侯暗喻唐朝的政要。唐代诗人惯于在作品中借用汉代的典故,实指唐代当时的事。唐代自中期以后,几位皇帝都信任宦官,以致他们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正直之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此诗便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传蜡烛”,即是分火以赐近臣,然而不说遍赐近臣,独说赐予五侯,对皇帝厚待和亲信宦官作了辛辣的讽刺。

这首诗写了寒食节京城里的融融春意,生动的形象。“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传诵千古。“春城”现在看来是很普通的词,但当时却是作者的独创,新颖别致,而且十分符合实际景色。“无处不飞花”以双重否定的句式来强化无边的春意,毫无斧凿之痕,足见炼句之功夫。三四句讽刺皇帝的偏宠,却不发一句议论。讽刺之笔,深藏不露,讽刺之意,又显露不晦,艺术手法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