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
4867800000129

第129章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1]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2]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3]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4]

【注释】[1]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2]萧条:遭遇冷落。指自己与宋玉虽处异代,却有共同的遭遇和感慨。[3]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云雨荒台:指宋玉《高唐赋序》中所叙故事。言楚怀王梦游高唐,见一神女。神女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蛆。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4]楚宫:楚王宫。

【鉴赏】宋玉,屈原弟子,楚辞作家。其《九辩》通过秋天草木凋零摇落的描述,慨叹贫士的坎坷遭遇和孤苦流浪。作者在夔州,离宋玉秭归故居不远,前去凭吊或遥想故人,均是可能自然之事。作者将宋玉与自己的遭遇相比,颇多感慨,因此作下这首诗。

首联:“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诗人借用宋玉《九辩》中的“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词句起兴,一方面点出时间在深秋,一方面暗示宋玉其旨在抒发“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悲愤,简洁而恰当地表达了对宋玉的“深知”和了解。“风流儒雅”既指宋玉学问渊博,又指他是有政治抱负的志士。“亦吾师”表现了对宋玉的尊敬和仰慕。

颔联:“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作者在仰慕之余,追怀宋玉一生,既是词赋家,又是志士,但他在政治上极不达意。生前身后屡遭误解,甚至曲解,这是宋玉的悲剧。诗人正因为对他“深知”,同情他的遭遇,故一想到他便流下同情怅惘之泪,深感自己与宋玉受冷落的命运相同,只不过生在不同时代罢了。怜宋玉,亦自怜耳。这联由彼及己,讲情极为沉重。

颈联:“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诗人为宋玉身后鸣不平。尽管江山故土保存着他的故宅,但人们欣赏他的是潇洒文采,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和抱负。正如他的《高唐赋》中讲的神女故事一样,难道仅仅是梦幻虚构吗?不!他的本意是在讽谏君主淫惑,而人们只把它看作是荒诞之争,阉割了作者良苦的用意。宋玉被曲解,这是多么令人痛心之事!

尾联:“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诗人进一步指出:随着岁月流浙,楚宫早已泯灭,但宋玉创作“云雨荒台”神女故事的真意还不被人理解,江船经过神女峰时,舟子就会指点解说,以讹传讹,使宋玉的创作本意至今成为人们曲解的疑点。

本诗谈古论今,由宋玉引出自身的感慨,深于思考,精于义理,吹沙拨雾,表达了作者对宋玉独特的理解和深厚的同情,入情入理,感人至深。